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者应用持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对其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持续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气促缓解时长(2.71±0.63)d、肺啰音缓解时长(4.32±0.54)d、咳嗽缓解时长(4.13±1.12)d、发热缓解时长(1.75±0.63)d,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物质生活(82.37±8.26)分、社会功能(84.29±8.68)分、心理功能(80.20±7.56)分、躯体功能(81.07±7.41)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小儿 肺炎 生活质量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例,根据住院号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结果(1)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2)观察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炎炎症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个性化护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具有理想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溃疡患者,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在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且该组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让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好转,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个性化饮食护理 慢性胃溃疡患者 护理效果 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内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呼吸内科收治的5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各25例,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采取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咳嗽症状疗效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咳嗽症状 布地奈德混悬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疗法对儿童单眼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依据采用的单眼弱视遮盖疗法不同分为每天短时6h组和全天24h组。同时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随访监测12个月以上,对患儿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弱视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共完成监测单眼弱视患儿80例(80眼),其中短时遮盖组43例(43眼),全天遮盖组37例(37眼)。短时遮盖组治愈率62%,全天遮盖组治愈率64%,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短时遮盖组有效率88%,全天遮盖组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中,短时遮盖组与全天遮盖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全天遮盖疗法比较,短时遮盖疗法对于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相近。

  • 标签: 弱视 儿童 遮盖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不适症状理论为基础,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经历探究。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所收治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运用自创的透析症状量表对患者开展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瘙痒、疲乏、易醒、皮肤干燥等10个症状。而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钾血症、肾性骨病等疾病也影响着患者症状的困扰程度、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历中最常见症状约10种,因人口学资料不同、疾病特征各异,患者间的症状困扰程度、发生频率以及严重程度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经历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症状经历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为合并无症状脑梗死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白质病变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性别和房颤和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的出现无相关。结论老年患者的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白质病变以及高脂血症属于无症状性脑梗死疾病出现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多加注意。

  • 标签: 无症状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NMS)进行探究。方法选取72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统计NMS发生情况与NMS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NMS发生率为97.22%;不宁腿综合征、记忆困难或遗忘、恶心或呕吐、抑郁、疲劳、便秘、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5.28%、62.50%、55.56%、52.78%、43.06%、38.89%、36.12%、34.72%;NMS分数与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分级正相关(P<0.05),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中NMS发生率很高,年龄、性别、病程、H-Y分级、MMSE评分是影响NMS评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研究联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出现的胃部不适阴火症状及临床治疗,研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新方法。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导致阴火症状,需停药行中医辩证治疗,再择机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标签: 阴火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100例CAD患者中有8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根据有无伴随症状,将检测为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心肌缺血)、B组(有症状心肌缺血)。其中,A组57例(69.51%),B组25例(30.49%)。两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492阵次,A组393阵次(79.88%),B组99阵次(20.12%)。A组ST段下移的平均幅度为(0.15±0.07)mV,B组ST段下移的平均幅度为(0.22±0.08)mV。两组患者上述三项结果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前,两组各炎性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6个月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Hs-CRP、IL-6、IL-8、TNF-α)较透析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以往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继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相关症状的优质护理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2)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口腔红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3)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2±1.4天、6.9±1.6天,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疼痛是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症状,通过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患者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改善口腔红肿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患者在疼痛感减轻后,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

  • 标签: 扁桃体 切除 疼痛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部分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目前恶性肿瘤发病时间、死时间亡、生存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恶性肿瘤死亡数分析,前5位依次为肺、胃、肝、结肠、乳腺。按照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分析,生存时间最短的依次为胰腺、淋巴、食道、肝、肺。结论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恶性程度。恶性肿瘤病死率高,生存时间大多较短,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应根据大都市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 生存时间 平均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对胃脘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60例胃脘痛患者,其中3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对胃脘痛患者开展中医护理方案,患者对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较为认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整体疗效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帕金森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形式将患者分为震颤组(TD)和非震颤组(NTD),分别行PD相关量表评估。结果NTD组PD患者总NMS评分高于TD组,与性别、年龄、起病年龄、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非震颤型PD患者可能存在更多及更严重的非运动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病 亚型 非运动症状 震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体检人群的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无症状人群中选取80名参与本组研究,对所有人员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分析其结直肠息肉的检出情况,并明确其结直肠息肉的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80名无症状体检人群中,有24名结直肠息肉人员,其检出率为30%。24名人员中,有8名腺瘤性息肉人员,其比名为33.33%;有6名非腺瘤性息肉人员,其比名为25.00%;有7名炎性息肉人员,其比名为29.17%;有3名增生性息肉人员,其比名为12.50%。本组中男性息肉检出率相比于女性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症状体检人员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其发生率与性别存在明显关系。

  • 标签: 无症状 体检人群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与内镜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行胃镜检查的40岁以上患者5000例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0岁以上患者胃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51.4%,其中阳性率最高为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93.2%,其次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阳性率为62.4%、44.0%,阳性率最低为胸骨后不适,为13.7%。结论40岁以上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行胃镜检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最高(93.2%),胸骨后不适阳性率最低(13.7%)。

  • 标签: 上消化道症状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并且对此临床护理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本次收纳的60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跟踪观察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研究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本次护理过程进行护理分析,并且对其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经过治疗结合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工作,康复率明显增高,患者治愈者较多,其中54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症状减轻,1例患者仍有严重的急性肺栓塞临床特征。结论对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之后,患者痊愈率高达90%,明显的提高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有积极的意义,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备有利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咯血 首发症状 临床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导致病患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1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双腔起搏器和单腔起搏器,并且针对病患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将其分组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其中,有症状组包括72例病患,无症状组包括88例病患。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尽管无症状组中的12例病患未出现不适的现象,但是,心电图和起搏功能不正常。10例病患发生了电极脱位或者是轻微脱位起搏功能障碍(外院植入2例)。有症状组中有2例病患发生了单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4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3例发生了心房电极脱位,6例发生了轻微脱位;无症状组中3例病患的单腔起搏器电池耗尽,3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脱位,2例发生了轻微脱位。结论引发病患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不仅包括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且还有未及时进行随访与优化起搏器参数,导致起搏器工作状态不佳的原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临床症状 起搏系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与Holter监测,评估监测结果。结果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35例(29.17%);Holter检出心肌缺血74例(61.67%),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PMI)51例68.92%,SMI23例(31.08%)。其中PMI与SMI在ST段下移程度与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在上午6~10时的发作频率最高,SMI的昼夜变化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lter能够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状态,对临床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