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

吴东晓

浠水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200

【摘要】目的: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择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采取单纯叶酸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复合乳酸胶囊联合叶酸治疗的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相较于对照组偏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FG-E8、TNF-α、D-LA指标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MFG-E8、TNF-α、D-LA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与黏膜屏障功能,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合乳酸菌胶囊;叶酸;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

   在近几年儿科工作中,腹泻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与儿童胃肠道功能较弱、饮食不当等存在一定的联系[1]。在发生该种疾病后,患儿会出现排便次数与性状异常,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限制患儿的营养吸收,使之生长发育异常,影响其健康。在这种状况下,临床主张对腹泻病患儿予以抗生素、肠粘膜保护剂等用药干预,但效果一般。基于此,我院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来进行小儿腹泻病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择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

对照组中,患儿年龄在1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3.02±1.12)岁,男29例、女26例,病程在1到4个月,平均病程(2.02±0.34)个月;

观察组中,患儿年龄在1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3.10±1.13)岁,男30例、女25例,病程在1到4个月,平均病程(2.06±0.36)个月。

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2];(2)患儿并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3)排便次数超过4次/d;(4)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在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确定P>0.05,可比。

1.2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需要对其进行基本体征检查,并且予以对症干预,具体包含了补液盐口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抗感染干预、免疫力增强、肠道菌群调整等。

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叶酸治疗,每日3次,每次5mg。

观察组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粒。

两组患儿持续治疗7d。

1.3 评价指标

肠道菌群 需要在治疗前、治疗7d后,对其进行粪便采集,并且检测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

肠黏膜屏障功能 需要在治疗前、治疗7d后,对MFG-E8(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D-LA(D-乳酸)进行记录。

疗效[3] 在治疗7d后,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与性状、症状等,均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儿排便次数与性状、症状等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肠道菌群

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相较于对照组偏高(P<0.05)。数据详细如下。

表1 2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logCFU/g)

组别

时间段

肠杆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

观察组(n=55)

治疗前

8.92±1.45

8.34±2.22

6.02±1.35

治疗后

7.02±1.34

10.45±2.41

8.11±1.73

对照组(n=55)

治疗前

8.87±1.38

8.32±2.24

6.06±1.35

治疗后

8.75±1.40

8.72±2.31

6.72±1.65

2.2 黏膜屏障功能

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FG-E8、TNF-α、D-LA指标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MFG-E8、TNF-α、D-LA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P<0.05)。数据详细如下。

表2 2组患儿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组别

时间段

MFG-E8(ng/L)

TNF-α(mg/L)

D-LA(mg/L)

观察组(n=55)

治疗前

0.16±0.03

3.52±1.12

11.82±2.36

治疗后

0.32±0.04

2.42±0.66

7.23±1.73

对照组(n=55)

治疗前

0.17±0.03

3.51±1.13

11.78±2.40

治疗后

0.20±0.04

3.15±1.02

9.71±1.82

2.3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细如下。

表3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5

33(60.00)

18(32.73)

3(5.45)

52(94.55)

对照组

55

24(43.64)

21(38.18)

10(18.18)

45(81.82)

3讨论

腹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多病因复杂,在发生后,很容易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限制其生长发育,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提升[4]。在目前,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予以抗生素、抗感染、菌群改善等干预。复合乳酸菌胶囊是一种新型复方微生态制剂,其可以提高肠道益生菌的含量,来调节患儿的肠道功能[5]。而叶酸作为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可促进细胞分裂,来对肠道上皮细胞进行修复[6]。在联合治疗时,可保证患儿的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并逐渐恢复正常化。在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论证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与黏膜屏障功能,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颖,耿峰,解春花,张一馨.四神丸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1):29-32.

[2]梁银,田恬,赵红,景芳丽.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IL-6、IL-17、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01):59-62.

[3]彭尊琴,徐逸蓝,张子红.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01):41-43.

[4]马晓芬,钟冬水,张攸龄.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08):76-79.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2.08.023.

[5]孟祥会,陈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口服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及对其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2):275-276.

[6]高飞,龚文品,葛敬芳.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0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