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胸椎狭窄合并脊髓压迫临床较易误诊及发生定位错误,术中操作易损伤脊髓和神经,造成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即时加重;术后症状即使略有加重也提示神经组织进一步损害,使其病变消除及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笔者拟就退行性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的术前诊断、定位和术中安全操作及如何避免胸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倡议废弃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的常规,以针对病变神经组织的微创技术(而非微创入路)替代上述术后常规用药.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 脱水药 类固醇类药
  • 简介:胸椎椎管狭窄(thoracicstenosis)系由于发育、退变和i或韧带骨化等因素造成胸椎椎管局部或多节段管腔狭小,压迫相应节段脊髓,并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胸椎椎管狭窄并不少见。

  • 标签: 黄韧带 异位性骨化 胸椎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椎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胸椎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椎狭窄患者60例,包括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34人。对临床6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41个月进行跟踪回访,发现恢复优良患者有49例,良好有8例,一般有2例,无改善1例,恢复优良的患者占总患者的81.7%。结论胸椎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诊断时应辅以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治疗胸椎狭窄的有效方法中以手术减压较为常见,具体手术方法方式可根据挤压的部位以致压物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胸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胸椎狭窄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胸椎狭窄病患7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6例。对常规组病患实行基础护理,对研究组病患实行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椎狭窄病患实行优质护理,可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椎狭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胸椎狭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临床上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围术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围术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围术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的发生几率。结果围术期组的护理满意度21例(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15例(65.22%),围术期组的并发发生几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4例(17.3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椎狭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指导,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氟骨胸椎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4例氟骨胸椎狭窄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了分析,用磨钻行椎板打磨后路整块切除术,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术后2周疗效评价,优5例,良6例,差3例,有效率78.6%。结论:磨钻打磨、后路椎板整块切除术是治疗氟骨胸椎狭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氟骨症 胸椎管狭窄症 诊断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胸椎狭窄胸椎及其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胸椎有效容积减少,产生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发病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该疾病病史较长,呈缓慢发展,常累及双下肢致感觉运动障碍,较少发生在单侧。我科经手术治疗证实2例胸椎狭窄致急性单下肢瘫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将其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单下肢 感觉运动障碍 神经根压迫 黄韧带骨化 理货
  • 简介: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该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轻微外伤后即发生长时间出血,关节和肌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合并血友病A的骨折患者常因术中、术后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血友病A 后路减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胸椎狭窄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胸椎JOA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进行胸椎狭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2.45±0.55)分以及胸椎JOA评分(8.02±0.98)分均优于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6.98±1.02)分和胸椎JOA评分(4.68±0.58)分,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差异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对胸椎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也有良性影响,证明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内固定术 胸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 简介:1病例分析患者,男,58岁,因反复四肢麻木、无力,颈肩痛、胸背痛10余年,伴胸腰部束带感,双下肢抽痛、无力,行走困难1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人院前多次在院内外住院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查体:神志清楚,搀扶人病房,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五官外形正常,双眼视力正常,心肺腹部四肢正常。充分暴露患者头部、颈肩、胸背腰部、骨盆区、四肢,未见色素沉着,无包块,无窦道及疤痕,无发红、

  • 标签: 胸椎管狭窄 胸椎黄韧带骨化 脊髓供血
  • 简介:摘要腰椎管狭窄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侧隐窝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上述官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颈椎管狭窄是指某种因素致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压迫症状者。目的讨论椎管狭窄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牵引、理疗、按摩及药物治疗等)与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者。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管狭窄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腰椎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 标签: 腰椎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腰椎管狭窄患者3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82.1%,总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管狭窄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融合术 腰椎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块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狭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黄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全椎板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椎体融合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 手术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管狭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主要分析继发性腰椎管狭窄,临床上多见.笔者自1995~2003年共搜集180例腰椎管狭窄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从1803年Porta最先注意到椎管管径小是椎管内神经受压的一个因素,到1910年Sumita首先记载了软骨发育不良所致腰椎管狭窄以来,随着基础医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了新的认识,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本病的现代概念是腰椎管、神经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椎管内 神经受压 现代概念 基础医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