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贾岩生

龙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湘西4168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13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观察组采取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1.38±3.89)min,术中出血量(103.87±12.54)ml,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76.81%,术后VAS评分(1.54±0.56)分,椎体矢状面活动度(5.31±0.06)°,椎体冠状面活动度(1.06±0.03)°,椎体水平面活动度(0.97±0.01)°,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能够改善患者腰椎管狭窄,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老年;腰椎管狭窄

老年腰椎管狭窄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表现为腰腿疼痛,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本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针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案较多,不同的方案会取得不同治疗效果[1]。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方法由于部分患者脊柱稳定性较差,因此存在退行性滑脱的可能,临床选择手术方法较为慎重,目前常用的术式包括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方案[2]。为了对比上述两种手术方案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我院进行了对比,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将13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入院治疗。纳入标准:(1)年龄≥65周岁;(2)临床症状可见间歇性跛行,可伴有下肢疼痛或者直腿抬高试验;(3)患者均经影像学资料确诊。其中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65-83岁,平均74.27±2.37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66-88岁,平均74.76±2.4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患者采取腰背后正中入路,沿棘突将皮肤切开,暴露出背阔肌筋膜,显露伤椎,牵拉骶棘肌将半椎板切除,暴露硬膜管与神经根,咬除椎间盘黄韧带,凿除椎板内侧增厚骨皮质,扩大椎管后对神经根管和隐窝开展探查并对神经根进行充分减压。

对照组:采取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将全椎板与部分关节突和黄韧带咬除,摘除髓核并刮除软骨终板,植入椎弓根棒并填充椎间。

1.3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JOA)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定,其中JOA评分概率≥75%为优;JOA评分改善率在50%至75%为良,JOA评分改善率在25%至50%之间为可;JOA评分改善率低于25%为差,记录两组患者优良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腰椎管狭窄改善情况,包括椎体矢状面活动度、椎体冠状面活动度和椎体水平面活动度。

1.4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优良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效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

2.2两组术后效果对比详见表2。

注: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是人们日常去干运动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常见疾病,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椎管、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狭窄引发的压迫综合征,一般好发于老年患者。老年人群由于有自身特点,因此发生腰椎管狭窄症时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患者年龄较大,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接受治疗时容易受到血压、血糖等因素的影响[3];另一方面老年人群导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骨性椎管狭窄因素比如先天性中央性椎管狭窄,还有部分患者有软组织比如黄韧带肥厚造成的椎管狭窄,因此临床处理相对更为复杂;此外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而且合并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血管的脆性较大,因此在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容易发生内固定不牢固,影响了手术的效果[4]。

我院对比分析了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两种手术方案,全椎板切除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将全椎板切除来达到减压目的,对神经进行减压蒸馏腰椎管狭窄,减压的效果较好,但是该术式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于后柱破坏,避免影响腰椎稳定性,而且术后患者由于没有了椎板保护效果,容易出现腰椎神经根和硬膜囊的粘连,老年患者由于伴有骨质增生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狭窄,远期治疗效果一般[5]。半椎板切除则手术的时间相对短,切口更小,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损伤更轻微,对机体的刺激小,而且半椎板手术更注重对棘突与对侧椎板、附着韧带以及筋膜和肌肉保留,可以增强术后腰椎稳定性,提升了患者脊柱稳定性[6]。本研究显示,两种术式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对椎体的活动度不产生明显影响,不至于造成患者腰椎功能的丧失,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半椎板切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少,因此应用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非融合技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能够改善患者腰椎管狭窄,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周生,陈晓生,赖福生.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32.

[2]施建辉.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6):8015-8016.

[3]郭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92-4793.

[4]刘青华,潘磊,薛厚军,等.全椎板切除减压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4):13-15.

[5]方秀统,李洋,付胜良,等.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487-6488.

[6]郭明明,刘军,王琪,等.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4):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