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上半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20世纪上半叶 美国儿童文学 译介
  • 简介:17上半澳门-马尼拉贸易是澳门葡萄牙人经营下的最主要贸易之一。它是澳门的主要贸易生命线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与日本的贸易。这一贸易,对于澳门至关重要,同样地对马尼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17世纪上半叶 澳门葡萄牙人 澳门-马尼拉贸易
  • 简介:20上半,我国高校家政教育伴随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社会各界发起的针对家政教育是否能实现男女平等的讨论,高等学校家政教育在争论中起步;二是高校家政教育学者基于"女性女权主义"的观点认为家政教育是能充分体现女性独特气质的教育而被提倡;三是基于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观,认为家政教育是束缚女性、不符合无产阶级妇女解放宗旨而被取消。最后,针对妇女解放运动与高校家政教育两者的交织给予了适量的评析与思考。

  • 标签: 家政教育 妇女解放运动 高校
  • 简介:本文旨在对20西方绘画造型语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从中厘清造型语言的发展脉络。历史上绘画造型是如何演变的?新的造型语言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对推动艺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历史常识对当代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学有何指导意义?本文将依次进行粗略的探讨。

  • 标签: 造型 语言 演变 脉络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的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的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上半的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早期艺术对原型的有意识的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的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 标签: 中国 盐业史 专卖制 灶户 盐政 温州
  • 简介:20下半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下半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下半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下半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 标签: 20世纪下半叶 苏联教育学 引进
  • 简介: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论战规约了20上半期中国文化进程的基本格局和走向。国人在“中国本位”“全盘西化”“马克思主义”之间争辩、抉择,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最终中国共产党人在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

  • 标签: 文化选择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 简介:在俄罗斯犹太问题一直是文学、文学批评与政论的主题之一。20俄罗斯文学对于犹太问题的反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俄罗斯文学是研究俄罗斯犹太问题的主要资源之一。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俄罗斯文学中的犹太问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取向。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以及犹太人与哥萨克的矛盾与冲突是20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在俄罗斯犹太文学的特质、犹太作家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传统间的关系、20初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犹太问题以及20俄罗斯犹太文学中男女主人公书写模式的对比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犹太问题
  • 简介:20作为美国南方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及其特殊意义。近年来,随着南方女性作家的创作手法不断提升和作品内涵受到重视,以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针对美国南方作家,尤其是南方女性作家作品及创作主题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再解读。尤多拉·韦尔蒂、卡森·麦卡勒斯、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代表,其作品与思想在不同侧面反映了“南方文艺复兴”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以及传统南方家庭模式的延续和改变,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

  • 标签: 南方女性文学 创作主题 南方文艺复兴
  • 简介:20初黄侃提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式论断之后,学者们对“风骨”问题一直聚诉不休,但大都未能跳出窠臼。而且,在“风”与“骨”的“分”与“合”方面,也未能达成一致。近年来,学者们又运用语言学力图从本体论上对“风骨”进行溯源,力图正本清源。但,要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 标签: 《文心雕龙》 风骨 研究现状 述评
  • 简介:20以来的河南文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是一条潜隐的线索。中原浓郁的地域特色、严峻的生态现实,为河南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而河南作家观照天地万物的“诗心”,特别是一以贯之的以文学关怀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使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多层面多向度的“生态意识诉求”。从对自然美单纯的维护与赞颂到对生态整体和谐的倚重,从发自本能的融于自然的绿色之思到对理想生态家园的文化想象和理性构建,从对人类片面生存方式的生态批判,到以强烈的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

  • 标签: 生态意识 河南作家 20世纪 人与自然关系 生长 河南文学
  • 简介: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陈垣 《道藏》 道教
  • 简介:科学曾因是宗教神学的婢女其发展被严重的压制,似乎宗教的式微唯有科技的发达方能实现。而在当今的地球村时代,宗教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科技的昌明而衰败,相反,"宗教热"却不断升温,呈汹涌澎湃之势。如同宗教热潮呈多元化趋势,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标签: 宗教 “宗教热” 信仰危机 宗教政策
  • 简介:世纪五六十代,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开发山区经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沿海人多地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适应今后斗争形势需要’”的号召,按照“由沿海向山区移民”的计划,经当地党政组织发动.闽南晋江地区(今泉州市)一些区县农村的部分人口迁徙到三明地区(今三明市)清流农村定居,他们以“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或“参加山区开发建设”等名义,历经报名、审定等程序,然后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离开故土家园.移民到清流来支援山区的经济建设。

  • 标签: 山区移民 清流 沿海 60年代 20世纪 山区经济
  • 简介:2040年代尽管国共两大阵营控制的区域所实施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结构、师资水平与评价等制度与策略上差异很大。但是,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工作,提高学校音乐教育实践的质量与水平,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效率以便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具有相当质量的人才,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政治目标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却是两大政治阵营共同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时期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相当活跃,其教育价值与相关研究也得到空前的重视。无论是国统区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控制区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战时音乐教育
  • 简介:<正>序跋,即序文和跋文的合称,是写于书或作品前后的文字。序又称"叙"、"引"等,跋又称"题跋"、"书某"、"读某"等,由于序文和跋文体制略同,内容和性质相似,故常合称为序跋类。值得说明的是,序跋毕竟包含序和跋,只研究序文或跋文和将序跋合称为一类文体研究并不相同。因为序和跋都经历了发展和演变,序到后来出现了以序名篇但早

  • 标签: 戏曲学 序跋文 文体学 文体研究 作品研究 明清戏曲
  • 简介:【中考预测】人类在20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一战后,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重新瓜分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 标签: 世界大战 演变 政治 国际关系 华盛顿 安全带
  • 简介: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 标签: 国际格局 欧洲中心 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
  • 简介:进化论尤其是社会进化论对20以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1900年以来中国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自卑情结”主导下进行现代转换的,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缺乏对艺术自律和自觉的关照。如果想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艺术界首先要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重视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保护,使更多隐匿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品呈现在大众媒体中,丰富当代国民的精神世界。其次,艺术界要更多地从传统中汲取滋养,推陈出新,实现艺术传统的再创造。

  • 标签: 中国艺术 艺术进化观 文化自觉 艺术自律性 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