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

柯灵朱修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本文对风险防范式护理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是随机选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病例,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中,各项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风险防范式护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长对该护理效果反响较好,建议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 不良事件; 影响

在医院的不同科室中,儿科是其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其收治患者均为身体和智力处于生长过程中的小儿,其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和成人一样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做到积极配合,给治疗与护理增加一定难度,同时更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1。由此可见,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儿科护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十分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是随机选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病例,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每组80例,对照组:男女占比为45/35,平均年龄[4.25±1.12]岁,观察组:男女占比42/38,平均年龄[4.92±1.18岁],基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1.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为使组员对护理风险有更多的了解,护士长可将儿科常见的风险因素列举出来,并对护理工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做好护理的督导、检查工作,同时还要评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风险,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事件,改善不足之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管理规范化:可参照其他科室的具体情况,建立更为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护理质量的培训与交流,强化其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临床护理操作,保证临床护理质量2。3.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讲座与观看视频培训,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风险的防控、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护理纠纷事件的处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护理风险预测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并示范规范性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技巧,强化其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其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具备较高的警惕性,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具有好动性,易发生摔伤、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因此,需做好患儿家属宣教工作,同时为减少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可耐心对其讲解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及其优点,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与科学易懂的解答,消除其顾虑,提升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3。另外,患儿处于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紧张感、陌生感,使其心理状态并不稳定,患儿通常会出现哭闹等现象,从而护理配合度并不高,护理人员要做好儿童情绪安抚工作,通过拥抱、牵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与患儿营造良好关系,提高其治疗配合度。

1.3判定标准

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n(%)]

组别

例数

坠床/跌倒

意外拔管

输液渗漏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80

6

5

5

1

17/21.25

观察组

80

2

2

1

0

5/6.25

表2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80

64.25±5.31

60/75.0

观察组

80

86.35±4.67

75/93.7

3讨论

儿科服务对象是个特殊的群体,该科室具有患儿自主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操作不配合、难度大的特点,加以家长常因担忧患儿病情,容易表现为情绪急躁,同时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高峰期病患会大幅增加,环境十分嘈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4。针对以上情况,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研究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运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调研结果可看出该护理模式的优势性。常规护理仅仅围绕患儿病情展开护理,虽有一定护理效果,但内容简单,具有一定提升空间,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经规范化管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并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给予患者实施最优质的服务,通过健康教育,鼓励医护人员、患儿、家属共同参与到防范风险的工作中,从而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5。同时还注重缓解患儿与家长的不良情绪,不仅降低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且在此基础上降低了护理过程中不良事故发生的概率,故该护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丽,胡玲玲,张丽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对儿科患儿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8):195-197.

[2]王琼.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2):189-191.

[3]郭霞,任春妮.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8):1356-1357.

[4]莫潇,龙俊霓.人性化护理对提升儿科依从率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21(12):231-232.

[5]高媛.舒适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