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最初,人们使用产品包装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和保护产品,但是今天,产品包装对消费者产生了新的意义,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品牌营销的手段,一种创新和实用工具。

  • 标签: 产品包装 营销过程 品牌营销 消费者
  • 简介:CO2使用过程控制损耗好,可以避免购买瓶装CO2。如何减少CO2回收和使用过程损耗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1麦汁通风量的控制一般麦汁满罐时间24小时之内,传统的方式每锅麦汁都按统一的充氧量进行充氧。第一锅麦汁进罐充氧后,酵母即开始有氧呼吸,产生CO2;当第二锅麦汁进罐时,又进行了充氧,罐内的CO2被氧气稀释。

  • 标签: CO2回收 损耗 充氧量 有氧呼吸 麦汁 通风量
  • 简介:静态混合器的型号有很多种,我公司使用的是SV型。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是让流体管线中流动冲击混合器的波纹片,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层流时是“分割-位置移动-重新汇合”,湍流时,流体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还会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形成所需要的混合液。之所以称之为“静态”混合器,是指管道内没有运动部件,只有静止元件(如图1)。

  • 标签: 静态混合器 发酵液 试验 应用 层流运动 工作原理
  • 简介:测定啤酒内源抗氧化剂活性方法的研究成功,为预测啤酒氧化风味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用带电子自旋共振光变的自旋捕捉法测定强制实验时啤酒的自由基,检测出的自由基被认定是氢氧基(OH-基)。监测OH-基产生的经过发现,OH-基并非总是强制实验开始后立即产生,而是一定时段之后才产生,把这一时段称为OH-基产生的“滞后时间”。滞后时间与啤酒的内源抗氧化物质活性有关,同时探讨了OH-基产生的机制。

  • 标签: 啤酒氧化 风味稳定性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内源抗氧化物质活性 测定 氢氧基
  • 简介:由于啤酒花α-酸检测中环节多,对仪器、环境及检验人员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检验结果有时会出现较大误差。本文就准确检测啤酒花中α-酸含量,谈谈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Α-酸 失重 萃取 检测对比
  • 简介:HACCP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用这一体系分析了啤酒包装过程的危害发生点;提出了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啤酒包装的质量管理模式。

  • 标签: 啤酒包装 危害分析 关键点
  • 简介:回收瓶的磨损会降低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玻璃瓶的更换使生产费用增加.本文讨论Coors,Golden如何将新的添加剂技术引入到洗瓶操作,并将结果和标准清洗液的洗瓶效果作了对比.试验进行了6个月,处理了大约100万箱瓶子.样品瓶精确称重至毫克,然后用洗瓶机和洗涤液处理30个周期.每10个周期后,重新称重样品瓶.用DivobriteIntrgra液处理的样品瓶表明质量损失减少了50%.瓶子剥蚀的减少会使磨损减轻,因而瓶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且更加美观.Coors的结果对回收瓶的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项新技术是洗瓶剂成功地取代了以前使用的添加剂,并以颇具竞争力的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洗净力,控制了结垢.

  • 标签: 磨损 浸蚀 洗瓶 玻璃腐蚀
  • 简介:啤酒生产过程,蒸汽是重要的能源,本文从某些细节谈谈如何降低蒸汽消耗。

  • 标签: 蒸汽消耗 生产过程 啤酒
  • 简介:谷物感染玉米镰刀霉对麦芽和啤酒都有严重影响。镰刀霉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浸渍过程能够部分去除,而镰刀霉浸渍、发芽和干燥过程会又继续生长,产生真菌毒素,因此谷粒发芽过程脱毒作用不大。如何控制发芽期间真菌的生长。本文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辐射是防止谷物发芽过程镰刀霉生长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对残余真菌产生真菌毒素及对麦芽质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化学方法如臭氧啤酒中将不会残留,也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对麦芽和啤酒质量的影响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将解毒基因插入发酵用酵母,麦汁得到解毒,真菌就不再是个问题。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例如用镰刀霉感染的谷物酿造啤酒。

  • 标签: 麦芽 啤酒 制麦 酿酒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真菌毒素
  • 简介:啤酒的二氧化碳,是依靠发酵产生的,发酵后期的冷储阶段溶解于酒,使达到饱和。1)主发酵阶段:一般情况下,啤酒的主发酵敞口状态下进行,这时啤酒中所含二氧化碳量较少,约0.25%。2)封罐的目的之一是一定压力下使二氧化碳溶入酒,一般保持罐压不低于0.13MPa,排掉多余的CO_2气。3)冷储的目的之一是使溶入啤酒的二氧化碳与酒体结合得更加稳定,一般情况下,酒龄25~30天,冷储阶段为10~15天。储酒时间愈长,二氧化

  • 标签: 啤酒 发酵 CO2 饱和 溶解量
  • 简介:众多影响啤酒口味成熟的物质,双乙酰是衡量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一般淡色啤酒的双乙酰含量应控制0.1mg/L以下;高档啤酒最好控制0.05mg/L以下。双乙酰啤酒含量超过风味阈值时,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馊饭味。

  • 标签: 啤酒 生产过程 双乙酰 含量 控制
  • 简介: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氧和过氧化氢对糖化和麦汁参数影响的评估体系,另外通过普通麦芽与低原花色素变体麦芽的差异评估了原花色素种类的相关重要.氧和过氧化物糖化过程引起含硫醇物质和多酚的氧化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且氧最初不通过过氧化物这个中间体发挥影响.去除硫醇(假设至少通过蛋白质间形成二硫键)和多酚(假设通过聚合物)都会增加麦汁的混浊度和降低糖化后的过滤效率.过氧化物酶催化多酚氧化过程似乎起主要作用,但并不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或脂肪氧化酶清除硫醇的特性,尽管如此,大量的硫醇清除很可能是由酶催化的,我们还不能阐明过氧化氢糖化过程的产物,但添加的过氧化氢不能检测到,证明反应过程转化或被微粒吸收.

  • 标签: 过氧化氢 抑制剂 糖化 过氧化物
  • 简介:为了解麦芽和啤酒主要农药的残留状况,采用固相萃取一气质联用法对进厂麦芽16种主要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并跟踪总结了啤酒酿造过程农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A厂加拿大麦芽检出农残4种,B厂加拿大麦芽检出农残3种,B厂国产麦芽检出农残2种;制麦过程,三唑醇和溴氰菊酯含量降至检出限以下,抗蚜威、乙草胺、三唑酮和p.p,-DDT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啤酒酿造过程农残进一步降低。麦芽检出抗蚜成、三唑酮、p.p-DDT3种农残,麦汁只检出三唑酮,成品啤酒未检出。检出的农践0.0001~0.02mg/kg范围。

  • 标签: 麦芽 啤酒酿造 农药残留量 食品安全
  • 简介:蛋白质、总氮的检测虽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但都涉及到样品消化与蒸馏过程。现以使用蛋白质测定仪进行消化、蒸馏这两个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同行交流。

  • 标签: 蛋白质测定仪 检测过程 蒸馏过程 样品消化
  • 简介:本文研究了糖化过程热麦汁污染细菌的菌落外观、生理特性及来源,针对菌体较粘、耐100℃30min高温、有氧状态下生长较快的特性,重点从原辅料、生产过程的控制及CIP清洗方面来解决、防治耐热菌的污染,提出了控制耐热细菌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高温 好氧细菌 糖化过程 清洗 杀菌 防治
  • 简介:本实验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大麦发芽过程的Na+、K+、Mg2+、Ca2+、Zn2+等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芽阶段的大麦样品进行测定,测得Na+、K+、Mg2+、Ca2+、Zn2+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1%、0.73%、1.78%、0.28%、0.3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06%;检出限Na为0.159mg/L,K为0.789mg/L,Mg为0.039mg/L,Ca为0.029mg/L,Zn为0.073mg/L.

  • 标签: 啤酒 酿造工艺 大麦 金属离子 含量检测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界限糊精酶(LD)(EBC.3.1.2.41)又名脱支酶,作用于α—1,6—糖苷键,催化淀粉水解。该酶啤酒酿造作用曾因人们认为它耐热性差而受到怀疑。本文不仅在缓冲溶液,而且模拟实际酿造的条件下对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曾经普遍认为麦芽LD最适温度为63—65℃、最适糖化PH值为5.4—5.5,实际上,麦芽浸出物LD的最适温度为60—62.5℃,而纯LD最适温度为50℃,糖化PH值从5.8降到5.4,能提高该酶的活性,因此提高了麦汁的发酵能力。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相比,游离态LD的活性与麦汁发酵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 标签: 界限糊精酶 糊精 糖化 发酵能力
  • 简介:本文通过黑啤酒酿造过程改变酵母接种量,并与淡色啤酒进行对比发酵试验,分析研究了黑啤酒发酵过程酵母数与双乙酰的变化关系。.研究得出黑啤酒酿造过程酵母添加量的增加有利于双乙酰还原,但是黑啤酒对酵母还原双乙酰的能力存在不利影响。

  • 标签: 黑啤酒 酵母 双乙酰 发酵
  • 简介:过滤前啤酒的差,不但会增加过滤设备的负荷及水等其它能源的损耗;更重要的会使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变差,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提高啤酒的滤性能。

  • 标签: 啤酒 过滤 可滤性 最高悬浮酵母数 碘值 储酒
  • 简介:原料大麦中含有的p-葡萄糖苷酶和内β-1—4葡聚糖酶的数量是很重要的。这些酶浸麦和发芽过程逐渐增加,包括内β-1—3、1-4葡聚糖酶、内β-1—3葡聚糖酶和外β-1-3葡聚糖酶。外β-1-3葡聚糖酶发芽过程很晚才形成,未完全溶解的麦芽它可能是-种限制的酶。三种外葡聚糖酶彼此分离的存在于麦芽,每-种都表现出对β-1—3键的分解作用。由于内β-1-3、1—4葡聚糖酶是从非还原性末端分解β-1-4键联结的寡糖,这可能是为什么这种寡糖会在麦汁残留-定数量的第二个原因。金属离子可能是促进外葡聚糖酶敏感性的三个因素之一,如钾离子、钠离子和镁离子。

  • 标签: 大麦内 外葡聚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