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Neck"与"颈"转喻化隐喻化的认知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Neck"与"颈"在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即通过"形状相似"进行隐喻基于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Neck"的转喻化隐喻化的程度和广度要大于汉语的"颈"。汉语"颈"没有转喻引申,英语"neck"的转喻引申有七条,汉语"颈"的隐喻方式只有具体隐喻方式"形状相似"一种,英语"neck"有四个隐喻引申,且方式丰富,这是由两个民族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思维视角差异所致。

  • 标签: “Neck” “颈” 转喻化 隐喻化 语义对比
  • 简介:语气副词()在韩汉两种语言的词类系统中都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句法位置灵活,语法功能比较复杂。所以语气副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或韩国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论文以韩汉推测语气副词为研究主题,比较其语义特点,找出二者的异同点。

  • 标签: 语气副词 语义特点 对比研究
  • 简介:通过语料统计发现,"有(一)点(儿)"后谓词性成分消极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中性的,积极的非常少;"谓词性成分(一)点(儿)"前谓词性成分中性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积极的,消极的极少。"有(一)点(儿)"多出现在现实句中,"谓词性成分(一)点(儿)"口语中多出现在现实句和非现实认识类句中,书面语中多出现在非现实时间类句中。"有(一)点(儿)+谓词性成分"的语用功能为评价,"谓词性成分+(一)点(儿)"的语用功能为表示希望、对比和用于描述。

  • 标签: 有(一)点(儿) (一)点(儿) 语义 语用
  • 简介:研究聚焦探讨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双语发展与入学认知准备的经验互动。以新疆4-6岁维吾尔族学前儿童为对象,采用汉语和维语PPVT,EVT和Bracken工具,测查儿童双语的理解性语义水平、表达性语义水平和入学认知水平。研究发现新疆学前民族儿童的汉语和维语语义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同教育质量幼儿园儿童的两种语义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三年的学前双语教育,民族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整体概念水平的通过率水平均达到50%以上;而在认知基本概念方面和认知综合概念子项目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检视的需要;学前民族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与入学认知准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状态,而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对入学认知准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由此证明,学前阶段少数民族儿童的双语学习,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学前民族儿童 双语语义发展 入学认知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6名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如下麻醉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取仰卧位,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最后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前、术后1天、2天、3天同一时间点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并分析全麻对POCD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天MMSE评分由29.32降至22.94分左右,显著低于术前MMSE评分。术后第2天,MMSE评分逐渐提高至25.46分左右,较术前仍有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术后第3天MMSE评分升至28.92分,表明多数患者认知功能已经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OCD发生率在术后第1天最高,而后逐渐下降,术后第3天仅1例患者发生POCD,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轻微影响,仅个别案例可能出现PO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高龄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真的概念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塔斯基从语义学的角度对真进行了定义:对象语言O中一个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序列所满足。对这一定义进行具体解读,分析塔斯基真理理论所提出的"真"定义的实质适当性条件和形式正确性条件,然后分析塔斯基定义‘真’的具体步骤。

  • 标签: 对象语言 元语言 满足
  • 简介:“扎堆”的本义是用手或工具聚土成堆,以比喻的方式引申为“很多人或物体聚集一处”,进而引申为“众多”“过多”“过于集中”“成堆”或“单个的人或事物加入一个群体或行列”等意思;“扎堆”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的语境,还具有视觉形象色彩;“扎堆”常与行为主体、地点、时间三要素和“凑热闹”“撞车”“随大流”“合伙”等同义词配伍;“扎堆”进入语言交际是“意象图式”隐喻投射的产物;“扎堆”能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充当述语带名词性补语,能充当状语表示动作的情貌,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但不能带宾语。“扎堆”的运用还存在问题,需要规范。

  • 标签: “扎堆” 语义 用法
  • 简介:判定“幸亏”的语义指向,首先应该对它的语义背景作一个分析,找出基础短语句、语用前提句和结果句,其中基础短语句是语义指向所在,一般不能省略.副词“幸亏”的语义指向可以通过语用前提和省略两种标准来判断,对“幸亏”的语义背景进行描写,找到语用前提和语义指向所在的句子,用省略的方法就可以判断.

  • 标签: 幸亏 语义指向 语用前提
  • 简介:专业领域语义词典是收集某一领域词语,揭示词间语义关系的机型词典。本文研究根据楚辞词语的特点开发楚辞语义词典,建成集语言研究、文学研究、信息处理于一体的多功能网络版词典,并与专题数据库整合,实现语义关联检索。

  • 标签: 语义词典 语义检索 楚辞 专题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期间~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需行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分别给予全麻、硬膜麻醉,对比两组的药物用量、PCCD发生率、不同阶段的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的POCD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参照组39.13%;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内对比,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36小时评分都比麻醉前评分下降(P<0.05)。结论硬膜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可降低POCD发生率,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同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怒族谚语是怒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怒族谚语分为隐喻型谚语和非隐喻型谚语,怒族谚语富于独特民族特色的语义文化。从语义特征上看,怒族谚语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表达意义的隐喻性、教育传承的本质性、语义关系的多样性等特征。

  • 标签: 怒族 谚语 结构类型 语义特征
  • 简介:本文基于有声思维实验(TAPs)实验,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汉互译正反两个方向的翻译心理过程。翻译的基本心理过程大致分为理解-转换-重组等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英汉互译翻译过程中,操作方式个体差异显著但受翻译方向影响不显著;英汉互译都存在翻译的"主观"单位和"客观"单位,主观单位受翻译方向影响显著,英译汉过程中学生使用的主观单位多于汉译英;客观单位受翻译方向影响不明显,受学生翻译能力及源文难度影响明显;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的数量与翻译方向差异关系不明显,与译文难度关系更大;翻译策略使用类型与翻译方向关系显著;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在词典使用外,会关注译文期望值,而汉译英过程中,译者更倾向于释义源语,会关注译文准确性。

  • 标签: 翻译方向 认知心理过程 翻译单位 翻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老年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手术老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对比分析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全麻的麻醉方式;试验组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术后短期内的认知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情况、术后睁眼情况及术后发生POCD的情况,经硬膜外麻醉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睁眼时间及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相对于全麻仅产生较小的认知影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麻 老年手术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语用环境作为由各种语言内外因素所构成的综合体,在修辞语义表达过程中具有必然的制约与影响作用。这种语境制约主要表现为对实现修辞语义表达行为的制约,对选择修辞语义表达策略的制约,对构拟修辞语义表达手段的制约,对把握修辞语义内容的制约,以及对评价修辞语义表达效果的制约等。

  • 标签: 语境制约 修辞语义表达 修辞策略
  • 简介:"明天"的语法化过程起源于清朝。现代汉语"明天"的两个语义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对时间的起点和终点界定不同以及时间跨度上的延伸性不同,使其语义从确定的时间指向模糊的时间再指向转化。"明天"的时间指称也体现出点和面的区别。不同的受话者对"明天"时间延伸的理解不同,但是各语境理解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相邻级差之间。

  • 标签: “明天” 语义差异 级差
  • 简介:通过例句,分析书稿中容易被忽视的词语语义重复的语病问题。

  • 标签: 词语 语义重复 语病
  • 简介:网络流行语“也是醉了”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含义,即轻蔑义、吐槽义、沉醉义。“也是醉了”自其出现便被迅速复制和传播,这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语用需求、强大的网络平台、开放的社交媒体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 标签: 语义 语用
  • 简介:半情态动词兼有情态动词和主动词的一些特点,属性特征和语义特征更为复杂。以半情态动词haveto,beableto,begoingto为例,阐述半情态动词特有的属性特征:由中心词和不定式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单位,可以进行语态转换,没有祈使形式等。半情态动词语义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Coates提出的根意义和认识意义,Palmer认为的认识意义、言据意义、道义意义和动力意义,Collins指出的道义意义、认识意义和动力意义等。以半情态动词haveto,beableto,begoingto为例,探究其相应的语义特征,说明半情态动词语义的复杂性。更多还原

  • 标签: 半情态动词 属性 语义 根意义 认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