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患者男,15岁,左大腿暗紫红色靶形丘疹6年,无明显自觉症状。专科检查:左大腿见一1.5cm×1cm大小暗紫红色斑丘疹,呈靶形,中央见1.0cm×0.3cm大小暗褐色丘疹,质硬,周围绕一暗紫红色淤血环,丘疹与淤血环间皮肤呈淡黄色。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轻度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扩张血管与表皮平行,部分管壁内皮细胞肿胀,似鞋钉样突向管腔;真皮中层血管呈裂隙状,呈垂直走向;见较多管外红细胞,真皮中层见含铁血黄素。根据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为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

  • 标签: 血管瘤 含铁血黄素沉积性 靶样
  • 简介:目的:分析浅表脂肪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样痣是以真皮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组织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匐行性血管(A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已确诊为匐行性血管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18.60±4.98)岁,病程2-6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皮损表现为簇集或小片状红斑,其上见多发针头大小红色斑点,呈撒胡椒粉样,边缘匐行性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匐行性血管少见,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匐行性血管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诊断的6例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肤色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界限清楚的以施旺细胞束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肿瘤组织间伴有明显裂隙,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束膜细胞EMA阳性。讨论栅栏状有包膜神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为本病确诊提供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瘤 栅栏状 包膜 组织病理 施旺细胞 S-100蛋白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外阴部出现增生物5年,近1年增多.于2002年12月31日就诊.患者5年前外阴部出现一新生物,皮色,无明显自觉症状,渐渐长大如黄豆大小.近1年右侧外阴出现几个相似皮疹,逐渐长大.患者无明显痒感及其它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接触史.丈夫健康.现患者孕50d.

  • 标签: 外阴部 患者 软纤维瘤 多发性 自觉症状 就诊
  • 简介: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皮肤 B淋巴细胞
  • 简介:背景:脂肪是一种成熟脂肪细胞的良性肿瘤。目前的治疗具有创伤性,有遗留瘢痕的危险。注射经脱氧胆酸盐(一种胆汁盐)溶解的磷脂酰胆碱,已被用于减少多余的脂肪堆积。最近的体内体外研究显示,脱氧胆酸盐可以单独引起脂肪细胞溶解。目的:报道使用脱氧胆酸盐皮下注射治疗脂肪的经验。方法:6例患者的12个脂肪接受皮损注射去氧胆酸钠(1.0%、2.5%和5.0%)治疗,注射治疗间隔期为2~20周。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体大小、皮肤反应和主观反应。结果:经临床检测(用超声检测脂肪)证实,平均治疗2.2次后,所有体的大小均减小(平均减小面积75%;极差37%-100%)。除了体积减小外,一些体出现碎裂或质地变软。

  • 标签: 皮下注射治疗 脱氧胆酸盐 脂肪瘤 成熟脂肪细胞 瘤体大小 细胞溶解
  • 简介:目的探讨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SA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37岁。左手中指末端肿物半年余,触之疼痛。临床表现为左手中指见1个大小约0.5cm×0.3cm的淡红色的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无包膜。肿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星形纤维母样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或杂乱排列,核分裂罕见,细胞无明显异型,可见丰富的纤细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CD34、CD10,阴性表达Desmin、SMA、MyD1、S-100、CD99、CKpan、CD68。结论SAF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

  • 标签: 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 软组织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简要介绍血管和脉管畸形的分类,重点介绍了婴幼儿血管肿瘤、Kaposi样血管内皮伴/不伴Kasabach-Merritt现象、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等常见血管肿瘤和脉管畸形在我国的诊疗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特色治疗技术和现代治疗方法的发展。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诊断 治疗 历史变迁 现状
  • 简介:患者,男,23岁。主因左肩皮损20余年,于2010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述出生时左肩即育小水疱,初为指甲盖大小,后不断扩大。2009年5月,在肩出现核桃大小黑色肿块,在外院诊为“血.管”,予手术切除。2009年9月,左肩尢叫显诱因出现火片红肿,伴高热,体温39~40℃,

  • 标签: 淋巴管瘤 Becker
  • 简介:婴幼儿唇部血管较多见,由于其病灶明显,常给患儿父母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血管有随时间推移而自愈的倾向,所以传统上往往采取“观望和等待”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以该方法处理,局部畸形会在血管消退前长期存在,且有可能在消退后又遗留畸形。

  • 标签: 唇部血管瘤 治疗指南 外科 早期 心理负担 患儿父母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主因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皮肤肿物30年,于2014年4月1日就诊。30年前患者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一蚕豆大小皮肤肿物,无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未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近腹股沟处可见一个鸡蛋大小的皮赘样肿物,肤色,表面光滑,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无压痛,基底部有蒂(图1)。采用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沿肿物蒂部近基底处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胶原束间可见大量的成熟脂肪细胞(图2)。诊断:浅表脂肪样痣。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 标签: 脂肪瘤样
  • 简介:背景:家族性圆柱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酸能阻止圆柱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酸可能是圆柱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家族性圆柱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酸治疗圆柱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背景:迄今尚无有关希腊皮肤黑色素(CM)发病率的报道。本文提供了1999--2002年间希腊南部克利特岛人群发生CM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试图与意大利人群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对1999--2002年间首次被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的102例克利特本土患者进行调查,由2名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对全部患者进行完整的皮肤科检查。统计克利特岛总体人群的CM原始发病率及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以及岛内4个辖区各自的CM发病率。结果:希腊人群的CM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4.6/10万人年,女性为4.7/10万人年。4个辖区的原始发病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克利特岛CM患者和意大利CM患者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CM组织学类型,毛发颜色,日光照射后皮肤反应,15岁前日光晒伤史,是否存在晒斑,普通痣的总体数量等。结论:克利特岛CM的发病率高于希腊全国的估计发病率,但与欧洲南部其他国家CM的发病率相当。

  • 标签: 标准化发病率 皮肤黑色素瘤 希腊 统计学差异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
  • 简介:结合1例被误诊7年的胰高血糖素综合征患者病例介绍,并分析胰高血糖素罕见临床表现,该病极易误诊。但因其有反复发作的特定表现的皮损和明显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根据可疑皮损,再结合糖尿病史(或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临床表现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检查血胰高糖素及影像学定位诊断。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脉管性疾病包括脉管畸形和血管,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畸形的鲜红斑痣是最常见的脉管畸形,其次还有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脉冲染料激光是鲜红斑痣治疗的金标准,长脉宽l064nmNd:YAG激光也是很多血管治疗的选择。文中就脉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的原理、疗效、不良反应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脉管畸形 血管瘤 激光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