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424-02摘要视黄结合蛋白,在体内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维生素A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肾脏疾病中视黄结合蛋白检测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视黄结合蛋白的检测和特性以及其在肾脏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黄 A醇结合蛋白质类 肾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视黄结合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尿蛋白定量。将9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DM1组(A组)46例,本组患者尿蛋白量<150mg/24h,DM2组(B组)46例,本组患者尿蛋白水平为150~300mg/24h;另选对照组(C组)46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视黄结合蛋白(R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B组血清RBP、hs-CRP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血清RBP、hs-CRP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中血清RBP、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RBP、hs-CRP水平均是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敏感指标,两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6例转移性乳腺癌应用紫杉联合顺铂化疗发生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失败的转移性乳癌 联合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血白蛋白联合甘露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甘露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人血白蛋白联合甘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出血脑水肿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联合甘露治疗的效果较佳。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甘露醇 脑出血脑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对糖尿病并发症早期诊断的意义,为控制及延续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尿MALB、酶法测血糖和RBP、亲和层析法测HbA1c。对1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尿MALB、血清R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bA1c水平越高,尿MALB及RBP水平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血清RBP含量与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HbA1c浓度越高,尿MALB及RBP浓度水平也越高。尿MALB及RBP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结合蛋白(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常熟市属医院7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者6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sRBP、尿视黄结合蛋白(uRBP)、BUN、CRE、sß2-MG,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病患者的sRBP的结果(88.25±29.82),对照组(49.56±15.26),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是评价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重要参数。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结合蛋白在肾功能早期损伤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2例肾功能伤患者血清视黄结合蛋白的表达。其中肾病综合症51例,慢性肾衰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4例,慢性肾盂肾炎25例。分析各组患者血清视黄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球肾炎URE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肾脏患者sRB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症、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患者Cr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视黄结合蛋白是评价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良好指标之一。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肾功能 血清 早期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耐药复发卵巢癌的价值。方法:2019.05至2021.09,纳入晚期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52例根据抽签法分到参照组、试验组,均26例。依次采取普通型紫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探究2组用药价值。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1年内生存率更优异,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耐药复发卵巢癌,可提高患者1年内生存率。

  • 标签: 卵巢癌 晚期 耐药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与紫杉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效果差异。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观察组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对照组实施紫杉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对比化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率比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发性卵巢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紫杉醇脂质体 奈达铂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栓前、栓后2h及24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HI组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后2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栓前,栓后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二脱水伊地双甲磺酸酯(DMDAI-L)对HL-60细胞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分别测定不同剂量DMDAI-L对HL-60细胞的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HL-60细胞Bax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药物(2.5μg/ml、5μg/ml、10μg/ml)干预HL-60细胞48h后,Bax蛋白相对表达(0.59±0.02、0.90±0.09、1.07±0.03),正常对照组为(0.32±0.03);各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DAI-L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DMEDAI-L HL-60 免疫细胞化学法 western blot Bax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治疗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在分组上,将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视为一组,未出现的视为另一组。对比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从数据可见,恶化组患者在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上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在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上则高于对照组。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等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高水平的血清白蛋白可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治疗患者加强保护,当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时候,则说明预后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清白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白藜芦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白藜芦对p21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白藜芦明显上调p21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白藜芦能明显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21和p27的表达,对细胞周期进行负向调节有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胆管癌 增殖 p21 p27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甘露联合白蛋白及呋塞米治疗脑外伤(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以50例脑外伤(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甘露联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添加白蛋白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甘露醇 白蛋白 呋塞米 脑外伤(脑出血)后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栓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血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纤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纤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血,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4例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共2~4个周期。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4.17%),部分缓解(PR)13例(54.17%),疾病稳定(SD)3例(12.5%),疾病进展(PD)7例(29.17%),有效率(RR)为58.33%(14/24),疾病控制率(DCR)为70.83%(17/24)。毒副作用主要为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8.33%。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化疗 转移性乳腺癌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56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8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观察组,n=28),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n=28),对不同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缓解率指标100.00%(28/28)高于对照组患者71.42%(20/28),(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高血压、蛋白尿、头痛、头昏、血小板减少等发生率7.14%(2/28)低于对照组28.57%(8/28),(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难治性乳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木糖最早在芬兰被发现,它是从白桦树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口感甜而清凉,不会产生引发蛀牙的酸性物质。因为不会产生引发蛀牙的酸性物质,所以现在世界各国牙医学会都积极推荐使用木糖含量占50%以上的产品。在芬兰,市场上有很多含有木糖的糖和医药品,其中口香糖市场上100%的都是木糖口香糖产品。乐天中国2002年推出木糖口香糖,源于韩国乐天和日本乐天,因为防止蛀牙的效果很好。所以在中国也推出木糖产品,瓶装的口香糖是2003年正式推出的。

  • 标签: 医药品 牙医学 酸性物质 白桦树 口腔保健知识 磷酸氢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