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选择更好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非常满意度为73.47%,高于对照组的24.49%,且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9.80%(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要素。方法选出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AMI老年患者422例,并依据住院是否产生死亡分成两个组别,死亡组收入了47例患者,成活组收入了375例患者,比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65岁、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型>Ⅱ级、肾功能型障碍、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型休克等比照成活组,P<0.05。结论引发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因素即Killip分型>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型障碍。

  • 标签: 住院死亡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要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环境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心理护理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超声监测值的差异。结果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人性化组相较于普通组环境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心理护理评分、操作技术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超声监测值相似,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相较于普通组心功能超声监测值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 人性化护理方式
  • 简介:老年人急性梗死并发肺炎,使病情加重,影响本病预后,临床应以重视。本文将我科近年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肺炎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这些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以欧洲卒中量表(ESS)为评分的标准,以及空腹状态下血糖的差异对比。结果通过研究发现80例患者在接受了护理之后,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空腹血糖的指标有了明显的差异。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的病情更有利于控制,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以后的护理中应用。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老年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50例梗死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几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吸烟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家族史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项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非老年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酗酒、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有家族史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相关。其中,睡眠质量差为对非老年梗死患者最危险的因素,需要广大患者注意。

  • 标签: 非老年 脑梗死 睡眠质量 吸烟史
  • 简介:目的对829例急性脑梗死中并发的337例MOFE病例的预后进行研究,以寻找治疗对策。方法337例脑梗死并MOFE的分布特点和梗死面积相关因素.探讨MOFE治疗效果。结果MOFE器官衰竭3个个次者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MOFE个次少和无器官衰竭组(P<0.01),脑损伤面积在5~10cmMOFE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在5cm以下的各组(P<0.01);痊愈率和死亡率也显着低于和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OFE个次越多.预后越差,脑损伤面积越大,MOFE得分越高,且死亡率越高。提示:MOFE器官衰竭是影响脑梗死直接原因.在脑梗死早期有效的防治MOFE.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多器官衰竭 脑损伤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糖、血压达标率、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并发症相对较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74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开展基础护理的37例患者为参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37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优,两组间相比较,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7.3%)显著高于参照组(81.1%),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将其康复效果显著提升,对其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药物对老年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老年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药物治疗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则采取西医药物加上温针灸治疗。比较药物治疗组、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Fugl-Meyer量表分数、c反应蛋白、BI指数、NHISS评分;副反应。结果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效果、住院时间、Fugl-Meyer量表分数、c反应蛋白、BI指数、NHISS评分相比较药物治疗组更好,P<0.05。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副反应和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医药物加上温针灸治疗老年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药物 老年脑梗死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建血运。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严密观察患者情况,术后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可提高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期实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恢复期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SCL一90得分各项均比干预前要低,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及改善,但在心绞痛稳定状态(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及心绞痛发作情况(AS)等方面的得分却明显高于干预前,其差异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稳定病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心肌梗死 恢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患者6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模式。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更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AMI护理量表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6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观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采集脑梗死患者(46例)清晨空腹静脉血,同时选择未患有脑梗死且年龄〉60岁其他疾病患者(42例),分别测定两组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及脑梗死相关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有无,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Hp感染与颈部血管病变、脑梗死相关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37(80.43%)、27(58.70%)、12(26.09%),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24(57.14%)、12(28.57%)、3(7.14%),且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阳性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1、4.023,均P〈0.05)。IgG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及血FIB水平明显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3.433,均P〈0.05)。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可能诱导血管炎症发生,参与动脉斑块的形成,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考虑Hp的感染、发生和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幽门螺杆菌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死亡6例,死亡率为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例在急诊科发生室颤除颤无效死亡,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猝死率高,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情况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对60岁以上的36例(男25例,女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占同期病例的75%).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心脏形成的附壁血栓增多,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机会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加重栓塞程度.(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药物对老年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我院 88例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老年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药物治疗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则采取西医药物加上温针灸治疗。比较药物治疗组、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 Fugl-Meyer量表分数、 c反应蛋白、 BI指数、 NHISS评分;副反应。 结果: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效果、住院时间、Fugl-Meyer量表分数、 c反应蛋白、 BI指数、 NHISS评分相比较药物治疗组更好, P< 0.05。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副反应和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西医药物加上温针灸治疗老年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药物 老年脑梗死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