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脉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前(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m组和320~380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且术前脉络厚度对术后视力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 简介:患者,男,44岁,住院号242392.患者2001年9月中旬觉右眼视力开始下降,迅速加重,伴有眼痛、头痛,遂来我院,门诊查见右眼上方视网膜脱离,做B超(2001-12516):"右眼鼻上方眼底前探及8.3×13.48mm的高回声,内部挖空及脉络凹陷,鼻下、颞上、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光带2~5mm.

  • 标签: 右眼脉络膜转移癌 眼肿瘤 病例报告 诊断 眼底荧光造影
  • 简介:·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canbeapotentiallyseriouscomplicationofintraocularsurgeryoroculartrauma.Thecauseisnotveryclear.WearetryingtoremindanawarenessofthespectrumofDMDresultingfromtrabeculectomybypresentingacaseofextensiveDMDaftertrabeculectomywhichwassuccessfullyrepaired.

  • 标签: 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 trabecu-lectomy GLAUCOMA CORNEA
  • 简介:目的评价低温消融等离子体减小下鼻甲体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下鼻甲肥大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塞患者38例,应用等离子射频电极在每侧下鼻甲打2~3个孔,于术后3d、2wk、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在10min左右完成,术后无疼痛、结痂或出血等,肥大的下鼻甲不同程度缩小,主观症状得到改善,并在4~6wk显示最佳效果.结论等离子体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减小下鼻甲体积,仅对患者引起很小的不适,是一种耳鼻喉科新颖的微创技术,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低温消融 射频消融 等离子体 治疗 慢性鼻塞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误诊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囊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囊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后囊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后囊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囊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复方丹参药离子导入治疗160例(316眼),每次25分钟,4周为1个疗程。结果316眼中,显效137眼,占43.35%;有效118眼,占37.34%;无效61眼,占19.30%,总有效率为80.69%,其中6-10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8%,10-13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75%,13-16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70.69%。结论复方丹参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疗效可靠,方法简便,避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副作用。

  • 标签: 复方丹参 药离子导入 近视
  • 简介: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 简介:随着锰在影像学和实验研究中的不断应用,其毒性损伤已经成为近期人们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明,锰作为机体微量元素,堆积后的损伤主要表现于神经系统。我们从锰作为影像增强剂这一角度对其给药方式、机体损伤和损伤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影像增强 神经毒性 机制
  • 简介:患儿,女1岁10个月.因鼻塞、双眼球突出2月余伴皮疹半个月而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在当地诊断为"急性鼻炎"给"呋麻液"滴鼻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发现双眼睑浮肿,眼球逐渐突出,近半月来患儿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或紫色皮疹,鼻塞及突眼更为明显.

  • 标签: T细胞性淋巴瘤 皮下 炎性 脂膜 眼睑浮肿 双眼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