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住院先兆早产孕妇在住院期间特殊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保胎孕妇心理耐受能力、延长胎龄等,从而提高住院病人满意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60例,通过利用“一对一”访谈法、床旁治疗沟通与行为观察、阶段性发放采用Zung编制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总结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心理状态。结果总结出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的5点特殊心理状态。结论参考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的5点特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保障孕妇及胎儿安全。

  • 标签: 先兆早产 保胎治疗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找寻契合的心理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脑梗塞病人临床资料及心理护理策略。结果治愈例212,好转73例,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5例。结论采用心理护理策略可以让病人较早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创伤,通过心理护理方法可使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脑梗塞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自我测评,对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抑郁是最多见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合并焦虑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盆腔炎患者 精神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明显降低、心理状态显著改善,GQOLI-74评分高、生活质量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用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心理护理 晚期肿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健康体检人群,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体检人员100例,常规干预组体检人员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体检人员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体检人员干预后,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群给予心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体检人员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体检人员的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达到人们健康体检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体检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人工流产者的心理状态,并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1.焦虑心理。2.恐惧心理。3.抗拒心理。4.羞耻心理。5.受术者心理需要。包括需要释放心里的焦虑恐惧情绪;需要温暖和安全感;需要医术者技能精湛;部分需要守密。心理护理的实施一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要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三是正确地做好人工流产受术者的心理疏导。

  • 标签: 人工流产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PSD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中心2012年3月—12月换药患者118例,来门诊换药期间在常规换药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和放松训练。首次和末次换药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门诊换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消除其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换药提高换药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换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门诊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妇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心理护理为主,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和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妇科门诊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首发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SCL-90)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CL-90、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降低血压。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发高血压 心理状态 血压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5月的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后自我管理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心理活动,管理能力,限制行为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一年期间接收的胎膜早破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分别对两组孕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孕妇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护理后的SAS焦虑评分和SDS抑郁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孕妇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孕妇心理状态,降低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医疗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而乙肝肝硬化属于慢性疾病,且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措施。该疾病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生理上带来不适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压力。因此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预后,抑制病情的进展。因此本文就探讨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标签: 心理护理 乙肝肝硬化 影响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ICU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患者护理手段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组间SAS及SDS分值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SAS及SDS评分、SF-36评分及MBI评分。结果: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死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患有偏头痛的患者88例,为进一步观察心理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实施护理后,该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该组患者对心理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偏头痛 心理状态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7月开始,完成于2023年7月,共计纳入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两组均分,每组40例。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评定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率高于观察组,同时整体抑郁状态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实施于产妇产后中,可稳定不良情绪,降低抑郁症发生率。

  • 标签: 产后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抑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学大学生心理状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方法将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并对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后测试。结果实验班学生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班,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最为明显。结论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使学生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消减强迫症状。

  • 标签: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中医大学生
  • 简介:学生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生长痛”,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他们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生长成本。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推动自我意识发展、帮助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形成尊重权利观念,培养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有效的改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 标签: 体育运动 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 心理调适能力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