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 2016年 10月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8.33%)、生存质量评分( 97.67±3.24)分和护理满意度( 100.0%)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88.33%)、( 75.34±2.41)分、( 90.0%),而并发症指标( 3.33%)低于对照组( 2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士3.1VS267士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25%,85%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并对其危险因素和梗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6.0%)和糖尿病(29.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56.2%)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9%)在腔隙性脑梗死中也较多见。腔隙性脑梗死以基底节为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552,95%CI0.05~1.3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645,95%CI0.76~17.9);心源性疾病可能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HR=1.401,95%CI0.08~1.83)。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二级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干预重点。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 高血压 糖尿病 小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所诊治的126例老年梗死患者,并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均为63例。其中,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康复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结果经比较,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各方面,即生活能力评分、抑郁程度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等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我院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给予基础护理的试验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26.5%,试验组中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32.4%;试验组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31、4.19、4.69,P=0.02、0.04、0.03)。结论基础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在 2016年 10月 --2017年 9月选取 94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47例;对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则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ADL评分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 P<0.05。 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可获得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均有积极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多发脑梗死 痴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病情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8年2月66例老年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33)采用系统性康复护理,对照组(n=33)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协调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梗死患者开展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连续护理干预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无法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上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钠 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为合并无症状脑梗死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白质病变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性别和房颤和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的出现无相关。结论老年患者的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白质病变以及高脂血症属于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出现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多加注意。

  • 标签: 无症状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方法:本文选取 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年龄段划分两组,对照组年龄低于 60岁,治疗组年龄不低于 60岁,两组开展心电图动态检测过程,对其相关指标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过程后,治疗组患者年龄不低于 60周岁,其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单纯室性早搏、复杂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六项指标大小分别是 8.00%、 8.00%、 16.00%、 8.00%、 16.00%以及 16.0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两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一旦没有及时实施治疗过程,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心律失常救治不及时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梗死病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82例老年梗死病人,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有率76.3%高于对照组39.5%,Ⅲ级占有率7.9%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的心率、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45.1%,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我们特开设“名医专栏”,通过专家的角度来普及-些生活中的医疗、健康知识,并且提供一些医疗专家资讯,为广大读者建立权威的、科学的、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交流平台.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来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病 老年人 医疗专家 健康知识 医务工作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波检检测异常发生率为62%,对照组检测异常发生率为42%,两组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生癫痫表现症状后,脑电波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利用脑电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癫痫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分析指导。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异常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选择更好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非常满意度为73.47%,高于对照组的24.49%,且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9.80%(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要素。方法选出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AMI老年患者422例,并依据住院是否产生死亡分成两个组别,死亡组收入了47例患者,成活组收入了375例患者,比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65岁、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型>Ⅱ级、肾功能型障碍、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型休克等比照成活组,P<0.05。结论引发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因素即Killip分型>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型障碍。

  • 标签: 住院死亡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