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17例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接受血管内治疗。3例栓塞动脉的同时闭塞载动脉,14例采用血管内重建技术: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动脉塑性。术后3个月~1年复查造影。结果17例血管内治疗中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有15例完全治愈,动脉完全不显影;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动脉塑性病例动脉保持稳定。在平均14.4月中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没有再出血或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是安全的。与结构破坏性手术相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结构重建性手术: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多支架血管内治疗技术。

  • 标签: 椎动脉 夹层 支架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动脉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查及心理辅导,尽早手术,降低风险。术后仔细进行身体器官及穿刺部位等护理评估,做好常见护理问题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尽快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科学、专业、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恐慌疑虑,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动脉介入治疗术干预后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中心医院收入的74例患者均为动脉介入治疗术干预的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分组方式以随机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n=37)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37)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情感和生理四个维度分数评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进行干预,可降低护患纠纷。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脉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共35例临床治疗。结果采用介入治疗动脉35个,完全栓塞15例,90%以上栓塞9例,部分栓塞11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积水1例。结论动脉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动脉管壁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异常膨出。自从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 ISAT)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来,介入材料及治疗理念不断创新,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动脉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对用于动脉血管内治疗的介入材料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气囊阻塞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在我院接受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其优质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夹层动脉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本组12例中,采用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夹层动脉9例,椎动脉闭塞2例,双支架植入治疗1例。结果12例病人均治疗成功,无死亡。12例病人获得6月~4年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发生。5例获得术后一年的DSA随访,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夹层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层 诊断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动脉栓塞术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结论做好动脉栓塞术病人术后护理是促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动脉是局部脑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样突起.是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夹闭术是用特制的动脉夹将颈夹闭,随着动脉夹的改进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动脉显微夹闭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动脉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现将本院2002年至2006年的15例动脉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夹闭术 动脉异常 显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动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破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为动脉未破裂患者,观察组为动脉破裂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的分析、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为性别、年龄、高血压疾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女性绝经史等,其中,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疾病史、女性绝经史等相比于对照组,女性、超过60、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已女性绝经史等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动脉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显微外科、底外科、尤其是血管内神经外科及神经麻醉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脉的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现就当前未破裂动脉的治疗选择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及保守治疗等进行对比讨论,以飨读者。

  • 标签: 颅脑动脉瘤 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复杂动脉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造影评价栓塞效果。结果其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4例,双微导管技术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双支架治疗5例,载动脉闭塞治疗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4个100%栓塞,12个95%栓塞,6个90%栓塞,2个80%栓塞。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出现弹簧圈游走事件。结论对复杂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双微导管技术弹簧圈栓塞、双支架及载动脉闭塞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杂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技术对患有动脉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30例动脉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0例动脉患者经治后肿瘤100%栓塞19例(63.3%),90%~99%栓塞10例(33.3%),70%~89%栓塞1例(3.3%)。痊愈23例,显效5例,一般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术后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致不全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患者行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入选本组研究25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完成单纯致密填塞,4例患者经支架辅助完成致密填塞,3例患者经球囊辅助完成致密填塞,1例患者行动脉大部填塞。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现象,经继续填塞治疗获得止血,无死亡、并发症等病理发生。结论铂金圈的数量、大小以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是保证动脉患者治疗的关键,可有效减低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效果 铂金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动脉(IntracranialAneurysm)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但大多数动脉破裂的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并且对社会和家庭及患者本人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动脉位置、个体因素等相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社会及家庭负担的目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因素 分子生物学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