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切除减压治疗,Ⅱ组行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半切除+对侧潜行减压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切除+对侧潜行减压间融合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切除椎管减压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扩大半椎板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切除减压间自体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间植入自体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间自体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全切除减压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间孔狭窄 腰椎 椎间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经切除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10年4月共手术治疗36例颈、胸、腰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3例,脂肪瘤9例,畸胎瘤4例,MRI显示肿瘤大小为11×14mm15×32mm。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棘突根部、关节突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4570min均54min;出血量80120ml,平均9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并采头低脚高位,术后3周愈合。1例脂肪瘤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尿潴留,给予留置尿管,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神营养药物,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31例获得4个月11年1个月(平均3年5个月)随访,无颈、胸、腰痛症状,获得随访的42例术前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肌力由术前34级恢复至术后5级。结论位于椎管内脊髓侧、腹侧及突入间孔的硬膜下肿瘤,采用切除入路可顺利切肿瘤组织,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可最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 标签: 脊柱 椎管内肿瘤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型在胸椎全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胸椎全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全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全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棘突间植骨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Thompson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后路全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棘突间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全减压;ThompsonEpstein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回植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回植组(A组)28例,减压内固定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回植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3例运用单侧"开窗"法,在不破坏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咬骨钳咬开单侧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结果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结论单侧"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 标签: 半椎板 颈椎 椎管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C2段脊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C2段脊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入路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所有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包括8例为哑铃型肿瘤,4例为小型球型肿瘤,术后及随访期内(6~36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发生。结论-入路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骨性结构及脊柱稳定性,为C2段脊神经鞘瘤的切除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半-半椎板入路 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全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采用经后路全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胸椎JOA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经后路全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2.45±0.55)分以及胸椎JOA评分(8.02±0.98)分均优于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6.98±1.02)分和胸椎JOA评分(4.68±0.58)分,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差异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路全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也有良性影响,证明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内固定术 胸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切除减压中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将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使用超声骨刀行腰椎管狭窄症全切除减压的患者设为实验对象,选取例数为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各纳入患者50例,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围期护理与常规护理,之后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JOA评分及VAS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优(P<0.05);JO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于使用超声骨刀行腰椎管狭窄症全切除减压的患者来说,应在其干预期间采取围期护理,这可以优化患者的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脊髓功能。

  • 标签: 超声骨刀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后路减压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7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将上述患者行后路减压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手术1年内有2例患者肿瘤复发死亡,复发率为2.30%,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理想。结论经后路脊减压途径可以使得脊柱管内的肿瘤充分暴露,切除后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较理想。

  • 标签: 后路椎板减压 脊柱管内的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以及全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半椎板入路切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行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6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减压应用RF—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34例取自体髂骨行植骨,2例行置入间融合器,观察其复位及融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有改善,滑脱体得到复位,完全复位25例,不完全复位11例,术后达到骨性融合时间为6个月。1年后拍片均融合满意,3年疗效稳定。结论:RF—Ⅱ型复位效果肯定,周围自体髂骨植入使用符合人体自身融合的生物力学,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腰椎滑脱 复位 融合固定
  • 简介:摘要总结48例压滑板椎弓根钉复位植骨内固定切除减的手术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探访机制,心理护理,中配合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等;本48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无并发症,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得以成功的保障。

  • 标签: 椎弓钉棒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减压联合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采用减压联合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与2010年-2012年采用传统切除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32%、6.75%、12.16%、0.354±0.004mm,对照组为53.57%、14.28%、23.21%、0.263±0.005mm。经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采用减压联合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使术后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加可靠,保持较为固定的椎间隙,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切口单侧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象是根据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就诊的44例脊髓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单侧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全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Ⅰ、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为Ⅲ、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P=0.0423)。结论小切口单侧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脊髓肿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腰椎开窗减压手术对腰椎曲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行腰椎后路腰椎开窗减压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采用弓形曲度及COBB角测量法对术前、术后1周的腰椎正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曲度的改变。结果:腰椎手术对腰椎曲度(弓形面积、COBB角)改变无相关性(P〈0.05),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结论:腰椎开窗减压对腰椎曲度的改变无明显相关,以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的患者改善较明显,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 腰椎曲度 弓形曲度 COBB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