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我院从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选取了110脑梗死患者,经鉴定共有90例患者脑梗死后出现抑郁情绪。以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医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除了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方法外,还给予了研究组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用HAMD进行评分发现,两组患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用HAMD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得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两组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程度,效果比较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死 抑郁患者 情绪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减轻心绞痛患者焦虑情绪的机制,旨意在于为心绞痛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为时间段,将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60例在其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即以患者主诉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情况,以此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经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血浆检测显示,研究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ACT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较之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ACE)、血管紧张素Ⅱ水平(AngⅡ)、白细胞介素(IL)-6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心绞痛患者焦虑情绪中效果确切,不仅可缓解、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机体AngⅡ、ACE、IL-6等指标水平,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绞痛 焦虑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以5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A组,给予针对心理情绪和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另以55例患者作为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A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年白内障患者时,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情绪和并发症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心理情绪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偏头痛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寻取我院确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抑郁、焦虑程度与头痛发生天数。结果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4周、12周后,头痛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偏头痛患者不良情绪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偏头痛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心理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予以心理护理模式,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免疫功能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10例脑肿瘤患者,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心理护理,通过SAS与SD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变化。结果出院后2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DS与SAS评分均要比观察组的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延续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 脑肿瘤患者 患者家属 情绪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临床用应价值显著。

  • 标签: 急诊 心理护理 焦虑
  • 简介:许多报道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心理情绪异常,并易受环境和应激因素影响,我们应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7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进行了评估,试图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后情绪状态及心理干预需求的一般规律性。

  • 标签: 哮喘/心理学 精神卫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开展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之间,病例数共计80例,使用随机发进行分组对比,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差异。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有效的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合理情绪行为护理 焦虑 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时间段2016年10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7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焦虑情绪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应用常规护理者设定为对照组,应用心理护理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展开评估。结果对比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SAS量表、SD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结论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护理效果,建议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实施干预。

  • 标签: 结肠癌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7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7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负性情绪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观察组为100%,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负面心理状况,对患者行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牙周病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及治疗依从性受心理护理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分析心理护理实施的途径及对患者情绪、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方面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出血 情绪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应用掷骰子方式平均分组,分别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实验组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及分娩方式。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经评分确定为(30.25±6.23)分,对照组为(48.21±8.44)分,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30例产妇中,自然分娩人数为23例,自然分娩率为76.67%,对照组为12例,自然分娩率为40%,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焦虑情绪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期心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判断其疗效。方法根据精神症状的有/无将4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n=20)和非心理干预组(B组,n=20)。再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eck抑郁问卷量表(BDI)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0%,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呈负相关,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B组(P<0.05)。干预后,老年痴呆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A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理干预 老年痴呆 精神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血透期间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血透期间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并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液透析 负性情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心理护理及遵医行为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本院诊治的50位患冠心病者作为案例,把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25人,分别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与在常规护理之上加上心理护理的方法,将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情绪改变情况来比较。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明显提升,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情绪,护患关系得以提升,互相信任,在临床治疗上的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入院时准备,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结果在入院时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差异不明显,数据之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差异较大,达到了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强化患者的治愈信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 不良情绪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SAS31.64±10.07)分、SDS((32.73±10.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134.21±12.96)mmHg、舒张压((82.21±7.9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血压水平。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高血压 负性情绪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心脏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术前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术前访视 心脏搭桥术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