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些作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健康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现正常人室性,甚至复杂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当高,但其意义至今未明。关于运动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则了解的很少,近来虽有一些报道,但结论很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观察方法不同有关。且在所有报道中均未阐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心脏电生理和形态机能之间关系。本文采用Holter记录观察耐力性运动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进一步尝试阐明室性心律失常与一些ECG或UCG表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 动态心电图 HOLTER 耐力性运动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合并心律失常发生,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筛查1658例60岁以上北京和青岛的海军离退休干部,收集其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析其动态心电图、临床资料和常规生化结果。结果所有受检者中OSAS患者531例,检出为32.1%,无OSAS组1127例。OSAS患者中,轻度212例、中度239例和重度80例,其心律失常检出分别为31.6%、59.8%、76.3%,与无OSAS组检出22.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无OSAS组比较,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和震荡初始(TO)呈增高趋势,震荡斜率(TS)明显下降。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eaindex,AHI)≥15次/h(OR=1.893,95%CI为1.471~8.432,P=0.003)为老年人群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OSAS的发生较高,心律失常发生在OSAS患者中明显增加,随着OSAS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OSAS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心律失常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低通气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的联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实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心电图改变的情况,并观察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发生类型。结果经检测,在46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典型表现患者34例(73.91%),非典型表现患者12例(26.09%),典型表现患者比例高于非典型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20例(58.82%);在非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3例(25.00%),ST段抬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方面,主要发生仿型与结性早搏、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等心律失常现象,但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此范围内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要远远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 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改变与心率失常发生的相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一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回顾观察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心率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探究分析心电图改变金额心率失常发生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形式。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表现者11例,占55%;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者8例,占40%;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15例,占7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例,占25%。与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结合比较发现,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性急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着重观察预防和治疗ST段抬高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是否出现心率失常的症状,科学有效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抗心律失常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性 非ST段抬高性 心率失常 发生率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Tp-Te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从我院选取10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患者均发生过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对照组41例患者则未发生过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比较两组患者Tp-Te间期情况,对比研究Tp-Te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p-Te间期均大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e是冠心病患者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Tp-Te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对比。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传统组(n=38)采取传统开胸术治疗,研究组(n=38)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是5.26%,低于传统组的23.68%(P<0.05);②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是(9.15±1.43)d,短于对照组的(16.35±3.26)d(P<0.01)。结论与传统开胸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明显较低,且可加速患者痊愈出院进程,值得借鉴。

  • 标签: 传统开胸术 胸腔镜手术 心律失常发生率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会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及心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次观察对象是随机选取的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入院顺序单双数分组法进行分组,将所以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与对照组相比也得到良好改善(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最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功能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移情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例、2023年1~8月期间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对比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疫情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移情护理可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移情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用药效果。方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取样63例,皆为2019年02月至2021年09月收诊,并且合并心律失常,抽签分为试验组(34例,胺碘酮治疗+常规抗心衰治疗)和常规组(2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不良反应、心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更优,不良反应2.94%(1/34),比常规组20.69%(6/29)低,94.12%(32/34)总有效率,比常规组72.41%(21/29)高,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心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安全性 疗效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参照组(26名)和实验组(28名)。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2.9%(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84.6%(22/26);经治疗,实验组临床指标较参照组有显著改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3.6%(1/28)显著低于参照组15.4%(4/26)。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胺碘酮 老年 慢性心衰 心律失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是回顾性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6月,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其中39例患者使用普罗帕酮组成常规组;39例患者使用胺碘酮归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44%、发生为5.13%,常规组有效率为82.05%、发生为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症患者接受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时,均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是胺碘酮拥有治疗效果优异和并发症出现较少的优点,适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临床效果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