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素质就应当是指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向、神经质、自尊等都是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应当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情绪调节是指外来的和内部的封情绪的调节和监控。不但情绪调节本身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稳定的人格特质封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调节情绪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情绪调节 心理品质 心理状态 自尊 心理健康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D量表中焦虑总评分、抑郁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3至2016年2月期间行白内障手术的43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 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讨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8±0.5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8±0.6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8±0.5分,抑郁评分为2.2±0.5分,焦虑评分为2.3±0.7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4±0.3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4±0.4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5±0.3分,抑郁评分为1.7±0.3分,焦虑评分为1.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十分明显。结论肺癌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多数患者偏向于悲观情绪。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以医生的权威视角来劝导,可以让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趋向于稳定,病情较轻患者在心理情绪上则偏向于积极,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身体康复,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心理干预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肺癌 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负性情绪是指人类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广泛包括恐惧、抑郁、焦虑、愤怒及厌恶等,主要体现为个体主观不愉快的心理维度与情绪体验。受到不良负性情绪影响人类生理、才智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严重危害其日常生活与工作。进而评估各种负性情绪的发生原因,了解其危害与影响,分析改善负性情绪的合理对策已成为纠正负性情绪、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课题。

  • 标签: 人类心理健康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状态的的影响,探究保护初产妇健康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产妇健康教育,实验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产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AS与SDS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我院收治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不良的情绪,并且能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帮助产妇能够顺利生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肿瘤化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重度抑郁发生率2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5.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抑郁的情况,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肿瘤 化疗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本文是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和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对一例男大学生情绪焦虑为主要症状进行咨询的个案报告。根据来访者的有关资料和SDS、SAS的测验结果,确诊为严重心理问题。从生物、社会及心理层面分析了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和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做了有效的干预及治疗。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及咨询后回访,证明本咨询为有效咨询。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新疆宁养肿瘤患者心理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疆肿瘤医院2015年1月—12月间接受宁养服务的的85例肿瘤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心理社会干预组(n=42)及常规宁养疗护组(n=43),对心理社会干预组在给予常规以镇痛为基础的宁养疗护的基础上,还给予团体心理社会支持活动共十次,以及个体的心理干预。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D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肿瘤患者在焦虑、抑郁、心理及躯体痛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次测评后有效数据心理社会干预组31人,常规宁养疗护组30人,心理社会干预组提示焦虑量表及DT量表在实际、交往两个维度方面得分高于常规宁养疗护组,其他如抑郁量表,DT量表的情绪、躯体两个维度方面两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可以在肿瘤患者病程中减少焦虑情绪,给予患者与他人实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与他人、亲友交往的情况,部分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但改善抑郁、整体情绪等其他状况不明显。

  • 标签: 心理社会干预 宁养肿瘤患者 心理情绪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术前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5)。结论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术前 心理护理 焦虑情绪 影响
  • 简介:本案例是1例关于高中一年级女生,由于转学至新环境,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困扰,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伴失眠的个案。经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改变错误观念,经7次咨询重建合理信念,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行为变得主动,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 标签: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问题 咨询 应用 人际关系困扰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观察对两组的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得分为(40.44±5.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80±8.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情绪具有明显缓解和改善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P I C C 置管 焦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其不良情绪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6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在48~82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其中住院时间在一周的22例,住院时间在两周的33例,住院时间超过一月的5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程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护理后的不良情绪程度显著降低。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患者不良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增加其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科患者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自我院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肿瘤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8例肺结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患者SAS评分情况。结果根据SAS标准评分,对照组37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则14例出现焦虑情绪障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 焦虑
  • 简介:摘要本文为一例情绪困扰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在本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针对消除其情绪困扰,提高其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的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逐步减轻求助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最终达到咨询目标。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通过心理咨询,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使求助者克服了考试焦虑,成功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的案例。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初三学生,独生女,身体健康,未患过

  • 标签: 例考试 心理咨询报告 情绪心理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几年收治于手术室治疗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心理状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对照组患者的VAS、SAS和SDS的评分在护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SAS和SDS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SAS和SDS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积极配合围术期相关准备工作以及术后的康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被重视和推广到临床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患者 情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