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应用广泛。对蟾酥采集和初加工中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概述,以期为中药产业中蟾酥的采集和初加工规范化提供思路和指导,确保蟾酥药材的安全、稳定、有效、可控。

  • 标签: 蟾酥 采集 初加工 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血液检验中标本采集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科就诊于2019年8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87例体检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检查者是否采用护理干预分组,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体检者45例)、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体检者42例),观察两组体检者血液检验结果误诊情况、检查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体检者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环境满意评分、专业满意评分、舒适度满意评分、整体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体检科标本采集体检者护理干预,可以避免误诊,提高体检者整体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标本采集 体检科 护理干预 误诊情况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所采集舌图像的色差校正方法,为舌像颜色准确定量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将尼康D70610万像素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分别设置于自动白平衡(未校正)和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模式,拍摄麦克贝斯24色色卡5种红色类色块和154例舌象,应用NIKONCAPURENX1.0.1软件对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拍摄的图像进行软件校正:通过色差值计算、Imatest软件测试、人工判读比较三类图像(未校正、硬件校正、软件校正)的色差情况。结果:色差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软件校正三种方法中,软件校正图像的总色差值最小;Imatest软件测试结果提示软件校正图像的色差最小;人工判断结果提示,软件校正的舌像颜色与实际舌象的颜色最为接近,符合率最高。结论:室内自然光条件下采集的舌像通过软件校正后,颜色还原真实。该方法操作方便,有着良好的中医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自然光 舌像色差 校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到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VCT门诊咨询并自愿接受 HIV检测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前后共计 404例(排除经接诊医生判断不属于 HIV感染高危人群,不需要进行 HIV检测的 16例),通过收集品管圈活动前后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合格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采集血液样本的合格率达 99.1%,受检者不满意率下降到 7%,两者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的 92.2%, 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中应用效果明显,与传统操作方法相比,受检者不满意率明显下降,血液样品合格率显著提升,保证了血液标本质量和血液样品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CT) 血液样品采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到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VCT门诊咨询并自愿接受 HIV检测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前后共计 404例(排除经接诊医生判断不属于 HIV感染高危人群,不需要进行 HIV检测的 16例),通过收集品管圈活动前后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合格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采集血液样本的合格率达 99.1%,受检者不满意率下降到 7%,两者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的 92.2%, 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 VCT门诊患者血液样品采集中应用效果明显,与传统操作方法相比,受检者不满意率明显下降,血液样品合格率显著提升,保证了血液标本质量和血液样品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CT) 血液样品采集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