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计算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临床应用发布了新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占所有骨折1.3%[1],占老年人群骨折8%[2],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骨折之一。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严重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等[3],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复杂类型变化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有研究表明术后10年需要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大约有7.3%[4],因此正确术前诊断及明确骨折分型,对于手术计划制订治疗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数字骨科学 关节内骨折 骨折分型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韧带
  • 简介:由中日友好医院谭明生教授主编颈椎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颈椎外科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新进展,反映了颈椎外科发展现状方向。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临床经验具有原创性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技术,对上颈椎外科基础临床知识作了系统阐述。

  • 标签: 上颈椎 颈椎外科 外科基础 物理诊断学 出版发行 寰枢椎
  • 简介: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运动是三维大幅度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0%旋转及12%屈伸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②特殊结构造就特殊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心。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n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疗效差异。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75例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髓内钉组),88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IPPO组)。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针组愈合74例,愈合率98.7%,平均愈合时间为4.7个月(3~18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1例,术后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8(0~5)分,无踝部疼痛,拔除髓内钉后膝前痛均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47例,良18例,中10例,优良率86.7%。MIPPO组愈合87例,愈合率98.8%,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3~18个月),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术后无膝前痛发生,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7(0~5)分。取除钢板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55例,良20例,中13例,优良率85.2%。X线片显示:两组均无明显患肢成角畸形(成角大于5°)及短缩畸形(短缩距离小于1cm)。统计学显示: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MIPPO 交锁髓内钉 胫骨中远段骨折 疗效对比
  • 简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增长社会老龄化,该病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它以骨量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放射吸收技术 RA 骨质疏松 诊断 OP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细胞凋亡是根据4,6-二氨基-2-苯基吲哚所染细胞核形态改变来辨认。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降低MC3T3-E1增殖功能,辛伐他汀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增强MC3T3-E1增殖功能,但对细胞凋亡并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为辛伐他汀治疗微重力环境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实验证据。

  • 标签: 微重力 辛伐他汀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BALPBGP)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中E-cadherinP120ctn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67.5%(21例)。E-cadherin表达与肿瘤侵犯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0.01)。另外,E-cadherinP120ctn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有价值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半月板分散负荷、吸收震荡、稳定及润滑关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48年fairbank就从分析X线片中发现了半月板损伤及缺失与骨性关节炎发生存在联系,随后又有学者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半月板切除术会导致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炎。全部或者部分半月板切除可使关节表面的峰值压力增加40%~700%,增加关节接触面压力必然会同时导致关节软骨退变。Rijk等人研究显示,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立即进行半川板移植并术显著减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而延迟半月板移植比半月板切除会导致严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对于那些损伤较重半月板.恰当半月板移植不失为一项可行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体半月板移植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半月板切除术 骨性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
  • 简介:作者指出C1侧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应用C1侧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安全性临夥影像学效果。本研究中,预先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当初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
  • 简介:作者提到年龄、创伤或退变能改变椎体间运动模式。虽然体内研究能确定运动存在,但是却不易对运动进行量化。以前体内研究对象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伴有不同节段退变,侧屈状态下旋转运动方式不同脊柱节段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本次体内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是确定在侧屈状态下未退变、正常、完整的人类尸体颈胸段脊柱冠状面轴向上旋转运动模式。

  • 标签: 运动轨迹 脊柱节段 冠状面 退变 状态 轴向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中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大鼠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中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3D打印模型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方向程度,可准确进行骨折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手术设计。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常规项目。

  • 标签: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模拟手术
  • 简介: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有待于攻克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约50万,而其中截瘫患者总数可达250万人。脊髓损伤最终结局由原发性机械损伤以及受损后一系列生化因素引起继发性损伤共同决定。原发性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过程,而对继发性损伤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损伤程度临床预后。

  • 标签: 脊髓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信号传导 综述文献
  • 简介: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以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以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