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股权确认及/或变更争议案件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案件,可以通过仲裁或民事诉讼得以解决。对此,人民法院不应裁定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予以解决。行政机关不予审批的不作为行为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提起行政诉讼的两个基本要件。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正常行政许可行为不服不构成行政诉讼的标的,但构成行政复议的内容。当事人通过虚假或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如本案的股权变更等,依法可通过向行政部门申请撤销得到补救。当事人只有在行政机关不作为不予撤销以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审批时才应提起行政诉讼。

  • 标签: 股权确认 股权/股东变更 平等主体 侵权之诉 行政作为/不作为 行政案件
  • 简介:毒品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犯罪,从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一种国际性犯罪.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其侦查方法的设计和筛选包括贴靠侦查、放线侦查、诱惑侦查、追踪侦查、技术侦查、强制性侦查等几个方面,但其有效运用还应建立在警务合作基础、证据意识基础和战略战术基础之上.

  • 标签: 毒品犯罪 侦查方法 刑事侦查 中国 证据意识
  • 简介:设计签名作为特殊的签名种类有其特有的书写规范和特征.在设计签名笔迹鉴定中既要遵循一般的笔迹检验技术规范,又要重视和分析设计签名的特点,通过设计者、签名用途和书写条件等特征数量和质量的衡量标准,进而形成更加符合设计签名书写习惯的综合评断。

  • 标签: 设计签名 笔迹鉴定 附加特征
  • 简介:关於人格权立法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人格实证主义和人格伦理主义的激烈争论。人格实证主义往往认为,宪法作为根本法,只是包括民法在内的部门法律的立法原则规定,但是这些宪法规定应仅仅被看作一种原则宣示,不得直接被授引用来裁判具体民事案件。换言之,当民法上发生权利规范甚至是自然人人格权规范的不足时,绝对不能直接引据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来弥补,也即如果需要保护人格权,

  • 标签: 自然人人格权 立法问题 设计 制度 实证主义 权利规范
  • 简介:现阶段,我国有关产品设计缺陷的案件逐渐增多,并成为判断产品责任的疑难问题。针对产品设计缺陷案件,应当适用过失责任原则,以改变产品责任一律适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的局面。我国现行法规定的不合理危险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足以适应产品设计缺陷案件的要求、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欠缺说服力,可以借鉴"风险—效用"标准予以完善。在运用"风险—效用"规则时,受害人原则上应该提供缺陷产品的"替代性设计",并由法院对该替代设计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予以权衡,以此作为认定产品设计是否具有"不合理危险"的具体标准。

  • 标签: 设计缺陷 严格责任 风险—效用 合理替代设计 过失责任 不合理危险
  • 简介: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怎样通过分散的个人行为达到规定的制度目标。司法调解的博弈机理契合了机制设计理论,在法律早于法律关系出现的条件下,司法调解能够塑造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突破中国法治困局。

  • 标签: 司法调解 法治 经济体制改革 机制设计 博弈
  • 简介:2009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派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派驻基层检察室的试点工作已在各地试点展开。上海中心城区及其郊县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社区已成为上海社会化管理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单位。上海市检察院依据市情、区情,从2010年6月开始启动探索社区检察室的试点工作,将基层院派驻检察室定位于社区进行开展。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 标签: 基层人民检察院 社区 上海中心城区 最高人民检察院 设计 设置
  • 简介:当前中国改革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者企图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沿着传统的路径推进改节.行政机火制定改荸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参与进去共同推进改革。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举动。行政生导改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行政机关制定了游戏规则,然后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规则。

  • 标签: 中国改革 规则设计 公众参与 新生 行政机关 思维定式
  • 简介:犯罪是对社会和谐的严重破坏。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司法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证刑事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要通过刑事和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因此,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新刑事司法理念,构建社会协作型的刑事司法体系,把刑事和解的精神贯穿于刑事诉讼的主要环节,设置相应的程序,发挥刑事和解的司法作用。

  • 标签: 刑事和解 程序设计 刑事司法公正 刑事诉讼法 社会和谐 刑事司法体系
  • 简介:车辆通过付费方式进入高速公路的法律关系,系通行者与高速公路管理者达成的有偿使用高速公路的民事合同关系,高速公路管理者有及时巡视和清障的义务,以保障司乘人员在通过高速公路时的安全、畅通。通行者在高速公路驾车行驶时碾压到车辆散落物导致交通事故的,高速公路管理者在不能举证证明已尽到及时巡视和清障义务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标签: 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民事合同关系 管理者 法律关系 付费方式
  • 简介:在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必须受到必要的限制。从《罗马条约》规定的收敛标准,到《马约》规定的财政趋同标准,再到《稳定与增长公约》制定的财政约束规则,核心都是为成员国设定财政赤字和公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超过3%和60%的上限指标,以此保证欧元区的财政安全。财政约束规则还进一步完善了超过上限的豁免条款和过度赤字程序。然而,由于其惩罚措施的强制性不足,欧洲债务危机还是不期而至。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主要方案是提供财政救援,根本对策则是通过财政契约来加强财政纪律。

  • 标签: 财政约束规则 《稳定与增长公约》 欧洲债务危机 财政契约
  • 简介:为了发挥经济犯罪立法保障人权和预防犯罪的双重功效,经济犯罪的罪状必须提升其概括性。而从经济犯罪的对象与具体行为样态等方面进行“共性抽象”,则是提升经济犯罪的罪状概括性的必要途径。经济犯罪罪状中“兜底条款”的存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合理性。而无论是从主观可贵性以及人身危险性,还是从法制体系的协调性,都有理由将“行政处罚”作为经济犯罪的罪状要件。对经济犯罪的罪状,应实行和坚持“相当性解释”与“实质解释”,而“相当性解释”是专门针对经济犯罪罪状的“兜底条款”而提出。

  • 标签: 经济犯罪 罪状 兜底条款 行政处罚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作为一编,对涉外民事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法律适用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充实、完善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从而使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综观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和我国《民法典》(草案)的相关规定,我们不

  • 标签: 《民法典》 法律适用 国际私法 权利能力 涉外民事关系
  • 简介:本文以日本战后法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为线索,考察和分析了对宪法实施监督的不同观点以及各种制度设计方案。从集中型违宪审查的奥地利模式和德国模式,到非集中型违宪审查的美国模式,还有结合法院和议会两种监督机制的混合模式,都曾经成为日本法律界斟酌和比较的选项。因为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以及制度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式分散违宪审查制度在日本实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司法消极主义伸张,所以近年来日本开始重新考虑设立宪法法院之议。

  • 标签: 非集中型违宪审查 司法消极主义 宪法法院 宪法审判的混合模式
  • 简介:澳大利亚《2003年外观没汁法》自2004年6月17日起开始正式生效,该法案源于澳大利亚法律改革委员会(ALRC)的一份报告一新《外观设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进一步优化注册程序,新《外观设计法》将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注册程序,一件外观设计申请中包含的可以是一项外观设计,也可以是与多种产品相关的单一外观设计,或是属于同一分类的多项外观设计

  • 标签: 《外观设计法》 澳大利亚
  • 简介:为了应对网络技术给著作权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国际立法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日益加强。反窥我国刑事立法第217条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设置对著作权的保护仍局限于传统情况,在网络背景下滞后性显著。为此,建议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归责条件、扩大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完善定罪情节的规定、对法定刑进行修改与完善,使网络背景下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 标签: 网络著作权 刑法保护 第217条 完善
  • 简介:针对一起普通的"高速公路撞人事件",基层民警基于"维稳"的需要,对案件按照惯常的执法程序进行了处理。但由于事件的一方当事人并不领会警方的意图,也没有遵从一直以来警民之间存在的"默契"逻辑,使得事件的发展超出了各方的控制,最终导致基层民警面临遭受处罚的局面。在这一事件背后,呈现出在"维稳"语境下基层民警可能遭遇到的执法困境,而这也是"维稳"要求下基层执法困难的一个缩影,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 标签: “维稳” 基层民警 执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