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随后进行术后抗感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27%),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数据间经对比产生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通过对比可知,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按照药物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术后抗感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医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5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抗感染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采取高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高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感染疗程)及治疗满意度。结果:①血气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②CRP水平、PCT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CRP水平、PC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④治疗指标: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感染疗程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⑤治疗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之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心衰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抗感染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4例资料,分析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治疗对策。结果: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人数为42例,其感染率为77.78%;直接死于感染的患者12例,感染病死率为22.22%;大于60岁患者感染率大于〈60岁患者(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VL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组(P〈0.05);采用氟康唑加G—CSF的联用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至〉1.5×10^9/的时间优于单用氟康唑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采用氟康唑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是合理的,能够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儿科重症感染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虽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87.50%,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虽研究组7.5%略低于对照组10%,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疾病上可考虑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剂量其治疗疗效差异不大,所以,临床需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罹患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实施基于血清降钙素监测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满足纳入排除条件的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共76人,根据接受治疗期间监测指标不同分为接受常规经验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监测血清降钙素后抗感染治疗的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指标差异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氧分压为78.21±3.67、二氧化碳分压为36.26±3.57、平均住院天数为12.42 ± 3.5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5364.72 ± 345.37元;对照组干预后氧分压为66.26±2.94、二氧化碳分压为46.26±3.97、平均住院天数为18.19 ± 3.37天、平均住院费用为9565.34 ± 436.24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衰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氧分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合抗感染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100例纳入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2.7-2023.1,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开展抗感染治疗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合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不同效果。结果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各指标改善更优;治疗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结论 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合抗感染治疗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抗感染 重症肺部感染 肺功能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 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应用情况。方法:文章研究人员选取时间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共选取研究患者148人,患儿研究信息均源自儿科门诊病例系统,收集该年度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详细资料,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研究共有148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共8中,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阿洛西林,占比37.16%,使用率最低的为青霉素,占比5.41%;研究中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共6种,其中联合用药超三种以上的疾病种类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和肺炎。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抗感染药物两联疗法较为多见,临床上普遍存在“经验用药”现象,病原菌培养没有完全普及,需要临床充分重视。

  • 标签: 小儿 呼吸道 感染性疾病 抗感染药物 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分析造成出现感染症状的相关因素,目的是确保在今后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期间安全性。结果: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分析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做好用药监测,保障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用药安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对其分析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7年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致严重ADR例数最多,(75例,5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31例,24.6%),第三为抗病毒类(20例,15.9%);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肝肾损害(109例,73.47%)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对山东省立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及消税金额进行统计排序,对各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地位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结论:该院5年内药品销售总金额逐年上升,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比例最高,居主导地位;阿奇霉素连续3年居该院药品销售金额首位,头孢曲松连续3年居前3位,氨苄西林/舒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交替领先,提示其价格较高且临床使用范围广;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琥乙红霉素的DDDs连续领先,提示其用药频度高,治疗地位稳定.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使用频度 动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配伍间的稳定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间医院急诊科及感染科的处方进行研究,了解抗感染药输液时常用的配伍关系,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进行相应配伍实验研究,并将研究情况分类归纳总结。结果很多抗感染药性质不稳定,与一些药物配伍会因沉淀及结晶出现而不宜配伍。结论临床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抗感染药物配伍规律及药物稳定性基础上慎重配伍,以发挥出药物的最好疗效。

  • 标签: 抗感染药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学分析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分析临床上抗感染药物的药学特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中8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患者中,左心衰竭感染率最高为15%,其次为多发伤为10.4%;79张处方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常用抗感染药物有头抱克洛、青霉素G、阿奇霉素等。其中,头抱克洛使用最多,占38%;青霉素G使用率占,占20.2%;阿奇霉素使用率占15.2%;80例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后均得到痊愈,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抗感染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及其病原菌分离试验等选择合理的抗感染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学分析 治疗效果 治愈率
  • 简介: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4年~2005年出版的《抗感染药学》的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载文作者情况及引文特点。

  • 标签: 抗感染药学 载文统计 引文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予以消解。方法随机从我院住院部资料库中,抽调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患者处方3567例,对其不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选定抗感染药品应用患者422例,统计分析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抗感染药品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肝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占不良反应情况比例为27.25%、12.09%、1.90%、22.27%、29.38%、4.03%、3.08%;分别占据总病例的3.22、1.43、0.22、2.64、3.48、0.47、0.36。从药品不良反应细则来看,药品不良反应分项、代表药物、分布规律特点受药物自身特点和患者基础病况研究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结论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分布具有规律性特征,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实施必要程度的用药监测,对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抗感染药品 不良反应 规律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条件。方法收集我院1年内的门诊呼吸内科的相关处方100份,依据为抗感染处方,对于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总量、用药频率、药物费用以及联合使用情况等进行相应的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的100张处方中,抗感染药物处方共90份,占90%,通过处方显示,在实际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结论在临床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青霉素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感染以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几率,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但我院1年内的使用情况基本属于合理范围。

  • 标签: 内科呼吸系统 抗感染药物 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