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与内囊性动脉发病的相关性,探讨Lp(a)在动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自1996~1999年,我们分别收集并测定了内囊性动脉病人组(176例)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180例)的血浆Lp(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的浓度,运用分组对照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并参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与动脉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动脉患者Lp(a)平均浓度为(53.1±15.5)mg/d1,正常对照组仅为(15.9±8.9)mg/d1(P<0.001,测定方法为ELISA夹心双抗体法).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在动脉没有发现动脉部位与血Lp(a)浓度存在相关性,也没有发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而其他各项血浆脂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HDL和LDL)和载脂蛋白(apoAI,apoB)浓度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动脉没有发现发病的家族遗传倾向.结论血浆Lp(a)浓度与内囊性动脉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导致动脉形成的一种致病因子,也可以作为预测动脉发病倾向的一个独立指标.

  • 标签: 发病 囊性动脉瘤 内囊 Lp(a) 颅内 血浆脂蛋白(a)
  • 简介:目的:前瞻性比较破裂动脉早期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破裂动脉患者前瞻性分为手术夹闭组(44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0例)。术后对65例随访3~28个月,夹闭组38例、栓塞组27例(失随访9例)。结果:术中动脉破裂:手术夹闭组6例,血管内栓塞组2例;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夹闭组4例,血管内栓塞组0例;下视丘反应:手术夹闭组11例、血管内栓塞组4例。转归良好:手术夹闭组26/38例,血管内栓塞组25/27例(P=0.03);转归不良:手术夹闭组11/38例,血管内栓塞组2/27例(P=0.03)。随访:手术夹闭组1例死亡,血管内栓塞组1例再生长、1例再通。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操作安全、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特别是对Hunt—HessⅣ~Ⅴ级的患者可增加生存和治愈机会,但不能完全替代夹闭术,两者的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清醒镇静用于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Hunt-Hess0-Ⅱ级的动脉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术中分别采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实施靶控输注观察清醒镇静。记录清醒镇静评价(OAA/S)评分不同时相应的MAP、HR、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两种药物的靶浓度(Ct)和效应室浓度(Ce)。结果随着OAA/S评分下降,MAP、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Ct、Ce的增加,镇静逐渐加深,OAA/S评分降低,BIS明显下降(P〈0.05);P组镇静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M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TCI清醒镇静均可用于动脉介入治疗,但丙泊酚安全性更高,患者合作程度更高。

  • 标签: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谱指数 丙泊酚 咪达唑仑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技术在巨大型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切除即可;对有明显蒂的脑膜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切除肿瘤;最后牵引壁,显微分离、切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烟雾病合并动脉的形成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内出血,也可表现为脑缺血,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等诊断。根据动脉的部位不同可分别采取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仍需探讨。本文就烟雾病合并动脉形成的可能原因、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加以阐述,以期增加对MMD合并动脉的进一步了解。

  • 标签: 烟雾病 动脉瘤 诊疗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囊状动脉、夹层动脉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应用LVIS支架行动脉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术后即刻图像及复查DSA图像,评估LVIS支架在动脉支架辅助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1例动脉患者中,破裂动脉20个(28.2%),未破裂51个(71.8%);前循环动脉56个(78.9%),后循环动脉15个(21.1%);术中血栓事件4例(5.6%)。栓塞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1级39个(54.9%),2级13个(18.3%),3a级11个(15.5%),3b级8个(11.2%);其中破裂动脉改良Raymond分级1级14个(70.0%),未破裂动脉改良Raymond分级1级25个(49.0%),前循环动脉改良Raymond分级1级33个(58.9%),后循环动脉改良Raymond分级1级6个(40.0%)。术后半年DSA复查29例(40.8%),其中改良Raymond分级较栓塞后即刻造影级别改善7个,占2级、3级动脉(32个)40.6%(3b级→1级4个,3a级→1级1个,2级→1级2个),变差2个(2级→3a级1个,2级→3b级1个)。术中发生血栓事件共4例(5.6%),术后复查DSA发现载动脉狭窄2例,占复查例数6.8%。结论LVIS支架在动脉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安全、有效,但术中血栓事件及术后载动脉再狭窄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LVI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3个后交通动脉,7个前交通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3个未破裂动脉,11个破裂动脉.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载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镜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前交通动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顶指向分类,前交通动脉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前交通动脉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小脑前下动脉发病率低。天坛医院827例动脉的资料,小脑前下动脉动脉仅有2例,占0.24%[1]。山东省立医院一组406例动脉,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动脉3例,占0.74%[2]。而其中的宽颈动脉则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h"入院。

  • 标签: 小脑前下动脉 宽颈动脉瘤 山东省立医院 天坛医院 剧烈头痛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应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应用Onyx液态胶栓塞治疗。结果4例病人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年,3例行造影复查动脉均无复发,2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共济失调症状。余1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结论应用微弹簧栓塞载动脉的方法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是可行的,Onyx液态胶栓塞载动脉可引起继发小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大脑后动脉动脉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夹闭,5例行动脉夹闭并体切除,2例行动脉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消失,载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和载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大脑后动脉 动脉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显微外科术中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显微外科术中采用TBAO与非TBAO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的患者,阻断的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早期外科治疗中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农民,因'复视伴左上睑下垂7d,加重1d'于2007年3月14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伴左上睑下垂,可睁眼,言语欠清,伴轻微头痛,无眩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无力及抽搐,无意识障碍,1d前左眼睁眼不能.入院前2个月突发失语伴右肢活动不良,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标签: 烟雾病 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方法对怀疑动脉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其中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2例。10例脑动脉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V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 标签: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26例。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旁段 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寒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同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栓塞和27例应用载动脉闭塞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2例栓塞动脉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半年后随访动脉再通。球囊闭塞载动脉的患者1例出现迟发缺血性症状;1例吻合支开放,3个月后患者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巨大动脉是否进行弹簧圈栓塞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球囊闭塞载动脉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内动脉 巨大动脉瘤 栓塞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36例共计38个大脑中动脉动脉动脉大小3~60mm,其中3~7mm9个,8~14mm17个,15~24mm7个,≥25mm5个。术前破裂出血30例,其中14例形成脑血肿;6例因其它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病例经DSA检查,部分病人同时行MRA或CTA检查,其中2例病人DSA检查未发现动脉,而CTA则清楚显示动脉。4例病人合并有其它部位动脉,2例为双侧镜影动脉动脉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0个,分叉部近端7个、远端1个。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打开侧裂,依动脉部位,逆行或顺行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支)寻找分离动脉,并夹闭之。结果全部38个动脉均用一个或多个动脉夹夹闭,其中8个大或巨大动脉同时摘除血栓并切除大部体以解除其占位效应。术后恢复良好28例,发生偏瘫失语7例(因局部脑梗塞所致),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防止术后发生脑梗塞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伴脑血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破裂伴脑血肿的手术经验。结果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发生血管严重痉挛2例。对13例随访6~12个月,预后优良9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破裂伴血肿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中应尽量避免对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的损伤,减少术后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脑出血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覆膜支架治疗5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并于3个月后对2例患者进行DSA复查。结果5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不显影,载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颈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