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直到20中叶,在英华人数量并不很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威尔士的华人移民倍受歧视,尤其是新闻媒体在报导华人时有一种妖魔化倾向,华人成为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英国人夹杂着种族偏见的一种心理渲泄对象.本文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初步探讨.

  • 标签: 英国 华人移民 新闻媒体 20世纪上半叶 种族偏见
  • 简介:澳门地处珠江水域,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澳门半岛西岸与湾仔之间,为濠江出口,深入成湾,水静湾圆,为渔船提供了安全的停泊之所。澳门多风,但极有规律,每年约从4月到8月天气受海洋气流控制,盛吹东南、西南风,即所谓夏季风;从9、10月到翌年2、3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吹北风、西北风,即所谓冬季风。风力平均约为3-4级,风速每秒约5-8米,

  • 标签: 20世纪上半叶 澳门 渔业资源 渔业制度 产业规模 渔民收入
  • 简介:2020-40年代,费达生作为中国蚕丝合作生产的重要推动者、组织者,前期在江南太湖流域、40年代在四川的川南实验区,开展了一场长达二十余年的蚕丝合作生产运动。这场由女性领导、以女性劳动者为主力的合作化运动,成为中国合作运动中一道颇为独特的景观。费达生认为合作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指向新的公平的社会组织,她笃信只有合作组织可以帮助穷人、相信中国在和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相竞争时,合作化是一条可能的生路。费达生始终保持着对资本逐利、扩张和谋求垄断本性的警惕,坚持合作社必须持有超越利润主义、服务社会和保障贫苦农民利益的宗旨,在实践中与资本共舞但又顽强地抗拒着形形色色的资本巨型化。

  • 标签: 费达生 合作组织 耕织经济 巨型资本
  • 简介:20上半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存在现代音乐的技法因素——新民族乐派“调式半音体系”、新古典主义音乐“二部写作技法”、表现主义音乐“自由无调性”的某些技法特征。这种现代技法因素体现出了中国作曲家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借鉴。但又是以和声民族化为契机和归属的。呈现出和声民族化与和声创新的一致性。

  • 标签: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现代技法 和声民族化
  • 简介:1970年代之后,日本的南画走向衰弱。为了打破南画衰败的状况,南画家们尝试各种方式拯救南画于水火,主张重返自然,立足于写生,表达内心,为南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类南画作品被冠以"新南画"的名称。

  • 标签: 新南画 写生 复古
  • 简介:21上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将以更大的拉力吸纳其所需人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对华侨华人产生的推力作用依然存在.有鉴于此,今后20-30年,发达国家的华人社会,其规模不仅可能由目前的600-700万人急速膨胀为2000-3000万人,而且其成份亦将更为多元化、年轻化、知识化.如何使中国人的海外迁移活动成为对华侨华人自身、对其居住国以及对其祖(籍)国三者均有利的三赢行为,是有关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 标签: 发达国家 华侨华人
  • 简介:20上半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弥赛亚意识即其中之一。经由世界革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两度诱发,到两极对峙时期苏共最终形成了主动的弥赛亚意识。弥赛亚意识使苏共不能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不足,妨碍苏共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使苏共不能正确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关系。

  • 标签: 弥赛亚 苏联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思潮 伊斯兰现代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中东 东南亚
  • 简介:20上半,我国高校家政教育伴随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社会各界发起的针对家政教育是否能实现男女平等的讨论,高等学校家政教育在争论中起步;二是高校家政教育学者基于"女性女权主义"的观点认为家政教育是能充分体现女性独特气质的教育而被提倡;三是基于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观,认为家政教育是束缚女性、不符合无产阶级妇女解放宗旨而被取消。最后,针对妇女解放运动与高校家政教育两者的交织给予了适量的评析与思考。

  • 标签: 家政教育 妇女解放运动 高校
  • 简介:【摘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音乐就逐步重视起民族性的问题。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不同程度地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素材。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中,民族风格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但真正使民族音乐的发展达到鼎盛的,则是在19,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的民族色彩在不断加强,这个时代的音乐家们开始更注重民族性。音乐家们开始采用本国的民歌,或选取民间的历史传说、文化习俗、自然风光等作为创作题材。大量的运用民间舞蹈节奏和旋律,形成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音乐风格,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 标签: 俄国 民族主义 格林卡 民族乐派
  • 简介:20上半中国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冲撞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受到多学科的关注。从艺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来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是艺术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作为民族审美文化核心的民族艺术,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的人类文化中的一个侧面,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从一开始就把“文化”纳入其研究的范围;民族艺术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常交融在一起,存在于共同的场域中,成为民俗学关注的对象。

  • 标签: 艺术学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民俗学
  • 简介:20上半,《金瓶梅》一改在古代社会因"淫书"之名而地位低下的境况,在中国小说史著中被认定为一部经典之作,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小说史著的撰述者们运用新的观念、方法及视角,以理性、客观的学术态度,对《金瓶梅》进行了"去淫"的处理,发掘了《金瓶梅》为小说史所提供的新元素。并且在与《红楼梦》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中,使《金瓶梅》重新得到评价。正是在学术史转型的大背景下,《金瓶梅》研究的学术品位得到提升,在20上半小说史著中,真正实现了经典建构。

  • 标签: 《金瓶梅》 经典建构 小说史 学术史
  • 简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后黎朝文臣阮廌所作的,被誉为越南史上'第一雄文'的《平吴大诰》也不例外。正如陆凌霄在《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研究》中说的'《平吴大诰》在1600字中概述了整个安南起义及安南军队作战特点及战绩,笔力雄健,是一篇难得的越南古代军事文献'。此外,该文还是越南古代重要的政治文告,对研究15上半中越交战这一史实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本文拟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平吴大诰》一文为基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探究15上半中越交战中越方胜利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平吴大诰 15世纪上半叶 中越交战 越方胜利 主要原因
  • 简介:知识分子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多从“普”价值观和理想主义出发来评论现实。知识分子的这种特征早在18的伏尔泰身上就已显现出来。二战以后,法国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呈扩大趋势。论文以萨特、阿隆和福科为代表勾勒20下半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意识形态特征。三位学者都独立不羁,对法国的文化现实深刻地质疑,但萨特和福科属于左翼,阿隆则属于右翼。二战后,法国的知识分子深受全球范围内的两大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2070年代,他们开始回归到主要是监督权力,从事社会批评和捍卫一般意义上的人权这样一个社会角色。20末叶,大众媒体的扩张,法国知识分子的影响相对衰减,他们的声音日益被“媒体知识分子”所湮灭。

  • 标签: 知识分子 法国 思想史 萨特 阿隆 福科
  • 简介:从19末到2040年代,因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日俄战争的爆发,大批俄国犹太技术工人和难民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的哈尔滨迁移,随着人数日益增多,哈尔滨犹太人逐步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并组建多个锡安主义政治团体.本文主要阐述哈尔滨犹太社区三大锡安主义社团及其所开展的活动,并对社团特点及其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 标签: 哈尔滨 犹太人 锡安主义
  • 简介:与以前的诸世纪相比,20产生了许多极端.在世纪之初的那些年内,它延续了19的平静.但这只是暴风雨前暂时的安宁.接踵而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高通货膨胀、法西斯主义、大萧条、种族灭绝、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以及东欧的被占领.在那以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间或被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非殖民化所打断.当接近世纪末的时候,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东欧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美国摆脱了萧条,欧元诞生.了解这个世纪的线索在于它与上下两个世纪的连接点,即它的第一个10年和最后一个10年.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黄金 美元本位 通货膨胀 供给经济学 浮动汇率
  • 简介:英国开放大学的历史性成功及此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兴起的一批独立设置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学大学,成为20下半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具有的上。世界上已有11所注册学生数在10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它们已成为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的主要代表。巨型大学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教育难以处理的“开放、质量和资源”这一永恒的三角关系,成为它们所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的先驱。

  • 标签: 远程教育 开放学习 主流模式 巨型大学 开放大学 世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