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  颅骨缺损后修补成形术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自2007年4月~2008年5月对我院3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病人根据病情进行Ⅰ期手术处理颅骨缺损,也就是说Ⅰ期开颅手术去骨瓣/片、Ⅱ期开颅颅骨修补成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法则,分为对照组( n=35)、观察组( n=35)。予以对照组行常规颅骨缺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术后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缺损修补术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计算分析对象即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参考随机法区分为两组,每组入组23例,参照组行去骨瓣减压术3月后开展颅骨修补术,实验组行去骨瓣减压术3月内开展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KPS评分对比参照组有关数值,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使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存在确切疗效。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术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早期颅骨修补术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施予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晚期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现象以及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升临床预后疗效,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术 颅骨缺损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将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分组比对,一组为早期组,对其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一组为晚期组,对其采取晚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颅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早期颅骨修补术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 100例进行研究,将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其中研究组施予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晚期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现象以及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6)。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升临床预后疗效,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术 颅骨缺损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尤以支架+成骨诱导ADSCs组新骨形成最为显著.支架+成骨诱导ADSCs组,每组6孔.①支架+成骨诱导ADSCs(A组),但均以支架+成骨诱导ADSCs组最为显著.成骨诱导后的ADSCs促进了骨缺损的修复.

  • 标签: 中的应用 修复中的 兔脂肪
  • 作者: 龚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0.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护理质量,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  【
  • 作者: 廖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关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在护理过程当中通过预见性护理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另外45例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本一致,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对本文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指导,对照组患者则配合常规的护理进行护理指导,对两组不同护理条件之下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6例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13.33%,其中存在压疮1,术后感染1例,皮下积液和分流管堵塞各2例,对照组出现14例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31.11%,其中存在压疮4例,术后感染2例,皮下积液和分流管堵塞各4例,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当中通过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50 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同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75 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75 例,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对比护理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的应用中临床效果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语言流利,定向力、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颅脑CT表现(图1):右侧中颅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大小约4.29cm×5.64cm×4.93cm,CT值约24.5HU,右侧蝶骨大翼和小翼、右侧蝶窦外侧壁、右侧颞骨颞颌关节面及右侧中耳骨质广泛破坏,右侧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颅骨 磁共振成像 CT
  • 简介:9例前颅底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为单发,临床症状各异。头颅CT表现为肿瘤呈“日光放射征”改变,周边骨质硬化。头颅MRI示,肿瘤呈T1WI不均匀中-高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颅骨及周边硬化颅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预后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表现为蜂窝状肿块,由充填有多量血细胞的囊状血管组成。结论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效果确实可靠;术后病理检查为其最终确诊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颅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骨修补手术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和神经康复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在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颅骨修补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讨癫痫出现的原因和临床防治方法,对患者的圣经康复情况实施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同时确定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ADL和FIM评分均出现提高情况,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颅骨修补手术很容易引发患者癫痫发作,临床可以采取合适的修补手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的康复。

  • 标签: 颅骨修补手术 癫痫发作 神经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颅骨修补手术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和 神经康复情况产生的 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在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接受治疗的 80颅骨修补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讨癫痫出现的原因和临床防治方法,对患者的圣经康复情况实施 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同时确定 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定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 ADL和 FIM评分均出现提高情况,数据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接受颅骨修补手术很容易引发患者癫痫发作,临床可以采取合适的修补手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的康复。

  • 标签: 颅骨修补手术 癫痫发作 神经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comarecovery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98±3.21)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53±2.66)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96±1.54)g/L;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51±5.34)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14±55.51)mm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13±45.30)mm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骨修补 手术时间窗 并发症 意识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患儿,分析患儿颅骨修补术效果,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治疗后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和脑脊液渗漏等情况。患儿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钛网都能良好的固定,并且没有发生任何松动和移位。结论颅骨生长性骨折常见于婴幼儿,常由于外伤导致颅骨骨折,破损的硬脑膜及脑组织嵌入骨折缝,再加上婴幼儿的颅骨及脑组织发育迅速,使骨折端进行性增宽。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掌握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骨 生长性骨折 发病机制 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