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体会

王衡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计算分析对象即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参考随机法区分为两组,每组入组23例,参照组行去骨瓣减压术3月后开展颅骨修补术,实验组行去骨瓣减压术3月内开展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KPS评分对比参照组有关数值,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使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存在确切疗效。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术;颅脑外伤术;颅骨缺损

颅脑外伤是一种脑外科常见疾病,存在比较高的死亡率,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即为去骨瓣减压术,有利于预防恶性颅内压增高,这种手术措施将部分颅骨去除,实施减张缝合硬脑膜,进而获得较好的颅内代偿容积,将颅内压恶性循环增高现象抑制,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分析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评估使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项目入组资料选为本院诊治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分组法即为随机法,参照组(n=23),男11例,女12例,年龄取值范围处于24至66岁之间,中位年龄数值(44.55±4.31)岁;实验组(n=23),男12例,女11例,年龄取值范围处于25至67岁之间,中位年龄数值(45.21±5.61)岁。比对两组基础信息,P>0.05,数据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样本是与去骨瓣减压术指标相符合的需要开展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患者与家属了解同意书内容均自愿签字,提交医学伦理会被认可。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资料不完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开头颅CT检查,均予以三维重建处理,对颅骨缺损三维模型遵守下构建钛网塑型。参照组开展晚期颅骨修补术,即为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三个月之后进行颅骨修补术,实验组开展早期颅骨修补术,即为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三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基本操作为: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处理,顺着原手术切口将患者头皮切开且分离皮下组织,同时将帽状腱膜切开,对皮瓣剥离后予以电凝止血,将需要修补的颅骨进行充分暴露,在骨窗上置入三维钛网,对钛网位置和曲度调整适合之后实施钛钉固定处理,用丝线悬吊硬膜和钛网,适当留置引流管,之后进行逐层缝合处理。围术期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患者基本情况将引流管及时拔除。予以患者5个月至5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计算关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KPS评分、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

1.4评估标准

(1)KPS评分总分为100分,健康情况和总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2)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依据GOS评分进行分许,包括五个等级,即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良、优。

(3)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继发性癫痫、脑积水、感染、分流管堵塞。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涉及的数据均输入至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以率(%)的形式与(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计算比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

实验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8.69%与参照组相关数据(43.47%)比较,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比对

2.2计算比对两组KPS评分

实验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KPS评分(83.45±3.99)分,参照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KPS评分(70.32±2.32)分,t=13.7366,P=0.0000<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

2.3计算比对两组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

实验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95.65%与参照组相关数据(65.21%)比较,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3两组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比对

3讨论

颅脑外伤后十分容易出现脑组织肿胀的现象,进而降低患者脑灌注压,升高颅内压,对组织正常供血造成影响,因减少脑血流量促使发生脑组织缺氧和缺血现象,将细胞肿胀现象进一步恶化,导致颅内压发生恶性循环增高现象。去骨瓣减压术可将颅内压增高有效缓解,辅助患者尽早解除脱颅内高压恶性循环现象,避对神经功能损害进展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2-3]。但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之后虽然可改善颅骨缺损区脑组织灌注现象,但因颅骨缺损可能诱发大脑体位性血流调节障碍,导致大气压力进入到凹陷部脑组织,引发皮质灌注减少和静脉引流失衡等情况,诱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晕、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4]。所以,对患者尽早开展颅骨修补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颅脑损伤容易改变脑脊液动力学,去骨瓣减压术后碎片可能促使蛛网膜颗粒减少单向货瓣作用,发生炎症反应,颅骨修补术依据完整修复颅骨,达到恢复颅骨保护的临床作用[5-6]。

本文计算结果表示,实验组与参照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值、临床救治有效率合计值、KPS评分,P<0.05,指标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证实,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使用之后有利于改善KPS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综合以上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使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相比较去骨瓣减压术3月后开展颅骨修补术展现更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昭健,邓昭健,甘正凯.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133-133.

[2]李金辉.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88-89.

[3]谢观生,陈东亮,张济源等.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50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29).

[4]姜占涛.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02):115-116.

[5]王东兵.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1):70-70.

[6]罗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