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浩然之”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之帅也;,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来理解“浩然之”,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义气、礼,肯定有德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近年来,学界对贤菩萨的研究日渐兴盛,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对贤菩萨的来历、贤信仰的内涵、民间的贤信仰、贤道场、贤造像等诸多方面有所探讨,对华严的贤、密教的贤、净土的贤都有所阐发。但对于贤信仰演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贤哲学的内涵、贤哲学与贤信仰的关系、华严中的贤与密教中的贤的关系仍是空白。

  • 标签: 综述 信仰 菩萨 内涵 密教 哲学
  • 简介: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长6.7厘米,宽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泽庙印”四字。出土时铜印置于蠡斗形印盒中,印盒长8厘米,宽7.6厘米,高2厘米。同时出土的还有铜器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相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一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长7.5厘米。其三为铜筷一双,长25.4厘米,

  • 标签: 宋代 铜印 出土 铜器 形制
  • 简介:卅余年前,我于院乡山区任医疗职。某夜深,忽有二人擂门呼出诊,山乡有狼,一执火把引前,一执钢又护后,攀行约七、八里,抵一村舍。既入,于昏黄煤油灯旁,见一少妇半卧于床褥,鼻血如注,面白如纸,气短息微。其傍,一老媪紧拽少妇头发,问之,曰:该妇于夜九时许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即忽鼻血不止,渐则遍身冷汗,四肢觉凉,现正紧拽伊发,且以布条紧塞伊肛门,乃恐泄则人亡矣。盖当地流传急救之习俗,此例后以中西药合治而愈。约半月余后,因事复经此村,则见少妇抱婴哺乳,笑容可掬也。

  • 标签: 鼻血 气短 出诊 冷汗 顺产 足月
  • 简介:女儿在文联当办公室主任,兼戏曲家协会秘书长,年初操办票友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已从周冠军夺到月冠军,还将争年冠军。别人当我面都夸她能干,我则注意到她的“弱处”:做事或与人打交道,坚持己见不退让,难免就多费口舌多受累。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戏曲频道 秘书长 戏曲家 冠军 女儿
  • 简介:人生在世,岂能事事遂心?因此,生气是难免的。偶尔生点儿,气消之后很快恢复常态对健康并无大碍。不过,一个人如果常生闲气、闷气或怨气,则对身体健康危害甚大,是形成多种疾

  • 标签: 气伤身
  • 简介:救寺在永济县西北12公里蒲洲镇西厢村附近的峨嵋塬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址高耸,松柏满垣;九曲黄河自北而南绕流于寺庙西侧,水势汹涌澎湃;东南近中条山,犹如屏障飞峙,视野广阔而开朗。明《重新救寺浮图碑》记载,寺“创自隋唐”。清乾隆二十年版《蒲州府志》云,救寺“在郡城东六里,唐时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汉遣郭威讨李守贞于河中,周岁,城未下。威召院僧问之,对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威折箭为拆,翌日果破,乃不戳一人,因改院曰‘救’。明初,并广化、旌勋、藏海、乾

  • 标签: 《西厢记》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条山 大雄宝殿 《西厢记诸宫调》 特殊的建筑材料
  • 简介:鲁东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和经济观塑造了独特的艺术批判立场。两个哲学命题可以用来阐明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这两个命题分别是:对一切绝对的拒绝和与自由相关的理论。对于前者,鲁东植入一种理性主义的分类学手法,这不仅拒斥了绝对主义所造成的二元对立,而且又展示出艺术创作的可能性领域。"自由"则被定义为身份的流动和职能的变化。艺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转换力量,人类利用它能在多样性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 标签: 普鲁东 艺术批评 劳作 关系 绝对 自由
  • 简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中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好道,对神仙道教充满了无限向往,希求进入神仙境界直言不讳。《留题仙都观》吟道:“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绝粒长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 标签: 苏轼 入神 《前赤壁赋》 神仙道教 厌世 逍遥
  • 简介:南泉愿继承和发挥了马祖洪州宗“平常心是道”的禅法思想,然而南泉愿针对六祖慧能尤其是马祖道一以来“即心是佛”“性在作用”的祖师禅运动的流弊,特别指出“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他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的绝对本体不是处于心物二元对立的相对性的见闻觉知或知见之心所能完全相应而把握的,绝对本体应该是通过“妙用自通”“潜理幽通”而返本还源地“冥会”或“妙会”。

  • 标签: 即心是佛 平常心 大道妙会 绝对本体 相对知见
  • 简介:为有效地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除从饮食、锻炼、睡眠、情绪、按摩、心理、防病等方面人手进行养生外,还应从“十”上人手养生。“十”养生强调的是用不同的思想方法,通过调摄情志,讲究心理卫生,降低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不仅能保持心态平衡,使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心神健康,维持机体稳定平衡,还能起到抗病、防衰作用。“十”养生是优化生命支援性体系,促进健康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养生 心理卫生 思想方法 心态平衡 良好状态 神经系统
  • 简介:禁咒术是道教中最具特色的道术之一。禁咒术本是秦汉方术的一种,经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理论化,提出了"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影响非常深远,是后世认识和看待禁咒术的主流思想,使禁咒术具有了合理性。本文讨论的核心就是葛洪"禁"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将禁咒术置于道教的知识体系中,即如何在成仙的目标下使禁咒术成为道教理论的一部分。郭鸿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 标签: 葛洪 《抱朴子》 气论 气禁
  • 简介:跨越障碍寻求共识丁光训主教的生活与思想中一个更具吸引力又属于挑战性的方面是:无论在保守的和开明的,或是进步的教会信徒和神学家中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引人深思。同样有趣而且重要的是:看看他们各自向丁主教学习什么,又逐渐对丁主教有了什么认识,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他在菲律宾协和神学院

  • 标签: 国教会 主教 耶稣基督 合一 基督教 宇宙
  • 简介:《华严经》以其庞大的篇幅,大量而丰富的神话般的形象描写,构筑了自己独特的大乘佛教的神学体系,对大乘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管《华严经》的理论构想是如何的深邃,它所展示的华藏世界是如何的不可思议,但贯穿全经的则是以“贤行”、“贤行愿”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修行的理论和步骤。应该说,贤菩萨的思想在《华严经》中得到了最充分也是最完美的表述。本文就是以八十卷本《华严经》为主要依据,初步地对《华严经》中关于贤菩萨的思想进行一些探究。

  • 标签: 华严经 普贤 菩萨信仰 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