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一.审美的生成及发展在中国,意象理论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代的《山海经》中,“触象而构”的神话意象就已触及“象”及其虚幻性质了。而其后的老庄哲学和美学中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不是指客观事物的实象。

  • 标签: 审美意象 《山海经》 意象理论 上古时代 神话意象 老庄哲学
  • 简介: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传统,特别是雕塑艺术传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他出生于川北的农家,生性朴实、宽厚、任劳任怨,为人豁达大度而不较个人得失,情感细腻而丰富,禀赋高迈而聪慧过人,横溢的才华在雕塑、书法、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精彩的呈现,尤其以重大历史题材、纪念碑式的大型创作和深邃的学术见解,以及独到的教学思想而为当世所称誉。2015年是叶毓山先生的八十华诞,也

  • 标签: 雕塑艺术 聪慧过人 审美意象 艺术传统 重大历史题材 情感细腻
  • 简介:风狮爷崇拜是闽台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本文通过分析风狮爷在闽台地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揭示风狮爷信仰的民俗内涵,并从造型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等方面对风狮爷雕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风狮爷 闽台文化 造型艺术 审美
  • 简介:米芾崇老庄、尚晋风,同时受到苏东坡等同时代书家的影响。本文认为米芾书法审美中呈现出自然超逸、简约玄淡等特点,其书法实践高度体现了'理性自由'的审美趣,一定程度上与老庄哲学思想相契合。

  • 标签: 米芾 行书 老庄思想 审美
  • 简介:本文试从美学的视角,提炼出"观物取象""虚实相生""摹情写意",这些体现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质与思想的概念,并试图将宋代山水画的艺术观、艺术手法、审美追求等进行一番归纳与推理。

  • 标签: 宋代山水画 审美 观物取象 摹情写意 虚实相生
  • 简介:本文基于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中的"人文"旨趣、独特章法和线条之美,探讨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的独特审美蕴。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中呈现出的人文精神、传递的章法和线条美感基于他遵循师法自然、奇偶成趣和会通之韵之审美蕴,从而成就了他独特的美学范式,其绘画篆刻艺术背后蕴含的思想、审美趣味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 标签: 齐白石 绘画 篆刻 审美
  • 简介:中国现当代艺术如瞬息万变的20世纪一样,美意朦胧,形态万千,无法用统一的审美尺度衡量。而艺术家的自主地位并不取决于对东方传统和西方当代艺术的接受程度,而在于艺术语言在视觉中的运用。在艺术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的今天,绘画媒材已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与广阔空间,使艺术语言的解构和重构有着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 标签: 中国 当代艺术 视觉审美 艺术语言 20世纪 接受程度
  • 简介: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江南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本文从审美义上着手,对江南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

  • 标签: 江南古典园林 自然 理水艺术 审美意义
  • 简介:书法意象审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当然要从文字起源说起。运用大量史实,论述文字与书法的关系,与书法从诞生.发展到兴旺的全过程,最终得出书法意象审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沿着由质朴到工美,进而追求法度森严,与意趣盎然。表现个性这一道路向前发展的。

  • 标签: 文字 书法 古质 工美 意象 审美
  • 简介:审美识是人类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自主状态,受客观存在和观念因素的影响与牵涉。商周青铜器的审美识牵涉一条历时性和精神性的文脉遗绪,包含造型本体和精神意象,暗合主体认知及客观存在,显现先民对生命宇宙、生存环境的朴素认知与物化观照。

  • 标签: 商周青铜器 审美意识 中国美学 反观 主体认知 活动过程
  • 简介: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佩戴和制作精美装饰品的人类之一。从古至今,他们对装饰品的热爱是执着的。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人们就十分注重装饰仪表。摩亨佐·达罗等印度河文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佩饰,其种类很多,有手镯、脚铃、臂镯、项链、耳环、腰带等;且材质各异,有普通的陶土,也有珍贵的宝石。随着时代的进步,装饰品也不断发展,品种和名目激增。到了吠陀时代,仅《利论》中提到的项链就多达十几种;笈多

  • 标签: 佩饰 古印度人 审美意趣 印度河文明 腰带 装饰品
  • 简介: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自然是人类永恒的知己。在与人类始终的相伴中,自然不仅向人类提供了永恒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从人类和其个体的童年开始,自然就在造就着人类审美的心灵,并在未来审美识的发展中更加深入地对主体心灵发生作用。

  • 标签: 审美意向 美术作品 造型特征 审美心理 解读 人物
  • 简介:<正>《试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识》(载《美术》1982年第1、5期,下简称《试论》)的“导言”称:作者“试图以现代艺术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绘画的早期表现”,揭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识。”但是,通观全文,我们对文中借以进行推理的最基础的概念——艺术的“抽象”究竟是什么却一无所知。由于在这块全文的逻辑基石上的混乱,导致对儿童心理学牵强的误用。这样,这座大厦不可能给我们一种科学逻辑方面的信任感,剩下的只是在基础概念内涵不明的情况下搬弄资料进行思辨推理,

  • 标签: 审美意识 古典绘画 儿童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中国绘画 概念内涵
  • 简介:意象油画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上的独特。画一朵荷花,并不是仅仅告诉你这是一朵荷花;绘一片竹林,也不仅仅告诉你那是一片竹林。要你通过想象,诗意的想象,思考这荷花、竹林更深层次的意象含义。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想象是一个必备素质,并且这个想象是建立在诗意的基础之上。

  • 标签: 意象油画 思维 形式
  • 简介:一、教学分析及意图江南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无数的文化人士曾以画来形容它,可见这个非同凡响的意象地方的独特神韵。让小学中高段的孩子感受这种独特的诗意美、意象美、概括美是我们美术课需要建立的一种审美教育。

  • 标签: 意象美 江南 教学分析 诗情画意 文化人士 审美教育
  • 简介:中国古代雕塑依循"一天人""合物我"的审美模式产生了与西方写实主义模式截然不同的意象性造型.这种意象性造型表现的是精神世界的景象,重在神似,富有观念性.作为中国古代雕塑的经典作品,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的意象审美特征具有典范意义.本文通过对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深入分析,试图阐释其意象审美特征,并进一步探索意象审美模式对于中国雕塑艺术的特殊意义.

  • 标签: 霍去病墓 石雕 意象 审美
  • 简介:在中国诸多传统艺术作品中,运用意象审美,步步创新,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创新史;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一条艺术长河。在中国画创新中坚持不失笔法,正如在戏改中坚持“不失耳音”一样的重要。如果把京戏改为京腔、京味全无,吐字发声特点和表演程式全无,也就是耳音全无,京戏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中国画笔法、墨法等特有的条件与味道去掉,也就是中国画的“耳音”全无,中国画也就

  • 标签: 中国画 笔法 意象审美 创新 中国美术史 吐字发声
  • 简介:2017年12月7-10日,在迈阿密海滩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展出了大量优秀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电影及限量艺术品等。作为巴塞尔艺术展上大型艺术品的舞台,“2017瑞士巴塞尔艺术展”的“意象无限(Unlimited)”展区挑战了传统艺术展会的形式及规限,展出别具前瞻性的艺术作品,包括大型雕塑、大型装置、影片放送及现场表演等,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艺术体验。

  • 标签: 现当代艺术 大型装置 大型雕塑
  • 简介:在中国当代绘画情境里,"意象"之词成为油画界的热门议题。对它的认识,不仅被众多画家们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实践,连理论界也在不断地针对其美学意义,加以研究和鼓吹。作为实践者,对"意象"的诠释将会如何?我们七位同道在一次聚会中,因对其涵义的争论,遂萌生合作办展的意向。我们以"即兴·7人话语"为学术主题的艺术作品展,即是在这种情形下得以

  • 标签: 意象 中国油画 研究与实践 尝试 民族精神 中国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