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来探讨对不合格事件进行因素分析并实施干预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160例样均来自2020.10——2021.11之间,均为我院随机抽取的儿童入园体检中的儿童血液采集标本,于2021.5月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干预措施,即为将2020.10至2021.4之间未实施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标记为实施前,将2021.5至2021.11之间实施了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记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结果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更高,组间相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核酸采集点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4月至 6月间,门诊核酸采集点中接受检测的 683例受测者,以受测者采集窗口为分组基础,第一窗口受测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第二窗口受测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各组不同护理服务差异性。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护理后采集依从性及 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35( 97.68) %、 338( 98.54) %,显著优于对照组采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302( 88.82) %、 300( 88.24) %, P< 0.05。 结论:门诊核酸采集点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受测者焦虑情绪,提高核酸采集过程中受测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优质护理 核酸采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集体静脉血采集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回顾我院体检中心 2018年 1月至 12月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通过归因分析和风险识别,采用一系列风险管理方法。观察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体检对象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检查中心 静脉采血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本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规范化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最大层度上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 规范化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血生化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受检者中选取检验结果异常与临床不符者60例,对这些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分析并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重新采样复检,初检复检共120份检验标本,统计分析两次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对初检和复检共120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分析血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标本溶血导致结果异常的占40.0%,显著高于餐后抽血、抽血量少、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输液同侧抽血及其他因素(P<0.05)。重新采样复检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验结果与溶血标本的初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空腹血糖值(FPG)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UREA)、甘油三脂(TG)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餐后抽血及输液后同侧抽血等因素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应严格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各个环节,并对检验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复检,以提高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结果异常 溶血标本 质量控制 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