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于住院期间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中40例接受常规心脏病护理;观察组中40例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及住院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无缝隙护理 不良事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方法: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选择在本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入2组,30例归属到对照组中,予以常规管理,30例归属到研究组中,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院内转运用时、风险事件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院内转运用,更少地发生风险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更快、更安稳地完成院内转运。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风险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靶向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躁动发生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靶向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躁动、行为改变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变化。结果: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靶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躁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为改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靶向护理后,可有效缓解患者躁动程度及行为改变程度,降低患者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风险预警模型 靶向护理 全身麻醉 躁动发生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室内雷达图结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方法:以行全身麻醉后下肢手术治疗患者74例为受试者,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2021.05~2023.05),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术后以行麻醉苏醒室内保温护理+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n=37),以联合雷达图护理者为研究组(n=37)。比较分析入室、出室时患者循环系统功能指标,苏醒期躁动、不良事件事件发生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出室时SBP、DBP、HR及护理期间苏醒期躁动(10.81%)、不良事件发生(5.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雷达图结合保温护理可降低下肢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风险,积极维持循环系统功能指标稳定。

  • 标签: 雷达图 保温护理 麻醉苏醒室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婚检下降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9月2209例产妇,共有新生儿2236例,分析产妇婚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结果共有新生儿2236例,婚检降低与出生缺陷发生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缺陷为多发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随着围孕期保健的普及,可以有效避免缺陷胎儿的出生,使得婚检对于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并无绝对相关性,但是婚前检查的完善性可有效预防孕期胎儿缺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出生缺陷 婚检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护理模式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投诉纠纷、差错事故发生的影响。方法: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急诊5000例输液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组,每组250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及优质护理,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投诉纠纷、差错事故发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模式护理 门急诊输液 护理满意度 投诉纠纷 差错事故
  • 简介:控制结核病耐药性的最重要措施是了解对至少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的新的病例数。治疗这些耐多种药物的结核病例(MDR)TB需要从标准的短疗程方案开始。

  • 标签: 全球 耐多种药物 结核病 发生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1256名分娩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与顺产相比,剖宫产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随着产妇年龄增长而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与生男孩相比,生女孩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高,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对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同期收治住院的18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预防跌倒自我管理,其中90例在预防跌倒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未进行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发生与预防跌倒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预防跌倒进行护理干预后跌倒的发生与未进行跌倒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积极有效的进行预防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人 跌倒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葫芦岛市巨大儿发生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于我院产检并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孕妇587例进行调查。专人询问孕妇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一周内测量体重,计算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按照孕前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分析各组巨大儿发生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孕前超重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高于孕前正常体重组,随着孕期体重增长的升高,三组的巨大儿发生均呈升高趋势。结论随着孕期体重增长的升高,巨大儿的发生呈升高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指导对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的影响。方法将92例住院治疗能正常进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可能发生便秘的原因,对其及家属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指导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指导、排便指导、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对提高生命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指导 老年患者 便秘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要求也有所提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契机,在保障用户供电质量的同时,电力市场的范围也必然会不断扩大。作为配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低压配网运行的稳定与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有着直接联系,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农村低压配网 故障发生率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保证电力系统正常供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必不可少的。在电力系统中,配电设备和线路都处在系统的末端,并连接到用户端,可以说是电力资源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低压配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电质量,并且随着电器设备的增多,人们对电力的依赖非常深,必须确保正常供电。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故障,必须找到故障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

  • 标签: 农村低压配电 故障 原因 维护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时术中发生失吸的患者16例(16眼),对其发生、眼别、性别、失吸部位、失吸发生时眼球转动方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眼别、性别构成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行SMILE患者1 698例(男517例,女1 181例),3 365眼(右眼1 692只,左眼1 673只),术中发生失吸16例(16眼),发生为0.46%。其中右眼9只(9/16),左眼7只(7/16),男5例(5/16),女11例(11/16)。不同性别(χ2=0.005,P=0.944)、不同眼别(χ2=0.229,P=0.632)失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吸位于激光扫描直径(3.62±2.55)mm处,多在直径2 mm内。按失吸部位分为:透镜底层失吸4眼(1/4),其中2眼当即改为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另2眼当即改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透镜边切失吸1眼(1/16),当即改为LASEK;透镜上层失吸10眼(5/8),其中8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扫描上层及做小切口,分离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3周后重新行SMILE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但发生再次失吸而在2周后改行LASEK;上层边切失吸1眼(1/16),直接用5 ml注射器针头划开上层边缘并完整取出透镜。按失吸发生即刻眼球转动方向分为:鼻上2眼(2/16)、颞上9眼(9/16)、鼻下2眼(2/16)、颞下2眼(2/16)、正下1眼(1/16)。所有失吸病例术后3个月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低,多发生于扫描透镜的上层和近瞳孔中央区。Bell现象为失吸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失吸部位和状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远期视力。

  • 标签: 失吸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术中并发症
  • 简介: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学定义;分别描述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阐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大致介绍目前一些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术后 慢性疼痛 发生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骨科手术后患者易感染的问题,分析感染发生及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而实现控制骨科术后感染的目的。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5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作两组,分别是感染组以及非感染组,应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其术后感染的表现、发生,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500例患者中,术后感染41例,感染发生为1.17%。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干扰,降低骨科术后感染

  • 标签: 骨科手术 感染发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从变电站的构成部分来看,变电站直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有着显著价值的电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为变电站的有关活动提供直流电源,包括控制、自动装置、信号等部分的用电需求。除此之外,变电站直流系统也会给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由此可以看出,直流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

  • 标签: 变电站 直流接地故障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画钟测验(CD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ADL>26分视为存在生活活动能力障碍,MMSE评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DT≤3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SDS、SAS总分>50分为抑郁、焦虑状态,>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17例(10.76%),中、重度抑郁12例(7.60%);轻度焦虑28例(17.72%),抑郁与焦虑并存者21例(13.29%).57例存在抑郁和焦虑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画钟测验存在障碍的比例(57.89%、42.11%、66.67%)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者(35.64%、29.70%、46.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次数无关,而与卒中后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有关,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两种状态并存,对患者病死、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有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影响因素分析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发生率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