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的一系列研究均表明BMI-1作为癌基因,可能参与恶性血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正常及恶性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此基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为开拓血液恶性疾病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BMI-1基因 干细胞 血液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鉴定1例疑似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RhD阴性个体的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RhD阴性样本,对1例真实D阴性且存在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个体,通过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RhCcdee,其RHD基因第615-616位存在CA两个碱基缺失(RHD615-616delCA),由于框移突变造成第316位氨基酸时形成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GQ289585。结论使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出1例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

  • 标签: RHD阴性 RHD基因 序列分析 无效等位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异柠檬酸脱氢酶l(isocitratedehydrogenase1,IDHl)基因突变发生在肿瘤早期,研究发现:IDHl基因与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密切相关。本文就IDHl基因突变与胶质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基因突变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障碍,使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至今已发现400多种结构异常性血红蛋白病和100多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2]。临床可表现溶血性贫血、

  • 标签: 异常血红蛋白病 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测序
  • 简介:【背景】此研究为“十二五”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项目中创建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而设。【方法】以转双价双成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和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肼强阳)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在荒地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2种方式,于2011年5月一2012年3月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生育进程、棉吐絮瓣数、絮瓣脱落率、自生苗等生存竞争能力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杂草化的风险,并探讨、验证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结果】在荒地条件下,以2种方式播种的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5P5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的竞争能力总体上未表现显著优势。【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在荒地条件下生长无杂草化风险。同时,研究证明,在荒地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采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方法检测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在生存竞争能力上的杂草化风险,在测评上有互为参照效应,为定性评价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的杂草化风险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 cry1Ac+cry2Ab基因 双价抗虫 抗除草剂基因棉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 生存竞争能力
  • 简介:目的:对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5名深圳地区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区,经DNA测序确定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并采用偶氮反应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在研究对象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TA)6TAA和A(TA)7TAA2种多态性,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6TAA单倍型频率为93.2%,A(TA)7TAA单倍型频率为6.8%,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86.8%,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0.5%,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占12.7%。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2.4±6.0)μmol/L,游离胆红素为(8.9±4.2)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为(15.6±5.9)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1.9±4.7)μmol/L;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血清总胆红素为19.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5.1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P〈0.01)。结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总胆红素相关,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升高的血清胆红素主要为游离胆红素。

  • 标签: UGT1A1基因 启动子 多态性 血清胆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ERCC1、RRM1基因蛋门表达对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RRM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生存分析曲线分析其对生俘预后的影响。结果ERCCl、RRMl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珲类型和TNM分期等莘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中,Ⅰa期ERCCl、RRM1阳性表达组生存预后较好,提示两种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在18期患者中是一种保护因素。存IhⅢa期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组可以从含铂化疗方案中获益,可获得生存优势;RRMI表达阴性组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敏感,可获得较长的生存优势。在Ⅰ~Ⅲa期患者中ERCC1与RRM1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I及RRM1蛋白表达可以预测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使患者从个体化治疗中获益。

  • 标签: 肺肿瘤 ERCC1 RRM1 个体化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2011年本地流行株VP1基因特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本地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332份,进行EV71荧光定量RT-PCR鉴定,采用RT-PCR对15株分离到的EV71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和分析。根据VP1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EV71VP1序列进行同源性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165份标本鉴定为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5%~99.9%和99.4%~100%。与C4a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最高。亲缘进化树显示,本地株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结论本地区分离的EV71与近几年国内其他地区EV71分离株亲缘关系很近,有共同进化的趋势,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并存在多个传播链。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特征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来我院手术的50例胃癌患者的癌灶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MACC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ACC1-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学分级等具有显著的关系(P<0.05),与肿瘤大小、年龄等没有关系(P>0.05),结论MACC1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和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MACC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以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MACC1 胃癌 临床意义
  • 简介:文中对子囊菌代表类群的延伸因子1alpha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不仅与核酸碱基组成密切相关,也受到其他选择性压力的影响。统计分析揭示了子囊菌各类群该基因的密码子组成和编码特点,在同义密码子的选择模式上,酵母纲(Saccharomycetes)的成员具有较独特的偏好性。基于密码子用法分歧度的聚类分析方法较合理地反映了大部分类群的分类学地位,但在各个纲的内部,密码子偏好性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密码子偏好性 聚类分析 分类学地位 选择性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川人群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194Trp、Arg280His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检测123例宫颈癌病人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5例正常人群XRCC1Arg194Trp、Arg280His多态性分布及与宫颈癌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rg194Trp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rg194Trp多态性可能与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相关,等位基因Trp可能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1.617,95%CI=1.101~2.374,P<0.05),Arg280His在两组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g194Trp多态性可能与宫颈癌风险相关,Arg280His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 标签: 宫颈癌 病例-对照研究 XRCC1基因 遗传多态性
  • 简介:目的克隆日本大耳白兔白毛黑眼系(白毛黑眼兔)眼部虹膜Trp1、Trp2基因,获取其完整的外显子序列。进一步推测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并分析其特征。方法从白毛黑眼兔的黑色虹膜组织中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来自小鼠、大鼠和人的同源引物,扩增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片段。然后对已知片段进行3’RACE和5’RACE,从而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完整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翻译和分析。结果首次获得了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全序列。该实验兔Tr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160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7.9%,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2.7%。TRP1成熟蛋白包含513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9.8%,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6.6%。该实验兔Trp2基因序列全长155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3.2%,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1.9%。TRP2成熟蛋白包含494个氨基酸,其序列与人的一致度为84.2%,与小鼠的一致度为84.4%。结论本研究获得的TRP1、TRP2的序列与已知的家兔酪氨酸相关蛋白家族成员TYR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这三种蛋白之间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TRP1和TRP2蛋白序列表现出了酪氨酸酶家族结构上的保守性和特有的结构特征。

  • 标签: 白毛黑眼兔 酪氨酸相关蛋白1 酪氨酸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藏獒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l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在不同毛色群体中的分布,探讨MCl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选择不同毛色藏獒的DNA为样本,根据GenBank发布的荷斯坦牛MClR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MClR基因在藏獒中的SSCP。结果:MClR基因在藏獒中具有PCR-SSCP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对MClR基因多态性片段DNA克隆测序后发现,MClR基因在编码区第313位存在单碱基突变(G-,A),该突变导致第105位氨基酸发生由丙氨酸向苏氨酸的改变(T105A)。结论:肘CJR基因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藏獒 毛色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 多态性 PCR-SSCP
  • 简介: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谷氨酰胺果糖转移酶1(Gfat1)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18只,模型组28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统计体重变化及空腹血糖值。RT-PCR方法检测造模成功后2周、4周和6周肺组织Gfat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快,造模开始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和第70天高脂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STZ的高脂模型组空腹血糖值较高(FBG≥10.0),和对照组比较,FBG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2周,模型组肺组织Gfat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Gfat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模型 大鼠 Gfat1 表达 肺脏
  • 简介: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u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AFB,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肿瘤 CCT亚基γ基因蛋白 AFB1 大鼠肝癌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13例广西肝癌高发现场筛查的肝癌患者及113例同地区的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比较XRCC1Arg399Gln不同基因型与肝癌发病的关系。[结果]变异型等位基因XRCC1399Arg/Gln和GlrdGln的出现率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29.20%和14.16%(P〈0.05);而野生基因型XRCC1399Arg/Arg出现率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70.79%和85.84%(P〉0.05)。[结论]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XRCC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ANGPTL-1基因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速率和I、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ANGFPTL-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表达及细胞转染效率;RT—PCR比较转染前后ANGPTL-1mRNA及I、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基因转染后,(63±7.1)%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转染组ANGPTL-1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转染组I、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ANGPTL-1转染的靶细胞,ANGPTL-1基因可能是促进I、Ⅲ型胶原合成的重要基因之一.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转录因子转 染皮 肤成 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烟曲霉额外拷贝菌株,了解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pbs2基因能否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过氧化氢(H:O2)、碱性pH、刚果红应激的抵抗能力,探讨HOG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pathway)参与的应激反应。方法用原生质体法构建分别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的额外拷贝菌株,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额外拷贝株中sho1、pbs2的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缺陷株、额外拷贝株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及碱性pH(10.0)应激的反应。结果获得了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的额外拷贝菌株MCsho1、MCpbs2,和含空白质粒的对照株Empty。额外拷贝株sho1、pbs2的表达水平增高,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的抵抗强于Empty。MCpbs2对这些应激的抵抗较MCsho1更显著。烟曲霉缺陷株△sho1、△pbs2对NaCl(1mol/L)、H2O2(5mmol/L)、碱性pH(10.0)的敏感性高于野生株AF293。△sho1对刚果红(400mg/L)的敏感性高于野生株,△pbs2对刚果红的敏感性与野生株比,无显著差别。结论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或pbs2基因能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氧化压力、刚果红、碱性pH应激的抵抗能力。

  • 标签: 烟曲霉 sho 1 PBS 2 渗透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