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鉴定1例疑似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RhD阴性个体的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RhD阴性样本,对1例真实D阴性且存在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个体,通过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RhCcdee,其RHD基因第615-616位存在CA两个碱基缺失(RHD615-616delCA),由于框移突变造成第316位氨基酸时形成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GQ289585。结论使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出1例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

  • 标签: RHD阴性 RHD基因 序列分析 无效等位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5岁,因“仅限少量称谓语表达”于2022年2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主要临床表现为重度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行为,脑电图异常放电,头围小,身材矮小和特殊面容。基因检测示CREBBP基因第30号外显子杂合错义变异:c.5120G>A(p.Cys1707Tyr),为新发致病性变异。诊断为Menke-Hennekam综合征1型。

  • 标签:
  • 作者: 梅道启 梅世月 王莉 王媛 陈国洪 高超 马婷婷 闫佳勇 董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18,河南省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康复科,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彩超室,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性,为17个月幼儿,以“间断性抽搐伴发育落后17个月”为主诉就诊。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成串痉挛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躯干部及颈部可见色素脱失斑,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部分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斑片状信号,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影,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提示多囊肾。眼科彩色超声示左眼视盘周围见局限性团状小隆起病变。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在染色体位置chr16∶2125799-2185690中的TSC2基因存在部分缺失(NM_000548),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验证为23~42号外显子缺失,PKD1基因外显子全部缺失(NM_001009944),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验证为第1~46号外显子缺失,未见下游基因缺失,整体缺失片段大小约为60 kb,患儿父母表型均正常,为野生型。结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相对罕见,可兼具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神经系统及肾脏受累程度重,预后不良,TSC2/PKD1基因缺失变异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邻接基因缺失综合征 结节性硬化症 多囊肾 TSC2基因 PKD1基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乔宇 吴焕淦 黄艳 薛晓红 季亚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上海 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上海 200437,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上海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上海 20
  • 简介:摘要TSC22D1是TSC-22/Dip/Bun家族中的一员,在大鼠、小鼠和人类等不同种属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其两个转录本TSC22D1.1和TSC22D1.2在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的调控中功能相反,与肿瘤增殖、凋亡等密切相关;不仅仅局限于参与肿瘤进程,且具有协调脂质代谢、诱导细胞衰老、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TSC22D1的相关研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机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TSC22D1基因 生物学功能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AGTRL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4GTRLl基因启动子区rs10501367和rs7119375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陔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显性模型遗传模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s10501367、rs7119375及其组成的单倍型G—G与原发性高血联相关。其中rs7119375的G等位基因(Z=2.390,P=0.017)和rs10501367的G等位基因(Z=2.177.P=0.030)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位于AGTRLl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乐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G—G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贡献.

  • 标签: AGTRLl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原发性高血压 家系研究
  • 简介:摘要:RNAi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从水稻幼苗叶片中提取RNA,通过反转录生成cDNA。根据NCBI数据库公布的水稻OsRH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中间载体pSKint不同的酶切位点,获得反向重复序列的干扰片段。以pHB为过表达载体,将干扰片段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双酶切连接最终得到RNAi干扰载体。通过双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重组的质粒进行鉴定从而判断水稻的OsRHP1RNAi载体是否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水稻,OsRHP1基因,RNAi,载体构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elevatedgene-1,AEG-1)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癌基因,该基因位于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人类8号染色体(8q22)上,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现已证实AEG-1是Ras/PI3K/Akt/c-Myc信号转导通路的下游靶分子,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NF-κB、Wnt/-βcatenin、MAPK等多条信号途径参与正常细胞转化,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并能介导肿瘤细胞自噬活性和化疗耐药。该基因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和抗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AEG-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AEG-1 肿瘤 信号途径
  • 简介:摘要转录因子E3(TFE3)基因融合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TFE3基因融合肾癌发病率仅占成人肾细胞癌的1%,且具有临床侵袭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成人TFE3基因融合肾癌,采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Wo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例符合Wolman病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白细胞溶酶体酸性脂酶LIPA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的类型。结果约5月龄女婴,发现“皮肤黄染10余天,加重伴发热3d”入院。查体见肝脾显著肿大,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肝功能衰竭,高三酰甘油血症;X线胸腹片和腹部增强CT均提示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骨髓涂片可见海蓝色泡沫状组织细胞,PAS染色提示脂质沉积。DNA测序显示,LIPA基因编码区第7外显子上发生c.796G〉T,P.G266*的纯合无义突变,导致266位甘氨酸(GGA)突变为终止密码(TGA)(P.G266*),致溶酶体酸I生脂酶缺失。结论Wolman病婴儿期起病,以显著肝脾肿大、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高三酰甘油血症为特征,相应的酶学分析和,J,刚基因检测均可确诊Wolman病。

  • 标签: Wolman病 溶酶体酸性脂酶 LIPA基因突变 肝脾大 肾上腺钙化
  • 简介:为明确SOC1基因在叶片中的生理作用,克隆到烟草中SOC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806bp。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后,获得26棵转基因植株,其中23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转化率为88.46%。与野生型烟草K326相比,获得的SOC1过表达烟株开花提前,株高增加,叶片宽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SOC1过表达不影响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但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碳酸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SOC1可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状态而提高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速率。

  • 标签: 烟草 SOC1 转基因 光合 抗坏血酸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临床上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尽管PD大部分的病例表现为散发,但是在相当一部分病例(约为10%~15%)中却以孟德尔遗传的方式在家族中传递。

  • 标签: 帕金森病 基因 DJ-1基因 发病机制
  • 简介:异柠檬酸脱氢酶l(isocitratedehydrogenase1,IDHl)基因突变发生在肿瘤早期,研究发现:IDHl基因与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密切相关。本文就IDHl基因突变与胶质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基因突变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Math1-EGFP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及鼓阶打孔途径导入耳蜗后对听功能和转导效率的影响,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白色红目豚鼠4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四组,完整圆窗膜组12只,鼓阶打孔组12只,各组分别设对照8只。实验组(24只)导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Math1基因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对照组(16只)导入人工外淋巴液,所有动物均以左耳作为导入耳。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分别于术后5天、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观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完整圆窗膜组导入耳ABR阈值,术后5天各频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鼓阶打孔组导入耳ABR阈值,术后5天在2kHz、4kHz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8kHz较术前增高(P〈0.05),16kHz、20kHz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14天在16kHz、20kHz较术后5天时明显好转(P〈0.01),但较术前仍有增高(P〈0.05)。转导成功率鼓阶打孔组为91.6%,优于完整圆窗膜组的50%。两种转导途径对目的基因在耳蜗内的表达部位和表达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完整圆窗膜途径及鼓阶打孔途径在转导成功率及听功能保护方面各有优劣。完整圆窗膜途径因其对耳蜗的损伤极小,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基因转导 耳蜗 圆窗膜鼓阶 腺病毒 Math1-EGFP
  • 简介: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新近分离鉴定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提示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OVCA1可能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翻译、DNA损伤及胚胎发育等生物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体外研究显示,OVCA1的缺失表达导致肿瘤发生可能与周期蛋白D1上调表达、P16下调表达相关,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OVCA1的缺失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尚在研究中。我们简要综述了OVCA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基因1 抑癌基因 肿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