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诊的孕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其中每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实验组,且恢复情况较好,两组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孕产妇 不良事件 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风险评估表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856例,均为女性,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增加了风险评估,采用跌倒、噎食、攻击、自杀、出走5个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预测可能出现的高危行为,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风险评估表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6.90%)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22.12%)降低,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风险评估表能降低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评估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48例患儿,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预防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病房 风险预防 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进行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2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输液流程,观察组则应用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及输液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待输液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急诊输液室采取优化输液流程可有效降低患儿输液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患儿输液的等候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优化输液流程 门急诊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小儿输液患儿,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服务应用在对照组中。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发挥满意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小儿输液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方法:从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儿科中抽取 6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成观察组( n=30)和对比组( n=30),对比组患儿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 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为6.67%,对比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为 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具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为 96.67%,对比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为 80%,观察组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 P< 0.05)。 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降低儿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措施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以评估其在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共1年内收治的60例儿科患者,年龄范围为3至8岁。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30例接受标准的儿科护理流程)和观察组(30例执行特定的风险防范措施)。我们收集和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等。结果:观察组在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强化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采取流程管理时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76例血透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参照组(38例),实验组采取流程管理,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护理质量。结果:首先对比不良事件发生,实验组为2.63%,参照组为15.78%,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流程管理 血透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以及降低不良事件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4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理标示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一共选择1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标示的为观察组,各88例。对比护理结束后两组护理风险事件与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这一指标比较结果为观察组更低,两组对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这一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更高,两组对比可以构成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示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标示 手术室 护理风险事件 影响
  • 简介:【摘 要】 目的:以风险防范为契机,深入研究该护理模式在降低和影响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标准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两种不同模式,并对比两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阶段性护理观察,观察组摔倒、磕碰、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均低于对照组;且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 不良事件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 要】 目的:以风险防范为契机,深入研究该护理模式在降低和影响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标准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两种不同模式,并对比两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阶段性护理观察,观察组摔倒、磕碰、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均低于对照组;且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 不良事件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老年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和风险发生。方法:选取老年危重症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参考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增强护理满意度,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老年危重患者 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层次责任护理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分层次责任护理管理。统计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层次责任护理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PICC带管出院病人86名,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施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施以延续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2.33%较对照组18.60%低(P<0.05)。结论  延续护理应用于PICC带管出院病人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  PICC带管出院 延续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风险防范式护理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是随机选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病例,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中,各项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风险防范式护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长对该护理效果反响较好,建议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 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了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时,纳入了56例骨科创伤患者,均在本院治疗。时间区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患者均分到观察、对照组中。围术期均对纳入对象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加入预见性护理内容。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工作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应用效果,通过护理评估,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促进恢复,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骨创伤 围术期护理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