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层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首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呼吸支持完成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创伤 分层护理 抢救效率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的心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用协同护理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178例,对照组89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89例应用协同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心血管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协同护理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再住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实验组予以介入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前壁心肌梗死的心脏事件发生、再住院与生存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下壁心肌梗死的心脏事件发生、再住院与生存差别不大,P>0.05。结论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下壁心肌梗死效果相当,但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则是前者更佳。

  • 标签: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巨大儿发生对剖宫产增加的临床影响分析。方法:选择巨大儿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正常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在对照组中阴道分娩发生达到60.00%,剖宫产发生达到36.00%,产钳助产发生达到4.00%,产后出血为0.00%,窒息率为0.00%,产伤为2.00%,肩难产为2.00%;实验组中阴道分娩发生达到16.00%,剖宫产发生达到76.00%,产钳助产发生达到8.00%,产后出血为16.00%,窒息率为2.00%,产伤为6.00%,肩难产为4.00%;差异较大(P

  • 标签: 巨大儿 剖宫产率 临床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SMI)的发生及危险因素,为手术方案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MI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心脏功能评估指标、手术因素、术后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SM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62例患者中61例(13.2%)术后发生SMI。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更大(60.7岁:52.3岁)、心肌缺血病史和心脏手术史占比更高(分别为24/61:50/401和23/61:23/401)、颈椎手术占比也更高(38/61:168/401),而术中舒张压(77.0mmHg:80.5mmHg,1mmHg=0.133kPa)、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则较低(2.2mol/L:2.3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低于2.2mmol/L、心脏手术史、年龄>55岁与SMI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SMI的发生为13.2%,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5岁、术后低血钙和心脏手术史。对于老年患者和既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需详细告知风险,术后监测电解质是必要的。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 脊柱退变疾病 血钙 心脏手术史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门诊心血管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门诊心血管护理可降低心血管时间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评价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现将我院收治的 3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组别为对照组 15例和观察组 15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对比最终两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依从性明显提升,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护患纠纷发生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均较低,最终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其结果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差错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护理管理 人性化管理 差错事件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安全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安全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安全管理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从护理操作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安全管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操作与服务,从而让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安全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理服务中加强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开展研究。研究期间以我院精神科为例,并以精神科收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研究。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取加强安全护理措施。按照不良事件发生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加强安全护理措施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提高护理综合效益,值得普及。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安全护理 不良事件 发生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急诊危重患者10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2018年7-12月收治)实施常规经验性转运护理,观察组54例(2019年1-6月收治)实施品管圈管理。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投诉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投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应用品管圈管理的临床价值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急诊 危重 品管圈 转运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目的对急诊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起于2017年2月1日,止于2018年7月30日,期间共选择我院急诊实施抢救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平均处理为两组,分别为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n=39),以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组(n=39),以两组抢救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为评定标准,确定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影响。结果优化组急诊停留、病症评估、抢救以及留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更低,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升抢救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诊抢救 胸痛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及不良事件发生。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 7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将入院号为单号的 3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住院号为双号的 35例患者定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流程,给予观察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抢救成功率均较高,且抢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死亡及住院时间较少,其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显示(P< 0.05)。 结论: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抢救效果 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均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10%,对照组为24%,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 风险事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做分组处理,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收录在常规组,将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收录在研究组,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 不良事件发生率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和进行横断面研究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22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精细化管理办法,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为质量测定提供标准,通过横断面研究,对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定时进行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结果  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法和进行横断面研究,我院2023年护理不良事件低于2022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对比我院2023年四个季度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逐渐下降。结论  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精细化管理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方法:以肾移植术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科疾病患者住院护理需求,评价优质护理流程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以优化精神科护理工作,提高精神科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精神科住院治疗的 110 例患者,予以精神科患者疾病对症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精神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精神科患者配合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组间压疮、跌倒、出走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以及 SAS、SDS 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基于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压疮、跌倒、出走等护理不良事件多发。优化护理流程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效果 显著。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精神科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情况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