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高水平持续时间与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患者108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第1、7、14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取静脉血5毫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在病例组中分析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及预后mR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分别为553.44±34.49、478.67±27.36、431.18±24.36pg/mL,与对照组65.71±7.77pg/mL相比,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高水平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高水平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结论血清OPG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功能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PG是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骨保护素 急性脑梗死 NIHS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去卵巢大鼠总计60只,按照每组10只分为六组,将其中三组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剩余三组接受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以及观察组-3,通过测定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炮台运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1的骨密度与对照组-1进行比较明显明显差异,其余同时期观察组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观察组中大鼠的骨吸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形成参数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短期的中等强度炮台运动对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受到明显抑制,从而解决去除卵巢所致的骨密度下降问题。

  • 标签: 中等强度 跑台运动 持续时间 去卵巢大鼠 骨量以及骨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6.15%,症状缓解时间为(4.17±0.66)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疗效 不良反应 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7例。对照组采纳布地奈德治疗,试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较高,与对照组肺部X线阴影、肺部啰音、气促、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情,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布地奈德 N-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观察、分析、评价,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抑郁症16例,强迫症8例,癔症6例,精神分裂症10例,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疗效满意。结论观察、分析精神症状,为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对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例患者的资料,对以上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了解患者的治理方式以及头痛的因素和治疗方式。结果在以上患者中,我们发现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但是偏头痛以及神经性头痛的患者所占比较多,发现患者除了头痛外,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状,例如呕吐、四肢抽搐、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其中呕吐以及眩晕等所占比例较多,以上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用药的方式有口服、静脉滴注、住院观察以及综合治疗等,并且在实施相应治疗后,头痛的发作情况明显缓解,仅有8例患者改善情况不是十分满意,有效率为96.0%。结论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方面,应从多种方面进行考虑,综合的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痛症状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精神症状,或称精神障碍,ICD-IO中特别指出“障碍”,避免使用疾病和“病患”,但障碍是一个不精确的术语,可以包括先天或后天获得的心理障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病症状表现与临床诊断。

  • 标签: 精神症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运动护理在内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72.41%)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品质,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很多患者无法承受这种痛苦,最终选择了死亡。但至今也未曾发现有效防治抑郁症的手段。众多研究显示,绿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焦虑和抑制肥胖等作用。然研究显示,炎症、氧化、不安和肥胖等都是抑郁症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绿茶的主要成分之一茶氨酸,可以通过人体血脑屏障(BBB),促进生产和释放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具有镇静效果,可以缓解急性压力。因此服用绿茶有可能降低或者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

  • 标签: 抑郁症 绿茶 茶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除了1例因为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严重而放弃治疗之外,其他33例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精心、全面、快速的护理是使小儿哮喘持续状态康复的前提与保证。

  • 标签: 哮喘持续状态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97.56%、家属满意度97.56%;对照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82.93%、家属满意度80.49%。结论将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及脑血管护理等,联合应用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颅脑肿瘤 精神症状 电解质紊乱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对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288例患儿随机分为A、B、C、D4组。A组术前8h禁食固体食物乳类(此后称禁食),4h在护士指导下按10ml/kg口服糖水(此后称禁饮);B组术前6h禁食,3h禁饮;C组术前6h禁食固体食物及配方奶,4h禁母乳,2h禁饮;D组为传统禁食组,即12h禁食,4h禁饮。观察4组患儿术前体温、哭闹及术中、术后发生呕吐或误吸的情况。结果D组患儿体温升高率和哭闹发生率均高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儿体温升高率和哭闹发生率均高于B、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儿术中均未发生呕吐。结论对手术患儿实施术前6h禁食固体食物及配方奶,术前4h禁母乳,术前2h禁饮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患儿 禁食禁饮 体温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7例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并以Embosphere微粒为主的栓塞材料对主要是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的疗效。结果术后3、6、12个月复查,肌瘤体积分别较前缩小33%、51%和65%;术后腹痛及盆腔压迫症状缓解、月经增多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由术前的(75.1±10.3)g/L恢复至(103.7±11.5)g/L,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采取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Embosphere微粒 血红蛋白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其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检测结果作为观察组,选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得出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进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症状发作时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1d内、2d内和3d内的缓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程度情况看,观察组的96.77%相比对照组的74.19%更佳,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偏头痛 舒适护理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份到2016年3月份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再灌注治疗延续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患者的再次灌注延续时间延迟,患者对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同。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期延误,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家属知识宣教。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治疗时间 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为心肌缺血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3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作为研究组,选同期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动态心电监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和阵次比例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发作期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幅度无差异性。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能提高监测的灵敏度,能在发作情况准确检出,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运用时间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为68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的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护理总体有效率更高。

  • 标签: 时间护理 脑出血 高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份--2018年8月份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干预组43例患者,在治疗3小时内展开;对照组42例患者,在3-6小时内展开,并且详细记录下1天、7天、14天的溶栓治疗情况对比。结果在进行溶栓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分别治疗之后,干预组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工作而言,越早(3小时内)进行治疗对患者愈加有利,同时晚期溶栓治疗也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只是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对而言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不同时间 溶栓治疗 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