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情绪影响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情绪影响的分析

刘丹吴静王彩英张映铭

(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讨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8±0.5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8±0.6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8±0.5分,抑郁评分为2.2±0.5分,焦虑评分为2.3±0.7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4±0.3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4±0.4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5±0.3分,抑郁评分为1.7±0.3分,焦虑评分为1.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十分明显。结论:肺癌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多数患者偏向于悲观情绪。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以医生的权威视角来劝导,可以让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趋向于稳定,病情较轻患者在心理情绪上则偏向于积极,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身体康复,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心理干预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肺癌;情绪;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28-02

肺癌的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已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同时也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肺癌的发病、发展、转归等与心理社会因素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2]。因此,在对肺癌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下文将针对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情绪的影响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肺癌患者总计130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本组患者总计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41岁,年龄最大者7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2.2岁。观察组:本组患者总计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最小患者40岁,年龄最大患者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9±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干预如下:首先,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主管医师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家属的倾诉等等,与患者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向患者介绍肺癌的各种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理念,多向患者列举与患者自身情况类似的病例,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其次,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自身情况等,安排良好的运动锻炼、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其他疾病的威胁[4]。同时,要纠正患者的睡眠障碍,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要求患者远离吸烟群体。第三,对患者实施药物干预。肺癌患者在情绪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部分患者会存在明显的焦虑症、抑郁症,此时仅仅凭借主观的方法无法较好的完成干预,此时对患者实施药物干预:地西泮2.5mg治疗,每天用药3次;配合实施氟西汀20mg治疗,每天用药1次,促使患者在双重干预下,将情绪稳定,减少胡思乱想[5]。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肺癌患者,均实施SCL-90量表测试,分析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相关数据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所示。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8±0.5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8±0.6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8±0.5分,抑郁评分为2.2±0.5分,焦虑评分为2.3±0.7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4±0.3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4±0.4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5±0.3分,抑郁评分为1.7±0.3分,焦虑评分为1.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十分明显。

3.讨论

肺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倘若没有及时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则很容易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威胁,间接增加了死亡率。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肺癌疾病本身就是应激源,其会导致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比较突出的在于患者交感神经激活、炎性反应增强等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一些心理疾病产生诱发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情绪明显较对照组稳定(P<0.05),由此可见在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情绪偏向于稳定。医生实施心理干预过程中,更加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同时患者也更加倾向于得到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多数患者偏向于悲观情绪。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以医生的权威视角来劝导,可以让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趋向于稳定,病情较轻患者在心理情绪上则偏向于积极,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身体康复,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心理干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亮,谢敬聃,胡毅,李方,白莉,杨俊兰,焦顺昌,林琳,黄玉荣,令狐锐霞.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情绪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5,(20):2953-2956.

[2]王素文,陈凯,张成,马银军.结构性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和谐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3):108-110.

[3]汪春雨,汪志美,王秋临,施玉梅,邓本敏.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750-3751.

[4]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30):151-154.

[5]李庆安,许晓琼,杨新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09):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