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吴建伟

吴建伟(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424-02【摘要】视黄醇结合蛋白,在体内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维生素A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肾脏疾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和特性以及其在肾脏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视黄A醇结合蛋白质类肾疾病

1968年Kanai等首次分离发现了RBP,1971年Berggard和Peterson在尿中将其分离出来。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为特异转运蛋白,在血中维生素A起着重要的作用。RBP的蛋白是低分子量,能由肾小球自由滤过,近端肾小管几乎完全重吸收,其在血尿中的含量变化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

一、RBP的生理功能和理化特性

RBP是一种单一肽链蛋白质,有一个结合一分子,含有184个氨基酸残基和3个二硫键,全反式视黄醇的结合点。RBP的分子量为21000,半衰期约为3-12小时,它的沉降系数2.13-2.30,在体内每天公斤体重5mg的合成率[1]。RBP是肝脏内合成,在受到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后分泌出来,释放入血后与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ransthretin,TTR)、视黄醇(retinol,ROH)按照1:1:1的比例形成三元的复合物。应严格按照视黄醇的调控分泌入血的RBP量。RBP受体在不同细胞组织的分布变化很大,其与RBP结合力也不一致。在肠、肝、脾分布的受体有特殊的结合能力,在视网膜色素胎盘、上皮细胞、骨髓、肾脏其受体具有较高的结合力。不同组织的RBP受体分布与VitA在不同组织的功能、代谢要相一致。ROH与RBP结合,从肝储备区将ROH转运至肝外的靶组织。在对肾脏髓质、皮质受体的研究中,Smeiand等发现分布在皮质的几乎有特殊的结合力的受体[2]。

二、RBP在肾脏的功能性代谢

血清RBP结合VitA通过滤过肾小球部分。Usdda等研究发现RBP肾小管的重吸收发生在S1、S2段并发现了RBP免疫反应物质在这两段的溶酶体。Marinos等发现RBP-VitA复合物介导的胞吞通过megalin(gp330)作用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只是跨细胞转运通过近端肾小管,而并没有溶酶体转运到胞内降解[3]。他们也发现一些RBP降解在近端肾小管细胞,并且这一转运过程几乎不受megalin(gp330)竞争者影响。

三、RBP测定与肾脏疾病

1.RBP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近来国内外学者通过监测尿RBP做了一些研究来反应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敏感性的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就会出现,都认为肾病综合征尿中小管损害标志物可能是不敏感激素治疗的危险因素。

Sessos等[4]调查了3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周,在前后激素治疗中,尿RBP和β2-MG变化的情况,病人所有的强的松用量1-1.5mg/kg,经过研究发现在不敏感激素治疗组的尿β2-MG和RBP明显高于敏感激素治疗组,随着疾病好转敏感激素组的尿β2-MG和RBP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在不敏感激素组尿β2-MG>3000mg/g.Cr和RBP>4000mg/g.Cr。所以说分析多变量结果证实其激素的敏感性越差则尿RBP越高。

Masroiasnni等在研究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患者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的表现,这些患者尿RBP水平正常在治疗前,对激素治疗大多数有反应[5-6]。在激素反应组治疗前尿RBP升高的是个别病人,治疗期间的人RBP水平是正常的。有不正常高尿RBP的病人,其在治疗期间水平仍不正常,对激素治疗无反应。Mastroianni研究了23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表现为微小病变的尿RBP偏低的病理,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肾炎的膜增殖性的尿RBP偏高。由我们医生经过10年的跟踪随访149例患者,认为疾病恶化进展的标志是,高水平的尿RBP能鉴别患者有进展性肾功能减退并且尿RBP>1mg/L。

2.RBP与肾小管疾病

有报道关于抗生素、二氧化硅、除草剂、汞、铅及各种混合的有机溶剂,在引起亚临床肾小管功能改变前,众多调查表明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一项可靠指标就是尿中RBP排泄量增加。Nortier等在对接触镉的职业工人的调查中发现,用尿RBP检测职业人群环境接触镉引起的肾小管功能损害有价值。尿镉<1.2ug/g.Cr组、1.2-2.2ug/g.Cr组、2.2-5.2ug/g.Cr组和>5.2ug/g.Cr组对应的尿RBP几何均值,分别为82(27-217)ug/g.Cr、12(38-731)ug/g.Cr、132(49-1150)ug/g.Cr和594(12-119000)ug/g.Cr。研究标明镉引起的蛋白尿是不可逆的,目前对1000ug/g.Cr以上的意义已明确。Bernard等指出1000-10000ug/g.Cr表示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小管蛋白,并且还有可能加速GFR随年龄的下降。大于10000ug/g.Cr表示有明显的镉性肾病,通常伴有GFR的下降[7-10]。

3.RBP与其他肾脏疾病

Bang等24小时对56例患者转铁蛋白、尿中白蛋白、RBP、IgG的排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分为3组: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白大衣组、高血压组。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的尿RBP明显增高,高血压白大衣组无升高[11]。主要引起肾小动脉病变的是高血压性肾损害,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造成肾小管、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尿中RBP的监测对肾小管损害程度以及临床掌握高血压组患者有意义。

肾小球是肾小体的供血来源,缺血对其来说更敏感,肾小球功能受损多晚于肾小管。Jacsoni等研究正常人血中RBP的代谢和慢性肾衰(CRF)患者,RBP的分析提纯发现有全长的RBP、CRF[12-13]。患者血中有成对的RBP带,去掉了C端亮氨酸的两个RBP1和去掉C端亮氨酸的RBP2。VitA-RBP2R、BP2在大量增加在CRF患者血清中,而血清浓度低是在健康人身体中的。认为这种在细胞内发生修改后释放入血的RBP2在健康人的肾脏被清除,在CRF患者血中的异常增多,还不是十分清楚它的作用。而在CRF患者血中积累,可能在健康人VitA发挥再循环的作用[14]。

四、总结

尿RBP与β2-MG、NAG等均能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的蛋白质,前者在其监测的过程中,具有在尿中较稳定且影响因素少的特点,高敏感性等特性。最近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近端肾小管的可靠标志物尿RBP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药物疗效及预后判断之间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相关性,尿RBP越来越多的作为肾小管的标志物。但研究范围多局限在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中。其中具体的作用机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15]。

参考文献

[1]周伟民,徐卓群,秦振乾,袁雪峰,芮桦.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35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06).

[2]MarinoM,AudrewsD,BrownD,etai.JAmSocNephroi,2001;12(4):637~48.

[3]DonadioC,LucchesiA,ArdiniM,etai.JPharmBiomedAuai,2001;24(5-6):835~42.

[4]VerpiankeAJ,LenmmensMH,HerberRF.JOccupEnvironMed,1999;41(1):11~16.

[5]]谢玉婷,汪年松.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6).

[6]彭涛,张磊.血清CystatinC在老年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01).

[7]GiannaMK,SoniaKN,MarceioSS,etai.Nephron,2000;86:109.

[8]LastroianniKG,Nishidask,etai.Nephron,2002;90(4):424~31.

[9]HongCY,ChiaKS,LingSL.JDiabetesCommpiications,2000;14(5):259~65.

[10]]杨俊钧.肾脏疾病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10,(21).

[11]甄景琴,张文云,郭瑞军,殷春霞,李莉.超声诊断自发性肾周血肿1例[J].临床荟萃.2005(02).

[12]陈昕,彭波,陈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与钙化抑制物[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01).

[13]GuyJM,BrammahTB,HoitL,etai.AnnCiinBiochem,1997;34(pt6):668~74.

[14]赵闫福堂,介民强,刘波,苏宝凤,吕晓莉.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脏改变中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7).

[15]杨发奋.脂联素与慢性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概况[J].右江医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