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语中以身体部位名词「腹」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惯用语数量庞多,语义繁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身体部位名词「腹」从基本义到惯用义的扩展过程发现,这些惯用语的语义扩展都是基于「腹」的基本生理特征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来实现的,明显表现出三个层面的不同范畴:身体现象、精神现象和情感现象。

  • 标签: 惯用语 隐喻 转喻 语义扩展
  • 简介:授受关系的"てもらう"句型除表示恩惠义之外还有命令指示、自我许可、被动、困惑等语义。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语义扩展理论就"てもらう"的各义项的扩展机制加以考察,得出以下结论:"てもらう"句中意志行为指向义为原型义,恩惠义和非恩惠义都是意志行为指向义的延伸,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一致时,容易产生恩惠义;当动作者的行为和发话者的意志相左或者一方无视另一方的意志(或相反意志)时,容易产生非恩惠义(命令义或困惑义)。在语义的扩展中,发话者和动作者之间的关系是语义扩展的动因。

  • 标签: てもらう 原型理论 恩惠义 授受关系
  • 简介:人体隐喻化在形成人类思维和概念上意义重大。大脑是人体重要部位之一,在对"脑/brain"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二者在隐喻映射上具有极大共性,体现了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以及对大脑的感知具有共通性。英汉语言种类形态、民族心理思维文化和语言世界观等差异也造成了"脑/brain"隐喻概念的结构形态与分布差异。

  • 标签: “脑”与“brain” 隐喻 映射 认知
  • 简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可以产生正迁移或副迁移的双向作用.而语言习得的要点在于借助母语并通过寻求语言间的对应、转换关系来消除干扰.对比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途径与可能.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地道地把握词汇是重中之重.作为比较语言学分支的比较词汇学则更直接地服务于此目的.本文主要通过英汉词汇搭配、词义及文化特征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展示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性.

  • 标签: 认知 对比分析 对比描写 词汇 词义 文化特征
  • 简介:内容简介:韩国语和汉语祈使句的本体研究比较全面,但对比研究相对薄弱,深入研究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确立了祈使句成立的条件和范围,分析和对比了韩汉肯定祈使句、否定祈使句、强调祈使句及间接祈使句等在句法语义认知

  • 标签: 文化传播 汉语 教育 文化交流
  • 简介:基于认知语法考察英汉独词句现象,通过对英汉独词句语料进行梳理、整合和解释,旨在探究英汉独词句情境植入成分的异同,为语言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标签: 独词句 认知语法 情境植入 对比研究
  • 简介: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详细对比了触压觉形容词“硬”和「かたぃ」的认知语义结构。研究发现,二者具有以下共同点:(1)语义扩展的整体方向一致;(2)原型义相同;(3)语义扩展程度很高;(4)一次扩展义远远多于二次扩展义;(5)基于隐喻的语义扩展特别多。这些共同点的成因在于中日两国人民持有相似的基本身体经验和世界认知过程以及二者所表达的概念特征相同。另一方面,二者的不同点体现为“相互拥有多个不同扩展义”,其成因在于两国人民对世界细微之处的具体认知过程不同以及中日文化差异。

  • 标签: 大规模语料库 かたぃ 认知语义对比 日语教学
  • 简介:在汉语言里,量词属于独立的词类,它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多少,还可以起到增强修辞效果的作用。而英语中虽没有量词的划分,但是却有许多表示量的概念的词。某种程度上。英汉语量词的使用受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

  • 标签: 量词 数量表达 语义功能 文化背景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重语义检索的概念、基本原理出发,对比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智能检索系统与Himmpat在多重语义检索具体原理、检索方法上的区别,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智能检索系统与Himmpat多重语义的检索结果,探讨如何利用多重语义检索的提升审查效能。

  • 标签: 智能检索系统 Himmpat 多重语义
  • 简介:研究聚焦探讨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双语发展与入学认知准备的经验互动。以新疆4-6岁维吾尔族学前儿童为对象,采用汉语和维语PPVT,EVT和Bracken工具,测查儿童双语的理解性语义水平、表达性语义水平和入学认知水平。研究发现新疆学前民族儿童的汉语和维语语义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同教育质量幼儿园儿童的两种语义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三年的学前双语教育,民族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整体概念水平的通过率水平均达到50%以上;而在认知基本概念方面和认知综合概念子项目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检视的需要;学前民族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与入学认知准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状态,而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对入学认知准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由此证明,学前阶段少数民族儿童的双语学习,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学前民族儿童 双语语义发展 入学认知准备
  • 简介: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用法灵活丰富并表现出不对称性,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语义构成不同,而语义的差别则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领域认知的某些特点。本文力图揭示“上”“下”各种用法及不对称性的表现中所蕴藏着的某种认知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英语或汉语中很多复合词是由一个基本范畴的单词与另一个单词组合而成。从认知语义学来看,人们是通过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由一个具体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

  • 标签: 名名复合词 隐喻 转喻 概念整合
  • 简介:流行语“山寨”语义非常丰富,可适用于诸多语境,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重要的语义理据,在“山寨”语义衍生与泛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隐喻认知的视角看,“山寨”语义有其泛化路径,其构词方式、语义、词性及感情色彩均有特殊性。

  • 标签: 山寨 隐喻 语义泛化
  • 简介:认知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完型心理学,现已作为一种空间组织的基本认知观运用于语言研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性质的不同,处于语言结构中突显位置的实体也不同。本文以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为理论基础,对处于双宾语结构中的英汉"予取"类动词的认知预以新视角的分析,旨在拓展语言研究的视野,探索英汉互译的新思维方式。

  • 标签: 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原则 动作链 识解
  • 简介: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商务英语中。国内针对英汉语商务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的源领域以及目的域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既存在文化共性,又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性。而这种跨文化研究对商务教学和商务活动都有指导作用。

  • 标签: 隐喻 商务语篇 认知 对比
  • 简介:探讨了"狗"隐喻在汉英语言里的结构、语用功能、使用域等方面的异同,从认知和文化的视角讨论了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 标签: 文化 认知 狗隐喻 汉英对比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着重对比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在语言研究方面之异同,以解初学者对二者的困惑。本文另介绍了对认知语法的基本认识以及一些疑问解答,以加深初学者对认知语法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与研究理论语言学的动力。

  • 标签: 生成语法 认知语法 对比
  • 简介:摘要:眼睛是人类各种感官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眼睛在人类认知世界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体验认知角度对英汉语的眼睛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眼睛概念隐喻的投射都是以人类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体验感知为基础的;2)眼睛的隐喻投射可以扩展到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的目标域上;3)英汉语眼睛的隐喻投射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这种同异共存现象反映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共通性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 标签: 眼睛 概念隐喻 体验认知 英汉对比
  • 简介:Боятъся和“怕”是俄汉心理动词中占特殊地位的情感状态谓词。二者的语义成分一致,但它们的语义配价在表层句法结构的体现不尽相同,所支配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它们及其个别意义之间的对立。利用支配模式表格,对比分析客体配价在表层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揭示боятъся和“怕”在词汇语义单位上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预设 陈说 支配模式 客体
  • 简介: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英汉双及物构式结构多义联结语义链的比较研究,推理出该构式的语义理据。经过对构式语法和认知语义的探析、对中心语义和延伸语义的识解,指出了在英汉双及物构式系统中的实施者和第一宾语的语义限制。不仅识解了英汉双及物构式实施者的自愿性,而且发现了英汉双及物构式非自愿性,使许多在双及物构式的系统中被认为是异常的表达句得以识解,形成了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理性化认知模式。

  • 标签: 英汉双及物构式 语义理据 理性化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