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在还原碳化法制备WC粉末前添加稀土氧化物Y2O3或CeO2,以及在WC与Co粉末混合球磨时加入该稀土氧化物两种不同的方式,在WC-10Co硬质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稀土硬质合金的组织形貌与显微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探针对合金的相成分与微区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断裂韧性与磁性能,研究稀土及其添加方式对硬质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方式添加Y2O3或CeO2,最终制备的硬质合金中稀土元素都与氧共存,并以球形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于硬质合金的钴粘结相中。稀土硬质合金中WC晶粒球化趋势明显,WC/WC的邻接度由0.6降低至0.39,断裂韧性由12.8MPa?m1/2提高至16.7MPa?m1/2。球形、弥散分布的稀土氧化物颗粒会破坏合金结构的连续性,导致合金强度降低。

  • 标签: 稀土 硬质合金 显微结构 邻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选择乳果糖口服液加以治疗后,观察对其肝功能以及黏膜屏障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肝硬化患者104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肝硬化患者通过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呋塞米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注射液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肝功能变化以及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差异。结果在肝功能变化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基本情况等加以了解后,合理选择乳果糖进行疾病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将患者的黏膜屏障功能加以显著改善,防止肝硬化疾病表现出恶化的情况,从而确保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乳果糖口服液 肝硬化 肝功能 肠黏膜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重症中暑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的保护效应。方法30只雄性BALB /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control)、重症中暑组(heat stroke,HS)和4-PBA预处理组(4-PBA+HS,4-PBA 120 mg/kg,腹腔注射)。Control组置于室温,HS组和4-PBA+HS组置于高温气候动物培养箱[温度(35.5±0.5) ℃,湿度(60.0±5.0)%],小鼠直肠温度达到42 ℃为重症中暑造模成功标准。中暑6 h后,采用比色法检测小肠匀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8 (IL-18),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病理,电镜下观察肠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NLRP3和活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如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如不满足方差齐性采用Welch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S组小肠匀浆MDA升高(t=14.243,P<0.01)而SOD下降(t=7.781,P<0.01),血清IL-1β和IL-18显著升高(t=12.664,P<0.01;t=16.240,P<0.01),小肠绒毛广泛破坏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小肠组织GRP78、CHOP、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t=14.824,P<0.01;t=12.667,P<0.01;t=9.298,P<0.01,t=6.588,P=0.001)。与HS组相比,4-PBA预处理降低MDA(t=9.167,P<0.01)并升高SOD(t=6.077,P<0.01),降低血清IL-1β和IL-18(t=4.889,P=0.001;t=5.693,P<0.01),减轻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的损伤,降低了GRP78、CHOP、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t=9.080,P<0.01;t=7.152, P<0.01;t=4.249,P=0.005;t=3.650,P=0.011)。结论内质网应激和NLRP3参与重症中暑黏膜损伤,4-BPA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重症中暑黏膜损伤。

  • 标签: 重症中暑 肠黏膜损伤 内质网应激 NOD样受体蛋白3 4-苯基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自发性结肠炎小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自发性结肠炎模型。将IL-10-/-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L-10-/-组)和治疗组(DEX组),取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设为WT组。DEX组小鼠每天1次给予20 μg/kg的DEX腹腔注射,IL-10-/-组和WT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干预14 d。计算3组小鼠疾病活动度(DAI)、体质量变化和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黏膜固有层CD4+CD45+ 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因子(IFN-γ和IL-17)的表达,Ussing Chamber检测结肠黏膜甘露醇通透性和上皮细胞跨膜电阻(TER),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ZO-1和凋亡通路蛋白(TNF-α和TNFR2)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和TNFR2 mRNA的表达。统计分析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炎症程度:与WT组比较,IL-10-/-组小鼠DAI评分明显更高,病理组织学评分更高,CD4+CD45+ T细胞比例更高,IFN-γ和IL-17的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L-10-/-组比较,DEX组小鼠DAI评分明显更低,病理组织学评分更低,CD4+CD45+ T细胞比例更低,IFN-γ和IL-17的表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通透性:与WT组比较,IL-10-/-组小鼠结肠甘露醇通透性更高,TER更低,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蛋白表达的位置发生迁移。与IL-10-/-组比较,DEX组甘露醇通透性明显更低,TER更高,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表达位置也发生明显的纠正。(3)凋亡:与WT组比较,IL-10-/-组小鼠上皮细胞凋亡更多,结肠黏膜TNF-α和TNFR2蛋白表达更高,TNF-α和TNFR2的mRNA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L-10-/-组比较,DEX组上皮细胞凋亡更少,结肠黏膜TNF-α和TNFR2蛋白表达更低,TNF-α和TNFR2的mRNA表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X对IL-10-/-小鼠自发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其改善黏膜屏障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通透性、降低TNF-α/TNFR2凋亡通路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结肠炎,自发性 右美托咪定 基因,白细胞介素10 基因敲除 通透性 凋亡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DHFZT)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SH)组、假手术-DHFZT(SH-DHFZT)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DHFZT治疗(SAP-DHFZT)组,每组6只。SH组、SH-DHFZT组大鼠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SAP、SAP-DHFZT组经胰胆管缓慢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SAP模型。术后SH、SAP和SH-DHFZT组与SAP-DHFZT组分别用2 ml生理盐水或DHFZT于术后12、24、36 h保留灌肠。检测大鼠血淀粉酶、血钙、内毒素、白细胞介素(IL)-1β,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变化。比较黏膜机械屏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的表达及肠道病理组织学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AP组血清内毒素、淀粉酶、DAO及IL-1β水平高于SH组[内毒素(132.40±8.00) ng/L比(31.70±8.40) ng/L,淀粉酶(1 163.00±71.88) U/L比(174.20±8.89) U/L,DAO(23.11±2.98) μg/L比(10.76±2.42) μg/L,IL-1β(82.20±7.14) μg/L比(25.37±2.38) μg/L,F=452.162、1 118.302、62.099、342.10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P组血钙含量低于SH组[(1.25±0.16) mmol/L比(1.99±0.10) mmol/L,F=92.2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DHFZT组血清内毒素、淀粉酶、DAO及IL-1β水平低于SAP组[内毒素(68.80±5.30) ng/L比(132.40±8.00) ng/L,淀粉酶(500.70±54.67) U/L比(1 163.00±71.88) U/L,DAO(13.79±2.93) μg/L比(23.11±2.98) μg/L,IL-1β(63.03±7.27) μg/L比(82.20±7.14) μg/L,F=263.544、322.707、29.841、21.235,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钙含量高于SAP组[(1.72±0.08) mmol/L比(1.25±0.16) mmol/L,F=41.4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大鼠48 h后胰腺及回肠组织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破坏,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减弱。经DHFZT治疗后,胰腺及回肠组织结构破坏有修复,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高于SAP组(ZO-1为0.80±0.12比0.09±0.02,Occludin为0.69±0.11比0.53±0.11,Claudin-1为0.42±0.02比0.30±0.01,F=204.365、6.374、172.80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HFZT通过促进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轻黏膜机械屏障的损伤,达到治疗SAP的目的。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 大黄附子汤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ANP大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er大鼠21只,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及参附治疗组(SF组),检测各组血浆MDA、MPO、SOD、TNF—α及小肠组织MDA、NO、MPO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肠组织NF—κB、ICAM-1及iNOS的蛋白表达。结果ANP组血浆MPO、MDA、SOD、TNF—α量分别为(390.22±24.58)U/L、(41.79±5.68)nmol/L、(108.74±12.98)U/ml和(5.54±0.31)fmol/ml;组织MPO、MDA、NO含量分别为(270.96±31.86)U/g湿片、(7.61±2.02)nmol/gport和(51.21±46.98)μmol/gprot;NF—κB、ICAM-1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85.68±7.79、0.218±0.035和0.098±0.016。SF组相对应值分别为(279.68±50.19)U/L、(31.07±3.92)nmol/L、(123.45±7.94)U/L和(4.82±0.24)fmol/L;(214.46±19.64)U/g湿片、(2.88±1.48)nmol/gport和(20.27±7.92)μmol/gport;19.87±7.88、0.124±0.018和0.069±0.024。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ANP大鼠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CAM-1及iNOS的生成,从而改善肠道微循环,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减少氧自由基所致。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过氧化物酶 参附注射液 肠黏膜屏障
  • 简介:背景:抗生素相关腹泻(AAD)是抗生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AAD病例逐年增多。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与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成的合生元对AAD大鼠肠道菌群和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四组模型组以盐酸林可霉素灌胃6d诱导AAD,之后其中一组予0.9%NaCl溶液灌胃7d作为自然恢复组,另三组分别予低、中、高剂量合生元灌胃7d。正常对照组仅予0.9%NaCl溶液灌胃7d。行肠道菌群分析后处死各组大鼠,行黏膜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AA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小肠黏膜水肿、糜烂、萎缩、坏死、脱落,绒毛排列紊乱、稀疏。不同剂量合生元组肠道菌群失调均有所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小肠黏膜病变均轻于自然恢复组,尤其是中、高剂量合生元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自然恢复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合生元对AA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黏膜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抗生素相关腹泻 肠道菌群 肠黏膜/损伤 嗜酸乳杆菌 异麦芽糖 合生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择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采取单纯叶酸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复合乳酸胶囊联合叶酸治疗的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相较于对照组偏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FG-E8、TNF-α、D-LA指标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MFG-E8、TNF-α、D-LA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与黏膜屏障功能,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复合乳酸菌胶囊 叶酸 小儿腹泻病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胰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加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肠道菌群、肠道粘膜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都有所下降,治疗组的菌群的数量则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清胰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疗效,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粘膜功能,调整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加减 肠道菌群 肠黏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10~2022.01期间收治的造口黏膜旁感染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采用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 肠造口黏膜旁感染 伤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黏膜功能影响。方法:选取CRC手术患者58例,时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随机分为2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9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内毒素、DAO水平更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CRC术后患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结直肠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肠黏膜功能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溶胶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66例,奥曲肽治疗)和观察组(66例,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溶胶囊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血清胰酶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呕吐、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更低(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溶胶囊可明显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MY、LIPA水平,增强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腹痛、发热等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疗效 肠粘膜屏障功能
  • 简介: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常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过去曾名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等,由某砦药物和重症伤病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由黏膜糜烂至坏死的病理变化,统称应激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脘痛”、“腹痛”、“吐血”、“呕血”、“便血”等范畴。

  • 标签: 急性胃黏膜病变 保护研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 胃黏膜糜烂 出血性胃炎
  • 简介:对冬眠期和冬眠后期金线蛙皮肤角质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冬眠期金线蛙角质层厚,结构较疏松,外表面光滑;冬眠后期金线蛙角质层薄,结构较紧密,外表面较粗糙.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金线蛙 角质层 冬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及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实质微结构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例,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CMBs)将其再分为原发性高血压CMBs组(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非CMBs组(19例)。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6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头颅常规MRI及DKI、ESWAN序列检查,测定受试者双侧海马回、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内囊后肢、丘脑、红核、黑质、桥脑、小脑的平均峰度(MK)值、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左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尾状核头部、左侧内囊后肢、双侧丘脑MK值明显降低,右侧丘脑MD值明显升高,左侧内囊后肢FA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非CMBs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CMBs组患者左侧海马回、左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尾状核头部、左侧内囊后肢、双侧丘脑、左侧黑质MK值明显降低,右侧丘脑MD值明显升高,左侧内囊后肢FA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阶段海马回、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内囊后肢、丘脑、黑质的脑微结构已有改变,且合并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改变更加明显;DKI及ESWAN序列检查可有效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的脑实质微结构改变。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弥散峰度成像 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卒中后Broca失语症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语言疗法,实验组18例,在常规语言疗法基础上再行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FA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双侧Broca区、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弓状纤维束区及左侧Broca区P<0.001,右侧Broca区P=0.008);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区FA值无统计学差异(右侧Broca区P=0.154,左侧Broca区P=0.228,右侧弓状纤维束区P=0.361,左侧弓状纤维束区P=0.13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侧弓状纤维束及双侧Broca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Broca区P=0.138,左侧Broca区P=0.093,左侧弓状纤维束P=0.259)。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患者的强化康复治疗后,右侧弓状纤维束区FA值增加,提示MIT的治疗机制与右侧弓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相关。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旋律语调疗法 Broca失语症
  • 简介:研究了导电银浆中银粉的振实密度对丝网印刷的太阳能电池正面栅线厚膜的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以两种不同密度的银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调配成5种银粉,将其配制成银浆,然后丝网印刷到单晶硅片上,制成太阳能电池片.结果显示,银粉的振实密度对厚膜的微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有重要影响,用振实密度为2.5g/cm3和4.6g/cm3的两种银粉按2∶8的质量比混合后,其振实密度最大,达5.0g/cm3;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时,用其配制的银浆制备的厚膜均匀致密,对应的电池显示了最大的光电转化效率,达17.683%.

  • 标签: 银粉 振实密度 银浆 微结构 电性能
  • 简介:微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三次微课设计为例,分别就选择微视点、精设微结构、巧施微策略三个方面做了尝试,以期逐步提高微课设计的水平.

  • 标签: 微课 视点 结构 策略
  • 简介:目的评价钒酸盐对Ⅰ型糖尿病大鼠骨代谢及骨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被分为3组:正常饲养组(n=15)、高血糖组(n=15)、高血糖钒酸盐治疗组(n=15)。对高血糖组和高血糖钒酸盐治疗组大鼠进行Ⅰ型糖尿病造模,正常饲养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以8w龄Wistar雄性大鼠按45mg/kg体重注射佐链尿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高血糖钒酸盐治疗组糖尿病大鼠应用钒酸盐治疗,每只大鼠按0.18mg/(kg·d)钒计量喂养,每只大鼠通过灌胃治疗,治疗共持续12w。正常饲养组和高血糖组则以生理盐水灌胃进行对照。连续喂养12w,期间每周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体重、血糖监测。喂养结束以后,分别取3组大鼠胫骨、股骨进行Micro-CT检测、免疫组化和组织形态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骨矿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经过12w治疗,结果显示钒酸盐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高血糖状态,提高体重指标,而且治疗组平均骨小梁厚度、最大负荷载力、骨盐含量指标均明显高于高血糖组(P〈0.05)。但钙盐的含量并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钒酸盐能够降低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值,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骨代谢、骨小梁显微结构及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可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钒酸盐 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骨生物力学 骨形成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