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 2

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曾满萍侯英兰刘向月陈庆丽

曾满萍侯英兰刘向月陈庆丽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治疗。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入院第1天(干预前)和化疗后5d(干预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治疗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关键词】心理干预;化疗;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

多数癌症患者需要行化疗,而化疗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加上癌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甚至终止化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均为首次接受化疗患者并被告知真实病情。所有患者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化疗前没有引起焦虑、抑郁等严重的疼痛或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形式、性格类型、肿瘤分类、患者Karnofsky评分及化疗方案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并填写SCL-90测评表。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1天由我科心理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介绍需要常规检查的项目、化疗的目的、讲解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饮食注意事项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干预手段:(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3)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4)鼓励家庭、社会支持,让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5)耐心疏导: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6)进行放松疗法:开导患者减轻思想压力,增强适应性,多听音乐、看电视、避免外来精神刺激。

每例每次心理干预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1.2.2评价工具

①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调查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2]。②采用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来衡量焦虑、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2.3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干预前)和化疗后5d(干预后)在心理治疗小组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评分,量表使用统一指导语,先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然后让患者自行填写。

1.2.4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版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和多组间比较,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平均得分1.53±0.33分,对照组平均得分1.78±0.43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天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评分的比较(±s)

表2心理干预前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干预前后两组比较①P>0.05,②P<0.05;组内干预前后比较③P<0.05,④P>0.05

3讨论

癌症对人不仅是躯体上的创伤,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创伤。在癌症的诊断治疗过程中,90%以上患者有各种心理反应,如烦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最后出现抑郁,而癌症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可加重化疗副作用,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不良影响[3-5]。因而,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化疗的耐受性都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根据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特点设计出了一份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疏导、解释、支持、同情、鼓励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自己的病情,并通过松弛训练、音乐疗法等让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相似的情况下,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障碍程度显著降低,负性情绪减少,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稳定癌症患者的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躯体状态的影响,从而增强化疗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张付全,唐秋萍.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70-772.

[2]张丽辉,高晰,刘旭涛.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04-2605.

[3]Fialka-MoserV,CrevennaR,KorpanM,etal.Cancerrehabilitation:particularlywithaspectsonphysicalimpairments.JRehabilMed,2006,35(4):153-162.

[4]PlunkettTA,ChrystalKF,HarperPG.Qualityoflifeandthetreatmentofadvancedlungcancer.ClinLungCancer,2007,5(1):28-32.

[5]娄书花,郝玉凤,马冬萍.心理治疗对癌症化疗患者焦虑及胃肠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