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灵健康指情绪、心智、心理和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这些能量之间存在着微妙相互联系,而人通过宗教行为实践则使他们彼此补充,达到自性认知,从而在建立精神和心理健康上发挥了重大支持作用。治疗过程从深度心理学角度讨论,并提出如何运用宗教促进心灵重新平衡以恢复健康。本研究同时也结合对孩子健康幸福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探讨。本文核心部分展示了系列个案研究,来阐释对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研究工作应用。这些案例体现了荣格思想,即心灵健康和个体对完整性追求相关旦追求受阻或遭破坏,人就会出现症状,从而寻求治疗,或转向宗教或参与其他文化习俗来寻求医治。人们通过冥想、祷告、诵经、音乐、密宗艺术、密宗礼佛、圣餐礼和朝圣宗教习俗让些非理性事物进入他们精神领域,促成内心再平衡以恢复健康。荣格强调研究深层无意识(他称之为“灵魂”或“自性”)中非理性,他认识到实现健康需要平衡心灵中对立成分,特别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应用建立在道教太极图之上平衡和转化循环不息原则,本文讨论了四个家庭治疗过程。中国宗教与它古代文化相互交织而不可分离,在这终极平衡原则根基上,中国宗教和宗教组织处在片理想土壤中,对治疗过程和完整性平衡过程发展具有帮助。

  • 标签: 荣格 心灵健康 平衡 完整性
  • 简介: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青少年 亲子关系 消极社会适应 网络成瘾
  • 简介: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稳定性,研究者们认为成人依恋具有跨时间连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依恋风格稳定性来考察。采用各种自陈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方法研究显示,在成人发展不同时期,成人依恋风格均具有中等程度稳定性。这样结果暗含了成人依恋也有波动和变化空间,研究者们提出生活压力、社会认知和个体差异三种模型对成人依恋变化进行了不同角度解释。成人依恋稳定性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对象范围、解释模型建构和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可改进空间。

  • 标签: 成人 依恋稳定性 生活压力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个体差异模型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技术设备切可能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结构。这些毫无结果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工作。有次,他在完成另项看来与使其烦恼技术课题毫无关系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
  • 简介:选取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对汉字部件及其位置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字部件发展在3个年级表现出趋势。部件位置发展趋势不致,它在小学五年级阶段表现出更重要作用。

  • 标签: 部件 位置 发展
  • 简介:以7所幼儿因141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幼儿在8种新异刺激条件下提问发展.结果表明:(1)3~6岁幼儿提问生成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2)幼儿在对当前刺激产生陌生感或出现认知混乱时更容易生成问题;(3)立体刺激材料和平面刺激材料在引发幼儿提问生成上不存在差异;(4)3~6岁幼儿提问元认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4岁期间提问原因元认知快速发展时期.

  • 标签: 幼儿 提问 鼓励条件 年龄 刺激 熟悉程序
  • 简介:延迟满足种心理成熟表现,专指种甘愿为更有价值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因素,探索了如何教育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有效途径,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儿童 延迟满足 自我控制能力
  • 简介: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岁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岁到4岁幼儿执行功能发展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不同类型在发展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发展主要在3~4岁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岁期间都有显著发展.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计划控制 “冷”“热”执行功能
  • 简介:<正>、研究目的儿童初生后第、二年就通过感知觉获得大量外界信息。但是,由这种感知觉获得信息零碎、片断、表面的,不能精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只有通过观察——有目的、持续知觉活动才能对外界有比较完整、精确、深刻反映。观察力人们观察事物

  • 标签: 观察事物 图片 克服困难 幼儿园 实验报告 观察能力
  • 简介:<正>近几十年来,教学心理学在各加盟共和国及各大城市都有很大发展,无论在理论上和在实用研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教学心理学如同所有的教育科学样,在研究本学科问题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积极生活态度,具有独立获取知识

  • 标签: 教学心理学 教学活动 相互关系 学生智力发展 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 简介:<正>儿童社会化过程即获得保证其在社会中成功地生存所必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过程。社会性发展涉及到儿童学习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性技能,学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问题,学习如何控制自己冲动、愿望和行为。掌握这些社会性技能需要儿童具有理解别人思想和情感,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能力。、社会对游戏影响

  • 标签: 儿童游戏 成人 角色游戏 儿童学 同伴 社会性行为
  • 简介:本研究主要以访谈法调查了4至13岁儿童共121名,从生理和社会两大维度来分析儿童性认知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青春期以前儿童性认知发展个很关键时期,且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水平。

  • 标签: 儿童 性认知 发展水平 年龄阶段 性别恒常性 性别角色
  • 简介:研究采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佛教徒皈依心理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通过方便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在浙江省金华市和湖州市两地选取了6名佛教皈依者。通过参与性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第手资料。进步对原始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和主题内容分析。结果发现:(1)皈依者心理历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互动、探索、皈依、信奉、成熟。六个阶段之间既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同阶段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相互影响。(2)影响皈依内在心理因素包括求知动机、交往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自我超越动机。(3)社会、文化、区域、组织、人际关系等外在背景因素在皈依不同阶段中具有诱发、强化、支持、维持或延缓等作用。

  • 标签: 佛教徒 皈依 背景 动机 质性研究
  • 简介:为探讨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友谊质量量表(FQ)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OSS)对来自河南省某3所高中518名高学生进行两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般公正世界信念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青少年般公正世界信念呈逐步下滑趋势,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趋势则相对平稳;(3)友谊质量和网络社会支持均能分别解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轨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社会心态提供了有益建议。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友谊质量 网络社会支持 追踪研究 多水平分析 青少年
  • 简介:为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与青少年友谊质量关系。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人际不确定性问卷以及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对9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馈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不确定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直接预测作用,且能够通过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以及人际不确定性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作用机制,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社交网站发展良好友谊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社交网站 积极反馈 人际不确定性 友谊质量 青少年
  • 简介: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分享数量;自我评价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分享行为促进。

  • 标签: 小学儿童 分享行为 正向反馈 反馈来源
  • 简介:<正>、引言经典决策理论把决策看成在些赌博中作出种选择,而每种赌博则是项具体行动,或许会导致某种结果。这里假定,决策者比较了解各种可能备择行动,而唯不确定,他们不大知道这些备择行动方案是否会真正产生所预期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备择行动具有赌博特征。通过运用某种决策规则,就可以作出选择,比如使期望效用最大,从而选择备择行动中最佳行动。

  • 标签: 决策者 行动计划 映象理论 心理模型 兼容性 因果关系
  • 简介: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问卷相结合方式对27对60~84岁(M=69.93±5.89)老年夫妻测查了老年人夫妻依恋风格及夫妻冲突特点。结果表明,老年人夫妻冲突具有低频率、低强度、较低威胁性、较高建设性及易解决特点;不同依恋风格老年人夫妻冲突强度、频率、冲突解决程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性质上,安全型依恋风格老年人感知到冲突建设性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风格个体,但其感知到冲突威胁性无显著差异;老年夫妻对冲突感知存在冲突知觉致性效应。

  • 标签: 老年人 夫妻冲突 夫妻依恋 夫妻冲突知觉一致性
  • 简介:公共资源两难根本问题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矛盾。些人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最大,过度获取公共资源,走向"公共悲剧",或不愿为公共资源作出贡献,"搭便车"现象流行。传统研究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探讨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机制,用"贪婪"来解释"搭便车"现象,并根据强化理论以奖励和惩罚作为主要对策。但是,这种理性经济人观点忽视了人社会动机。实际上,公共资源两难博弈个社会互动过程,人社会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很重要作用,因此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从社会人(Homosocius)的人性观来进行分析。本文在当前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动机模式,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公共资源两难管理社会学习过程和动机释放机制。

  • 标签: 公共资源两难 公共的悲剧 搭便车 贪婪与害怕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个有调节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间接效应受到自控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 标签: 校园氛围 学业成就 学校依恋 自控 有调节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