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机制及早期手术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1
/ 2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机制及早期手术效果分析

林浩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患儿,分析患儿颅骨修补术效果,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治疗后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和脑脊液渗漏等情况。患儿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钛网都能良好的固定,并且没有发生任何松动和移位。结论:颅骨生长性骨折常见于婴幼儿,常由于外伤导致颅骨骨折,破损的硬脑膜及脑组织嵌入骨折缝,再加上婴幼儿的颅骨及脑组织发育迅速,使骨折端进行性增宽。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掌握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054-02

颅骨缺损是由于外伤后颅骨不愈合导致,给患儿的正常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分析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分析手术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收治的1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5例。

1.2方法

患儿都采用颅骨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在患儿颅骨缺损的部位,做一个U形皮瓣切口,充分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围绕骨折线扩大骨瓣,目的是找到硬脑膜破损边缘,用人工脑膜修补硬脑膜,缺损的骨瓣采用钛网钛钉固定。

2.结果

15例患儿都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治疗期间,患儿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和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在对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工作,患儿的钛钉没有出现松动和移位情况,患儿的头颅生长情况良好。

3.讨论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是一类严重的并发症,儿童在出现脑外伤后,如果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其发病率为0.05%~0.06%,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最高[1]。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是构成颅骨部分的八块骨头中的一块或多块的骨折,通常是由于钝性力创伤造成的。如果撞击力过大,骨头可能在撞击部位或附近断裂,并对颅骨内的底层结构如膜、血管和大脑造成损害。虽然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没有相关的物理或神经损伤,但健康骨骼的骨折表明已经施加了大量的力,并增加了相关损伤的可能性。任何对头部的重大打击都会导致脑震荡,伴随着上覆撕裂表皮和脑膜,或贯穿副鼻窦和中耳结构,使外部环境与颅腔接触的裂伤,称为复合性骨折[2]。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主要有四种类型:线性骨折、凹陷骨折、舒张骨折和基底骨折。线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通常不需要对骨折本身进行干预。凹陷骨折通常是粉碎性骨折,骨折部分向内移位,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修复潜在的组织损伤。舒张性骨折会使颅骨缝合线变宽,通常影响到3岁以下的儿童。基底骨折位于颅底的骨头中。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由于脑脊液填充的囊性肿块的常见发展,是一种罕见的颅脑损伤并发症,通常与3岁以下儿童的顶骨线性骨折有关。据报道,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颅底和颅底等不典型部位,以及与其他类型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有关。其特征是骨折的舒张性扩大。导致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硬脑膜撕裂,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扩大部分原因是幼儿大脑的快速生理生长,以及潜在的瘦素样囊性肿块中的脑-脑脊液搏动。单纯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儿童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很低,无颅内出血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创伤后患者出现脑震荡或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其长期认知障碍和情绪不稳定的发生率几乎是无任何并发症患者的两倍。在我院选择的15例患儿中,患儿基本都是由于外伤导致,外伤的部位主要有顶骨、枕骨等,说明外伤与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率密切联系。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后,患儿的炉盖部软组织增大,患儿会出现抽搐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脑膜炎。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比较多,由于儿童的颅内压升高、硬脑膜撕裂或者骨折线缺血等,大部分机制与儿童颅脑发育的生理特征密切。脑组织在不断的生长中,儿童的头颅会不断的增大,对颅骨产生一种向外的张力,导致颅缝在不断的扩大[3]。婴儿出生后,他们的脑组织发育非常迅速,会对颅骨施加一个非常大的力。硬脑膜损伤后,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也会导致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产生。

在典型性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治疗中,早期治疗的难度比较大,由于儿童的颅骨缺损,导致儿童的头皮出现囊性肿块,患儿存在外伤,很容易被误诊为头皮血肿,延误治疗。因此,颅骨现行骨折患儿应该在外伤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复查,诊断是否出现生长性骨折。针对异常患儿,应该采用CT检查的方式,对儿童颅骨骨折的宽度和颅骨缺损的位置进行分析。

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治疗中,一般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在儿童的硬脑膜皮损和脑脊液渗透的情况下,采用硬脑膜修补的方式治疗。手术过程中对于破损硬脑膜的严密修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钛网是一类高分子材料,在骨骼修复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颅骨缺损治疗中常用。在自体材料的使用中,患儿常常出现感染,因此钛网被常用于颅骨缺损治疗。在我院15例患儿手术治疗都非常成功,患儿手术后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头颅生长正常,没有出现畸形生长的情况,所以才有此类方法治疗中,儿童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在相似的研究中,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最佳手术时间一般是4~5岁,此时儿童的颅骨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其调节能力非常强,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可以结合儿童颅骨的生长形态进行手术。在手术年龄选择中,医护人员也可以选择2~3岁进行手术,婴幼儿在2岁时,他们的颅骨已经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在钛钉固定中也比较稳固。2岁的婴幼儿的运动能力比较差,他们不会在手术中乱动,降低了手术风险。2岁以下的婴幼儿自身的意识比较差,在手术中风险比较大。

综上,儿童发生颅脑生长性骨折的主要机制是外伤和颅骨张力,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应该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有效的防止硬脑损伤,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士军,张看阳,赵志军,包文平.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机制分析及早期手术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71-72.

[2]王振龙.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05):84-85.

[3]是德海,杨志宏,杨枫.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