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作为融合或非融合器械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应用Dynesys治疗DDD患者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本组病例单节段34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2例,使用方法包括非融合、融合和混合应用,其中单节段融合12例,非融合22例,双节段非融合5例,混合应用10例,三节段1例非融合,1例混合应用。共固定70个节段,其中融合23个节段,非融合47个节段。手术方法:融合节段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切除、PLIF(自体骨或混合骨粒),非融合节段仅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有限切除。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侧位X线片和CT二维重建评估融合节段的椎间融合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保留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3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1.7,术后2.0±1.5(P<0.05)。下肢痛评分术前7.3±1.6,术后1.6±1.5(P<0.05)。ODI指数术前(61±19)%,术后(22±13)%(P<0.05)。47个非融合固定节段中有31个(66%)节段保留有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6°,平均3.5°,但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23个融合节段均无椎间活动度,融合率56.5%。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植物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Dynesys治疗DDD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混合应用不同方式中个体化选择。作为非融合器械使用仅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作为融合器械使用,能够提供椎间足够稳定,但植骨融合率低于坚强固定。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Dynesys弹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分析及其中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Dynesys弹性固定系统治疗并获得随访,应用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2~54岁,平均40.2岁。包括腰椎管狭窄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腰椎Ⅰ度滑脱症2例,治疗节段L3~L4节段1例;L4~L5节段10例;L5~S1节段12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应用以上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通过影像学观察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正侧位及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上的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29~75个月);手术时间(95±19)min,术中出血量(146±56)ml。术后三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间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术后三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的ROM及椎间隙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Dynesys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应用Dynesys弹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病变 Dynesys弹性固定系统 内固定 中期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Dynesys系统治疗单节段与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46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分为单节段组(32例)和多节段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以及近端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0(24~52)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0.5±5.7)%,多节段组(21.2±9.8)%;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2.2±4.3)%,多节段组(15.3±6.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9±1.3,多节段组3.2±1.4;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4±0.3,多节段组1.6±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ODI与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11.3±2.7)mm,多节段组(11.1±2.0)mm;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0.8±3.1)mm,多节段组(10.3±2.2)mm,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4.3±2.4)°,多节段组(4.6±2.7)°;末次随访单节段组(4.8±2.2)°,多节段组(5.3±2.0)°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单节段组(9.1±2.1)°,多节段组(8.5±1.8)°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末次随访时单节段组(10.3±2.7)°较术前显著增加,并且单节段组大于多节段组(9.1±3.0)°(P<0.05)。结论单节段与多节段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Dynesys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全部病例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单节段32例,两节段10例。按标准操作置入Dynesys螺钉后行病变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切除或保留椎间盘。清除增厚的黄韧带,切除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的内侧部分,开放侧隐窝。测量椎弓根钉间距,截取PCU管,将PET绳索穿入PCU管和上下椎弓根钉间,收紧并锁定绳索与椎弓根钉连接处。术后5天戴腰围下地,腰围佩戴时间为3周。通过ODI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运动功能保留及椎间隙高度和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4.7个月。ODI指数术前(60.4±21.5)%,术后(23.9±13.5)%,(P<0.05);VAS腰痛评分术前6.0±1.8,术后2.1±1.7,(P<0.05);VAS腿痛术前评分7.2±1.9,术后1.9±1.1,(P<0.05),临床疗效满意。影像学评价非融合节段保留有一定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5°,�

  • 标签: 临床疗效 变性疾病 治疗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用于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3/4间隙3例,L4/5间隙10例,L5/S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内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一种早期疗效满意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干预对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术后患者在自我照料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3年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一区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术后3个月于患者复查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自我护理、遵医行为、SF-36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2~S1 3例,L3~S1 13例,L2~L5 5例,L4~S1 17例,L3~L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肌脂肪浸润进展。

  • 标签: 腰椎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Dynesys动态固定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08月-2015年01月对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术。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6-21个月)。术前与术后ODI改善率明显差异(P<0.01)。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95.0%。UCLA系统评价术前与术后在其相邻节段退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了患者症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 腰椎 动态固定
  • 简介: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研究热点,融合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长期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33~58岁,平均(49.7±3.4)岁。术前完善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椎体加间隙平扫+二维重建CT,腰椎MRI及腰椎功能评分,手术方式采用后路相应病灶节段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采用腰椎障碍功能指数ODI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90个月,平均(61.1±1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为93%(28/30)。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显著下降,疼痛评分VAS也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能保留腰椎生理性运动功能的作用,改善腰椎失稳的效果确切,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腰椎退变 非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内固定及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Ⅰ度滑脱症患者68例(Dynesys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55.3±7.5)岁(范围44~74岁);L3 8例,L4 52例,L5 8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5±2.1)分。同期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72例(PLIF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56.8±7.2)岁(范围46~76岁);L3 9例,L4 53例,L5 10例;VAS评分为(4.4±2.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并对两组间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稳定节段和上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Dynesys组随访时间(64.2±18.3)个月(范围50~74个月), PLIF组随访时间(65.2±15.5)个月(范围55~79个月)。Dynesys组手术时间[(120.5±21.0)min vs.(132.5±27.0)min;t=2.924, P=0.004)]、术中出血量[(312.5±80.7)ml vs.(352.5±84.5)ml;t=2.861, P=0.005]和术后引流量[(120.3±45.8)ml vs.(140.2±50.2)ml;t=2.446, P=0.016]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稳定节段ROM、上邻节段ROM、稳定节段椎间隙高度、上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稳定节段ROM(4.3°±1.6° vs. 0, t=22.809,P<0.001)和上邻节段ROM(10.5°±2.1° vs. 12.8°±2.2°;t=6.329, 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Dynesys组和PLIF组ODI评分分别为11.25%±8.12%和16.53%±9.23%,JOA评分分别为(22.60±2.20)分和(19.01±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5,9.340;均P<0.001);两组患者症状性ASD发生率(8.8% vs. 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4, P=0.257);影像学ASD发生率(2.9% vs. 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结论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相对于PLIF,可减少邻近节段退变。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3例,随访时间平均5.6年(范围48~148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腰椎管狭窄症91例。单节段167例,双节段71例,三节段5例。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和(或)间歇性跛行。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3个月以内)和术后并发症(3个月以后)发生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Grading Scale,UCLA)评价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ODI由术前55.1%±16.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VAS评分由术前(6.4±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 0.01)。术后共25例(10.29%)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1.23%)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5.35%),包括脑脊液漏和切口愈合不良各5例(2.06%),切口深部感染3例(1.23%);术后并发症12例(4.94%),包括6例(2.47%)螺钉松动、3例(1.23%)螺钉断裂、3例(1.23%)症状性ASD(2例行再次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手术节段复发。末次随访时41例(16.87%)患者出现影像学ASD,UCLA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1)。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结合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ASD发生率。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以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评价Dynesys结合MED的优势。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9例,男31例,女48例;年龄(67.32±5.88)岁(范围60~81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融合组40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动态固定组39例,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MED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临床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价指标为腰椎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融合组手术时间为(271.00±57.19)min、术中出血量为(458.25±136.85)ml、术后引流量为(143.12±47.46)ml及住院时间为(15.70±3.01)d,均大于动态固定组的(193.85±32.17)min、(316.41±87.64)ml、(101.67±31.23)ml及(13.38±2.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组腰痛VAS评分为(1.51±1.21),低于融合组的(2.40±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05);动态固定组ODI为11.90%±6.15%,恢复程度优于融合组的17.7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P<0.001)。动态固定组腰椎活动度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9.21°±6.08°和20.56°±6.37°,大于融合组的14.08°±5.80°和16.33°±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25,P<0.001;t=2.828,P=0.006)。末次随访时融合组头端邻椎活动度为7.45°±2.45°较术前4.68°±1.98°和术后1年4.83°±1.43°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37,P<0.001)。融合组硬膜破裂、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表浅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血栓、肺部炎症、褥疮、再手术率均高于动态固定组。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MED减压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优于PLIF,更加符合ERAS理念。

  • 标签: 老年人 腰椎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减压治疗14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84例,女61例;年龄(55.9±7.1)岁(范围19~7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2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腰痛评分(29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情况;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与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估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和下肢VAS评分、ODI、腰椎JOA评分分别由术前(6.6±1.7)分、(7.1±1.4)分、63.1%±10.2%、(12.5±2.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1.0)分、(2.8±0.9)分、30.9%±9.8%、(22.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背部和下肢VAS评分、ODI和腰椎JOA评分分别由术前(6.3±2.2)分、(6.9±1.3)分、63.4%±8.5%、(12.8±2.7)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4±1.2)分、(2.8±1.0)分、35.1%±12.0%、(22.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背部和下肢VAS评分、ODI、腰椎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7±2.3)分、(6.7±0.9)分、65.7%±10.0%、(12.5±2.7)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2±1.2)分、(2.7±1.1)分、37.0%±11.8%、(22.4±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和尾侧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侧邻近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11.3±1.8)mm较术前(12.1±1.9)mm和术后1年(11.7±1.6)mm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 P=0.001)。手术节段ROM由术前7.6°±2.2°下降至术后1年时的5.5°±1.6°、末次随访时的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9, P<0.001)。头侧和尾侧邻近节段ROM分别由术前的8.2°±2.4°和6.5°±1.6°增加至术后1年时的9.1°±2.1°和7.1°±1.9°、末次随访时的10.6°±2.5°和7.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6和3.81, P<0.001和0.023)。末次随访时,51.9%(120/231)的邻近节段发生退变,其中103个为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17个为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结论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手术节段ROM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尽管能保留部分ROM,但不能避免邻近节段退变。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脊椎前移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ynesys混搭手术(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非融合固定,另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27例LDD接受Dynesys融合固定和非融合固定混搭手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病历资料(混搭组)。男8例,女19例;年龄(59.1±11.9)岁(范围23~78岁)。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动力位不稳4例,腰椎滑脱7例。双节段病变15例,L3~L5 9例、L4~S1 6例;三节段病变11例,L3~S1 7例、L2~L5 4例;四节段病变1例,L2~S1 1例。均采用后路正中切口,双侧椎弓根螺钉植入,在融合节段加植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以同期27例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病例作为对照。临床指标包括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指标包括融合率、固定节段和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ight,DH)、非融合节段和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混搭组和融合组随访时间分别为(83.8±20.9)个月(范围48~112个月)和(87.3±16.2)个月(范围53~114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随访时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疾病诊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混搭组手术时间为(183.0±27.8)min,术中出血量为(301.9±178.9)ml,明显少于融合组(t=2.337,P=0.023;t=2.706,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t=12.164,P< 0.001)、下肢痛VAS评分(t=20.703,P<0.001)和ODI(t=22.827,P< 0.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混搭组共32个节段接受TLIF+Dynesys固定,35个节段接受Dynesys非融合固定,术后1年28个融合节段(87.5%)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组共67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融合率为85.1%。混搭组末次随访时非融合固定节段DH较术前有所降低(t=2.647,P=0.012),而混搭组融合节段和融合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DH均较术前有所增加。末次随访时非融合固定节段保留了一定的ROM(2.4°±1.5°),非融合固定节段的头侧邻近节段ROM明显小于融合节段的头侧邻近节段(t=2.126,P=0.044)。混搭组中4例患者(8枚螺钉)发生影像学松动,5例患者发生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融合组中3例患者(6枚螺钉)发生影像学松动,8例患者发生ASD,均未接受再手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螺钉断裂。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椎间融合的混搭手术治疗LDD安全、有效,融合率不亚于刚性固定融合手术。与多节段融合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保留部分手术节段活动度的优势。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同时行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Dynesys)置入对重建脊柱生理性稳定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上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术后应用腰椎Dynesys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结果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X线片复查示腰椎过伸、过屈位各椎体活动度良好,椎间隙等宽;内置物位置良好,无临近节段退变、脊柱失稳、椎体滑脱现象。结论对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后置入Dynesys能够充分暴露肿瘤所在区域的视野,完整切除神经鞘瘤,有效避免损伤脊髓神经。Dynesys既能达到传统强直融合的脊柱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重建生理性稳定,防止临近节段脊椎发生退变。

  • 标签: 脊柱稳定性 椎管内神经鞘瘤 全椎板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3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54.2±18.3)岁(范围40~78岁)。43例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3例(Dynesys组),行PLIF者20例(PLIF组)。随访过程中采用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上端固定椎的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及两者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应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系统评价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3例随访时间(105.3±8.7)个月(范围60~120个月)。Dynesys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以及上端固定椎的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与PLIF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IF组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显著降低,上端邻椎活动度明显增加,与Dynesy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P<0.05;t=4.834,P<0.05)。根据UCLA系统评分标准,Dynesys组3例出现上端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PLIF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与PLIF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二次手术方面,Dynesys组仅1例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二期行微创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而后者则出现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者1例,行PLIF者2例)。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与PLIF腰椎融合术在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维持腰椎一定的活动度及预防邻近节段进一步退变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对比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对2~4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序列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接受减压内固定手术的2~4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55±18)岁(范围15~86岁)。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2例,融合固定术23例。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及站立位全长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的矢状面序列参数。腰椎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固定节段前凸角(lordosis of fixed segments,LFx)、固定节段近端邻近节段前凸角(lordosis of adjacent segment,LAdj)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50个月,平均18.5个月。Dynesys动态固定组与融合固定组手术前后组内及组间LL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LFx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0,P=0.406),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60,P<0.001),组别和时间具有交互效应(F=3.940,P=0.006);融合固定组LFx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均大于动态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LAdj值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0,P=0.476),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0,P=0.002),组别和时间有交互效应(F=3.560,P=0.010)。两组患者术后ROM值在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70,P=0.034;F=18.510,P<0.001;F=5.940,P=0.002);动态固定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ROM均大于融合固定组(P<0.05)。不同组别、不同时间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P=0.451;F=0.750,P=0.477),且无交互效应(F=0.120,P=0.886)。不同组别PT、S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576;F=0.020,P=0.901),而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Dynesys动态固定组患者术后2年时发生单侧S1螺钉松动,融合固定组未见并发症。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均可有效重建腰椎矢状位前凸,术后3个月开始Dynesys固定范围的前凸小于融合固定。两种固定后LAdj角的增加趋势相似,从理论上讲均可能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动态固定较融合固定可保留较多的活动度,而两种固定系统对骨盆参数的影响相似。

  • 标签: 内固定器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乍看起来,十九世纪的宽轮大篷车与现代汽车似乎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是,最初应用于大篷车上的一些转向及悬挂原理,我们仍可以在现代轿车及卡车上找到。例如,鲁道夫·阿克曼在19世纪10年代设计的转向传动杆系,其原理是在车辆转弯时,让外侧前轮比内侧前轮转得更大一些,而这一设计原理依然是现代转向的基础。

  • 标签: 汽车技术 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 检查
  • 简介:系统"概念有三重逐级抽象的含义,相应地就有三个逐级抽象的定义:"系统"概念的本体论含义,把"系统"看作物质实体,并下定义;"系统"概念的认识论含义,把"系统"看作观念模型,并下定义;"系统"概念的数学方法论含义,把"系统"看作数学同构性,并下定义。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以系统,特别是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学科群的统称,是人类科学的一个新的维度。

  • 标签: 系统 系统定义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定义 科学 科学的两个维度
  • 简介:Linux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日志子系统?;什么是Linux系统快照?;Linux下tar和rsync区别?;Linux有哪些常用的系统维护文件?;如果/var目录空间不够用,可以移到新的硬盘空间中吗?;我的Linux每次启动直接进入图形界面.有什么方法可以直接进入终端吗?

  • 标签: LINUX 操作系统 进程 内核 系统管理员 图形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