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九八五年七月十日,五台山管理局文物处在翻修显通寺清凉抄高处西边的那座妙观察智塔时,发现塔内藏着一部色泽犹新的蓝色梵箧,其内放着十六函光彩耀目的蓝底金字《大方广佛华严》。第一函为六本,其余为五本,计八十一本。

  • 标签: 《华严经》 管理局 五台山
  • 简介:在五台山藏珍楼中,保存着一幅造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非物质的600043字的八十卷《华严》排列书写成的六角七级楼阁式的浮图图案,字塔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高5.67米,宽1.67米,外镶蓝边,中间字塔,工笔楷书,一丝不苟,玲珑剔透,宛如工笔绘制而成。

  • 标签: 《华严经》 五台山 工笔
  • 简介:华严》为历代佛教徒阅读之佛典。作者通过阅读此,认为有三个问题应当注意。一是观佛三身功德,此为修证之问题;二是现法界缘起,此为法义的问题;三是菩萨修行十地和普贤行愿,此为修行的问题。

  • 标签: 华严经 弥勒菩萨 普贤 功德 菩萨行 菩提
  • 简介:华严》以其庞大的篇幅,大量而丰富的神话般的形象描写,构筑了自己独特的大乘佛教的神学体系,对大乘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管《华严》的理论构想是如何的深邃,它所展示的华藏世界是如何的不可思议,但贯穿全的则是以“普贤行”、“普贤行愿”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修行的理论和步骤。应该说,普贤菩萨的思想在《华严》中得到了最充分也是最完美的表述。本文就是以八十卷本《华严》为主要依据,初步地对《华严》中关于普贤菩萨的思想进行一些探究。

  • 标签: 华严经 普贤 菩萨信仰 神性
  • 简介:“入法界品”中的五十五处、五十三位智者:一九八○年,在日本举办的东大寺展览中展出“华严五十五处画卷”。这是东大寺所藏的画本。内容是善财童子依次拜访智者求教的故事。画卷中图有智者,智者前面,善财童子合掌求教。画面上写有《华严》“入法界品”的文字。那么,“入法界品”是讲什么的?它讲说“十地品”中菩萨修行阶段的十地。在“入法界品”中,名为善财的童子在大乘佛教修学过程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段修行,最后到普贤菩萨处。最后说:善财童子能自行至普贤处,究竟诸大愿海,不久应当与一切佛等。到此,善财童子完成了最终的悟道。

  • 标签: 《华严经》 善财童子 十回向 华严经 大乘佛教 十住
  • 简介:华严论》是现存最早的《华严》注释书,但关于此论的思想特征及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地位还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从《华严论》与《楞伽》的关系入手,以“自心所现”、“八识”、“藏识”等概念为中心,分析了《华严论》与《楞伽》在思想上的联系及相异之处。《华严论》虽然承袭了《楞伽》的一些概念,但对其内涵重新做了界定,从“真如”而非如来藏的立场把握诸法存在的根据。《华严论》的立场虽然在地论宗、华严宗中并不是主流,但对地论宗北道派和法藏等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 标签: 灵辨 《华严经论》 《楞伽经》
  • 简介: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卒于景定四年(一二六三),享年七十八岁。曾任司农寺丞,知嘉兴,授直秘阁等职。他的书法,承前启后,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孔广陶《岳海楼书画录》说他“继承伯父张孝祥,其骨骼刚劲,意度调熟,又由颜(鲁公)褚(遂良)少变,自成一家。”指出张氏书法的师承渊源。文徵明说他的书法“骨力健劲,精彩焕发。”詹景凤说他:“方劲古拙,斩钉截铁。”都是从“刚劲”的特征加以赞美的评语。对照此册的书法艺术来看,这些评论还是比较恰当的。

  • 标签: 张即 书法 刚劲 鲁公 七十八岁
  • 简介:唐皇室子、太原人李通玄大居士(635—730),留情《易》道,倾注《华严》,由五台山大华严寺转而隐于寿阳方山寺造论,其40卷《新华严论》,成为佛教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被后人编在一起的《华严合论》也流布较广,在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长期受到人们赞颂,现辑录部分如下:

  • 标签: 学者 佛教理论 文化融合 中国传统 《易》 五台山
  • 简介:【相关链接】佛经的抄写传播佛经的抄写,渊源甚早。汉代以来,佛经的传播,从最初透过西域高僧口诵笔授等个别零星的翻译,到有系统、有制度,大规模译经活动的展开,汉译佛典一时蜂出,蔚为大观,而形成庞大体系。这段从汉魏两晋、跨越南北朝到隋唐的期间,正是中国

  • 标签: 隋唐 |
  • 简介:万部华严塔,通称做白塔①,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大黑河北岸平原上,距市区约20公里。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身下面为砌有莲瓣、平座栏干和束腰的基座,是辽代砖塔的形制。塔身上下各层的直径大致相等。塔内有阶梯可攀登到第七层,其中除第一、二层间为单路外,其余各层间都是双路阶梯。该塔经过多年自然侵蚀,外表多已损毁,塔刹已失,外檐及平座栏干也都全部塌毁,现存自地面至残顶高度约42米,基座的下半部尚有

  • 标签: 万部华严经塔 平座 砖塔 塔身 自然侵蚀 辽代
  • 简介:一、唐宋《圆觉》的解经史《圆觉》,全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一卷),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最早记录它的目录——《开元释教录》就已经对该译出时间不究其详,《开元释教录》卷九中说“此近出不委何年”。

  • 标签: 《圆觉经》 唐宋 《开元释教录》 天台 佛陀 时间
  • 简介:华严寺位于大同城区西南隅,是市内最著名的梵刹。因依据佛教《华严》而修建,故名华严寺。

  • 标签: 华严寺 《华严经》 佛教
  • 简介: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大西街中段南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华严宗是一个专门宣扬《华严》的佛教宗派,为七世纪末唐武周时期高僧法藏创立,法藏号“贤首国师”,故该宗又称“贤首宗”,是中国佛教七大宗派之一。辽道宗耶律洪基曾

  • 标签: 华严经 贤首国师 《华严经》 贤首宗 佛教宗派 法藏
  • 简介:华严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畔的一个天然溶洞,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城东15公里处,横突一山,洞辟崖脚。此洞环境清幽,巍峨壮观。曾为僧道修炼之福地,被人称为人间仙境。华严洞高2.56米,宽5.7米,其摩崖文化历史悠久,为华严洞景观的一大特色,现已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据洞左侧石刻记载,摩崖始建于明"万历丙申孟夏吉

  • 标签: 华严 摩崖石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重点保护 历史悠久 施秉县
  • 简介:天宁万寿禅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城北三公里的卦山(亦称万卦山)之肩。早在唐宋时就与黛色参天的“卦岳交峰”名扬三晋。始为佛教华严丛林,金代改作禅宗寺院,经历代修建扩充,成为一组规模宏伟、鳞次栉比的古刹梵宫。但是,在元代之前的诸多史籍佛典中,除现存寺中的两通唐碑外,对该寺及僧人的记载极为罕见。偶有史志涉及,也粗疏简略。因而后人要了解和研究天宁寺早期史实颇感棘手,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望方家指正。

  • 标签: 天宁寺 华严经 禅宗寺院 卦山 唐碑 规模宏伟
  • 简介: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 标签: 华严思想 五台山系 性无即万有 性无即妙用 佛光观 三圣圆融观
  • 简介:华严的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的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的解释中,华严的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的,且其中顿教的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的四祖清凉澄观曾力图给予辨护,但由于未能切中肯綮,其观点实际上只能视作基于其特处的学术环境而作的权宜、方便的解释,并未对华严的判教提供真正强有力的理论辨护。本文即以华严判教的合理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对华严判教之本真意义的辨析,以澄清诸种流俗解释对它的误解,并进而显明华严判教理论的独特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华严 判教理论 佛教 宗教信仰 唯识学派
  • 简介:因果学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华严宗的因果说则别具特色。本文在简要梳理佛教思想史上的各种因果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了华严宗因果学说的思想史背景和所面对的义理问题。与一般常见的华严因地果地说的研究不同,本文指出华严因果说的核心在于“六义说”,并剖析了“六义”的内涵与意义。法藏等人运用“六义说”对此前的各种因果理论进行扬弃,奠定了华严学法界缘起、重重无尽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剖析“六义”是解读华严义学的一把钥匙。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华严学与唯识学因果学说的异同,间接回应了近代《起信论》论争中涉及因果问题的讨论。

  • 标签: 华严 因果 六义 起信论 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