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不育症患者292人,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心理情况。结果男性不育患者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中强迫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各项评分虽然增高但未超过正常人群的上限。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心理对其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诊治中应关注其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 标签: 男性 不育 心理
  • 简介:[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改善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探讨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群体,运用心理测评和SCID访谈诊断,对筛选出的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护生共17人为干预组,实施团体和个体心理行为干预;选择焦虑抑郁得分最低且访谈诊断无焦虑抑郁的17名护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并将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时间的主效应显著,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干预组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焦虑、抑郁分数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干预形式可改善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护生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PSD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中心2012年3月—12月换药患者118例,来门诊换药期间在常规换药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和放松训练。首次和末次换药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门诊换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消除其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换药提高换药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换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肺心病患者中选择78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使用心理状态测评表来调查和分析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比较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测评结果。结果两组肺心病患者在护理前的在厌食、焦躁、抑郁、失眠、强迫症状等心理状况测评结果上对比无明显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厌食、焦躁、抑郁、失眠、强迫症状等心理状况的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产生厌食、焦躁、抑郁、失眠、强迫症状等心理状态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利于病情改善。

  • 标签: 肺心病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心理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局麻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局部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9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手术配合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配合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局部麻醉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手术的配合度,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心理护理 局部麻醉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人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发挥,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体机能发挥效果。本篇文章主要从心理状态和人体机能;心理状态对人体机能发挥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心理状态对人体机能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借助激励机制,激发人体机能;借助心理暗示,激发人体机能等相关建议。

  • 标签: 心理状态 人体机能发挥 心理现象 积极心理暗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临产前孕妇的心理状况,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让孕妇保持好的状态顺利分娩。方法对100名孕妇进行关于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状况都有可能引起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惧怕等。结论孕妇能顺利和健康的渡过妊娠与孕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诱发因素。方法采用“HAD”情绪自评表,对120例血透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心理问题与躯体和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45例血透患者有抑郁状态,49例血透患者有焦虑状态。女性的焦虑者多于男性,不良反应发生频繁和患有不安腿综合征以及朋友减少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高。结论应充分重视血透治疗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的护理。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状态 焦虑的护理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6-01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婴儿在出生后与母亲分离,对母亲来说是一件意外的精神创伤性事件,阻碍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正常接触和情感的沟通。

  • 标签: 产后抑郁 母婴分离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对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录的40例神经外科手术者资料,根据手术前、术后及康复阶段家属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总结其对患者病情的影响规律。把4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家属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对照组患者家属未接受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及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2组患者家属心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等;观察组经SCL90测定指导了家属心理调节,手术前后均对患者产生了促进作用。结论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心理健康,应注重自我心理调节。

  • 标签: SCL90 家属心理 患者病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心理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自编问卷调查了36名高护实习生.问卷设21个问题,包括实习护生择业意愿、所在科室环境、人际关系、自身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压力情况.结果实习护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人际关系、教学管理及自身能力方面都感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实习初期是高护生适应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需要带教老师因时因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关心和正确指导的时期.掌握护生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给与正确的疏导,才能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

  • 标签: 护生 实习 心理
  • 简介:摘要虽然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临产时孕妇往往由于害怕疼痛、担心胎儿的健康等因素而出现焦躁、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孕妇子宫收缩能力减弱或缺乏收缩力,从而出现滞产、难产等问题,甚至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临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顺利分娩而言,意义非常。

  • 标签: 临产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106例待产的孕妇,利用专业调查问卷对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统计孕妇最终分娩方式。结果产前对106例孕妇进行确定是否有抑郁症状、可能有抑郁症状、无抑郁症状,产前是否确定有焦虑症状、可能有焦虑症状、无焦虑症状。然后统计106例孕妇最终分娩方式。结果106例孕妇中,有57例孕妇自然分娩。结论孕妇产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分娩方式,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使其产前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是可以为产妇正常分娩提供保障。

  • 标签: 产前孕妇 心理状态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并研究有效方法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创伤骨折患者102例。通过抽签法对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分组。B2组(对照组51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51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创伤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干预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方面,B1组优于B2组创伤骨折住院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折患者,临床会表现出焦虑以及抑郁等系列的消极心理,临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将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改善,最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 标签: 创伤骨折 住院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中选取4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况在术前、术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存在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帮助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促进其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择期手术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