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1 064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根据是否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癫痫组(155例)和无癫痫组(9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 0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13.0±9.6)个月(3~120个月),术后155例(14.6%)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时间、原因、部位、侧别、面积、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OR=8.523,95% CI:1.081~23.394, P<0.001)、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OR=7.763,95% CI:2.582~22.769, P<0.001)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OR=2.874,95% CI:2.671~12.972,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可增加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概率。

  • 标签: 癫痫 手术后并发症 因素分析,统计学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 作者: 陈彧 朱园润 温良 杨小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8;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杭州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颅骨缺损是颅脑创伤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多由去骨瓣减压术等原因导致。创伤性颅骨缺损除导致脑组织在外界压力下出现变形及移位外,对脑血流、脑部代谢及脑脊液循环均有影响,可产生对侧轴外积血或积液、脑组织灌注减低、代谢紊乱、脑电活动紊等病理改变。颅骨修补能够改善脑的血供与代谢,有助于纠正脑脊液循环。对于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导致的颅骨缺损,尽早行颅骨修补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神经外科医师的选择。因此,笔者就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时机与材料选择作一综述,以梳理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启发与借鉴。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临床有多种先天性及获得性的原因可导致儿童患者颅骨缺损。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重建颅骨完整性、保护脑组织、维持头颅外形美观的重要术式,对保证颅骨缺损患儿脑及心理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由于儿童患者脑及颅骨的动态发育,针对其颅骨缺损修补的时机、方法、材料选择等存在较大争议。现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期颅骨修补术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改善儿童颅骨缺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儿童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诊治患者85例,运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2例(行早期脑室分流择期行颅骨修补术),乙组43例(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去骨瓣14天,两组 GCS、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5个月,乙组GCS、GO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6.99%)明显低于甲组(23.80%),具有显著差异(X2=4.647,P=0.031)。结论 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颅骨缺损 脑积水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分流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8例。观察患者的颅骨修补效果、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时间。结果7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颅骨修补术。术后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0.13%),术后第2天影像学复查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0.13%)。75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并取出颅骨16例(2.11%),其中13例感染出现在术后8~72 d(中位数为21 d),另外3例分别出现在术后4、11及30个月;严重骨吸收7例(0.92%),颅骨吸收在术后4~6个月开始出现,严重骨吸收出现在术后12个月左右。结论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的严重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率可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防控术后感染,特别是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对骨吸收的情况进行随访。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自体颅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晚期颅骨修补术、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在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方法:选取 的 4 0 例病例为我院 201 6 年 2 月 -20 19 年 2 月 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行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 的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术后 颅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1~3个月,35例)和常规组(3~6个月,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脑部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CSS及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NTF及NG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早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5/35),常规组为15.56%(7/4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血流速度加快,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中的成活机制。方法通过将4周龄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头颅骨移植到4周龄裸鼠颅骨缺损来模拟重建骨移植,实验分观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4~24周后进行大体观察,骨组织面积测量(BTA%)和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观察组小鼠颅骨左侧缺损术后4~24周逐渐出现成骨,与周围骨组织紧密连接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单纯颅骨缺损区域没有新骨形成,仅被纤维组织覆盖,表明缺损未被修复。组织学提示,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颅骨骨移植部位骨组织面积百分比BTA(%)值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为(6.33±0.73) %、(3.40±0.68)%、(1.98±0.21) %、(0.81±0.08)%、(0.68±0.06)%,各观察时间点的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的成活机制主要是骨的爬行替代和骨再生。

  • 标签: 骨移植 绿色荧光蛋白 骨再生 爬行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肌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定远县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颞肌外钛网修补术治疗,对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一期愈合44例,癫痫发作2例,硬膜外血肿1例,钛网外露1例。结论颞肌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颅骨塑形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无菌、规范操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 钛网 仿生材料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行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个性化定制的仿生骨材料(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行儿童颅骨修补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岁2个月至12岁。外伤致去骨瓣57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9例(包括外伤后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硬膜内、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包括车祸伤4例,高空坠物砸伤2例,钝器砸伤1例,锐器砍伤1例),非外伤因素去骨瓣减压8例(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瘤术后脑水肿2例,颅骨恶性肿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平均去骨瓣时间为1年5个月,其中最短时间为2个月,最长时间超过4年。所有病例中,59例为单侧颅骨缺损(左侧36例,右侧23例),6例为双侧颅骨缺损;去骨瓣范围中标准或近似标准的单侧额颞大骨瓣减压窗46例,单侧额、颞、顶、枕部分去骨瓣减压13例,分隔的双侧额颞减压窗5例,双额贯通减压窗1例。术后跟踪随访2~5年。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出现各类术后并发症共42例,包括皮下积液27例,仿生材料固定松动8例,仿生材料术后碎裂6例,感染1例,全部行针对性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儿童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这与术中仿生材料使用经验不足和儿童依从性差有关。掌握仿生材料的特性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仿生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craniometaphyseal dysplasia, CMD)病例的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收治3例CMD患者,第1例为1岁男性患儿,仅给予降钙素等药物治疗;第2例为5岁男性患儿,行鼻腔扩大、眶距缩窄术及內眦韧带移位术;第3例为7岁男性患儿,行颅骨重排+鼻畸形矫正术。观察患儿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第1例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后,实验室检查钙含量、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均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但畸形无改变。第2例患者术后鼻腔明显扩大,眶间距缩窄16~17 mm,但患儿颅面部畸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随访半年,鼻腔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第3例患儿术后颅骨厚度由3 cm降至1~2 cm,头颅前后径缩短了6 cm,舟状头畸形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复查DD二聚体为4.25 mg/L,FDP为20.6 μg/ml,均较术前(DD二聚体0.98 mg/L,FDP 7.24 μg/ml)明显升高。术后2周,因创面感染药物治疗无效,行颅骨重排术后清创术。颅骨重排术后10个月患儿再次因感染入院,CT示骨质吸收,于全麻下行颅骨外露清创缝合术及颅骨修补术。颅骨重排术后16个月随访,患儿病情稳定,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药物治疗对CMD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 标签: 先天性头颅畸形 骨吸收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及转归。10例患儿的年龄为8~27 d;均无头部外伤史,且母孕期也无腹部外伤史。颅骨凹陷部位分别为额部2例、颞部3例、顶部5例。2例行手术复位,其中1例行颅骨撬起复位,1例行凹陷颅骨铣下整复后复位;余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采取保守观察的方案。结果10例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患儿中,2例行手术复位的患儿术后颅骨凹陷即时复位,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颅骨均恢复至正常形态;余8例保守观察的患儿2~6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颅骨凹陷性骨折均自然复位,未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合并出血的患儿随访时出血自行吸收,10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大多数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而避免了手术及麻醉的风险。

  • 标签: 颅骨骨折 婴儿,新生 复位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指甲和甲床是指端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美学功能;指甲和甲床的损伤会对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产生损害;对于甲床的损伤,应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就指甲和甲床的生理功能、甲床损伤的分型、疗效评定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床缺损 指甲 修复 移植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6例脑外伤案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以数字化电脑塑形肽网颅骨修补术为主,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对比分析所有案例的NIHSS评分和GOS评分,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GOS评分高。分析和研究所有案例的并发症情况,治疗前的并发症例数是5例,治疗后的并发症例数是3例,并发症几率对比,治疗后的低。结论:针对脑外伤案例早期采取数字化电脑塑形肽网颅骨修补术方式之后,有突出的效果,有效的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因此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