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职务行为,指公务人员根据法律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行为。既包括基于法律直接规定所实施行为,也包括基于上级职务命令所实施行为。本文针对学术界对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根据和标准进行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标准,应具备命令来源特定性、命令形式合法性、执行主体合法性、主观善意、执行行为客观合法以及目的与手段相应性等六个方面的要件。

  • 标签: 职务行为 正当化 根据 履行职责 执行行为 公务人员
  • 简介:正当化事由与免责事由进行区分,可以更为精确地表述行为性质,而且,这还是当前“双轨制”处罚体系适用前提。但是,形式标准说、必要防卫标准说和伦理说等都难以划分两者,最终只能根据法益保护“基本规范”揭示两者不同。免责事由为裁判规范,其之模糊性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基本规范消极要素正当化事由系行为规范,其之判断应坚持客观主义立场;有些辩护事由具有双重性,既能阻却部分违法,也能阻却部分责任。坚持两者分立,不违反禁止多重评价原则。

  • 标签: 正当化事由 免责事由 民法 刑法 责任
  • 简介:1997年1月上旬,王某等人在被告叶某开设饭店吃饭后未付钱。数天后,王某等人路过被告人饭店,被告人便向其催讨,王某认为有损其声誉,于同月20日晚纠集郑某等人到该店滋事,王某用鱼头击打被告人,被告人拔出随身携带刀反抗,王某等人即逃离,被告人叶某又...

  • 标签: 正当防卫 被告人 不法侵害 司法实践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被害人
  • 简介:侦查讯问在侦查活动中具有特殊功效。基于权力立场设立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却在侦查实践中一直失败,而从权利立场构建遏制侦查讯问权滥用制度也在实践中总是失灵。在追问侦查讯问正当性过程中发现,只有分解侦查讯问权形成“权力对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借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对权力”抑制机制,才能使侦查讯问权得以正当地运行。

  • 标签: 侦查讯问 正当性 制约机制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被告人精神病鉴定权赋予了司法机关,当事人只能向司法机关申请鉴定而无权自行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提交法庭。这种鉴定体制有违“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对等原则”、“中立原则”等正当程序原则,未来可借鉴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精神病鉴定合理因素,将精神病鉴定权赋予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并规定在当事人自行聘请鉴定人进行精神病鉴定时,负举证责任。

  • 标签: 正当程序 精神病鉴定 体制 构建
  • 简介:论脱逃罪主体齐文远刘代华修订后刑法第316条第1款规定:依法被关押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规定与原刑法第161条规定脱逃罪罪刑规范在主体条件上有无差别,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修订后刑法,构成...

  • 标签: 脱逃罪主体 犯罪嫌疑 被告人 新刑法 新刑事诉讼法 适用法律
  • 简介:积极一般预防理论着力法律忠诚意识培养,强调规范有效性的确证,申彰秩序信赖稳定预期,致力社会同一性维系,力图通过刑法规范明文宣示和刑罚适用惩罚教育,导引守法善行,贬抑违规恶径,实现规范认同。然而,积极一般预防以刑罚强制惩戒作为教育公众遵循刑法,学习守法善行手段,又不可能彻底撇离威慑,陷入威慑与认同正当性纷扰之中;积极一般预防以法忠诚意识训练为内容,而未能触及规范本身善恶性质甄别,陷入忠诚恶法正当性危机;积极一般预防凸显刑罚惩戒对公众规范意识唤醒,抨击威慑刑对人工具利用,无从实质改变积极一般预防将人作为预防公众犯罪工具性效用,陷入工具正当困境之中。因此,刑法知识转型需要对积极一般预防理论保持应有的警醒与反思。

  • 标签: 积极一般预防 刑罚正当性 理论构造 规范意识
  • 简介:实行行为是实施刑法分则类型性规定具有侵害法益现实危险性行为。除部分具有教唆性质行为因刑法分则例外规定而具有实行行为性之外,对于大多数教唆行为而言,形式上不具有构成要件定型性,实质上不具有侵害法益现实危险性,其必须依附正犯实行行为才能实现对法益实际侵害,因而其本质上属于加担实行行为共犯行为。将教唆行为定位为实行行为见解不仅有违实定法规定,而且有消解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概念区分之虞,显然有悖于共同犯罪基本原理。

  • 标签: 教唆行为 共犯行为 实行行为
  • 简介:共罚事后行为并非当然“不罚”,而是与前行为一道进行了“共罚”。共罚事后行为是包括一罪。在刑法对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事后行为只能存在于状态犯中,即成犯和继续犯无其存在空间。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前行为之后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实施事后行为,可能属于共罚事后行为行为人仅参与事后行为,主行为事后行为属于共罚事后行为,但行为人仍可就事后行为之罪,成立共同正犯、帮助犯或教唆犯。本犯教唆他人实施事后行为,也可能成立共罚事后行为

  • 标签: 共罚的事后行为 本质 诉讼时效 状态犯 刑事责任能力 共犯
  • 简介:<正>制定反贪污贿赂法,是廉政建设法制化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部系统完备反贪污贿赂专门法律,必然涉及惩戒妨害司法行为问题。本文从强化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措施必要性,完善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法律规范设想等方面,略抒管见。一、反贪污贿赂实践需要完善和强化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措施首先,从反贪污贿赂斗争中妨害司法行为严重性看,必须进一步强化惩

  • 标签: 司法行为 反贪污贿赂法 妨害行为 贪污贿赂案件 司法机关 重大决策
  • 简介:对盗牌索钱行为刑法评价,有盗窃罪、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敲诈勒索罪等几种观点。基于盗窃罪、敲诈勒索罪、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构成要件理论,运用法律解释方法进行详实分析和讨论,论证出此种行为既可构成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亦可构成敲诈勒索罪。并基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充分评价原则,运用牵连犯理论,对敲诈数额达起刑点应实行二罪并罚。

  • 标签: 盗牌索钱 盗窃罪 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 敲诈勒索罪 牵连犯
  • 简介:我国传统过失犯理论无力对抗片面地从危害结果引出处罚要求,具有鲜明结果归责倾向。引进"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这两个概念,虽然有助于使过失心态认定更为精确,但显然不能彻底解决传统理论上述问题。要实现过失刑事责任范围合理限定,必须借助"过失基准行为"这一理论工具,在过失犯认定过程中赋予"行为"以实质作用。过失基准行为则是指包含法不容许危险行为

  • 标签: 过失犯 过失心态 过失基准行为
  • 简介:加强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建设,既要制订科学刑事诉讼法,也要树立正确刑事诉讼程序观念,否则刑事诉讼法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纸面上立法与行为司法相背局面。目前,各种违背刑事诉讼程序司法行为禁而不止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法律文化角度看,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程序法 实体法 程序行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面对近年来呈高发态势经济犯罪,我国从立法到司法实践中,都对这类犯罪给予了高度重视,集资诈骗罪作为该类案件典型代表,在定罪量刑上频现争议。从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对于这类犯罪定罪标准不明确,量刑依据模糊现象发人深省。民间集资行为是以民间借贷合同关系为基础,对于这种行为如何能够成为集资诈骗罪,是一个从民事行为到刑事犯罪过程,因此,从民法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刑之间在该罪认定上区别和衔接,并提出完善相关建议。

  • 标签: 民间集资 集资诈骗罪 意思自治 民刑衔接
  • 简介:虽然民法与刑法分属不同法律部门,但是现实生活中人行为往往会将民法与刑法牵连起来形成民刑交叉案件。刑法、民法作为法律体系内不同部门法,因其不同考察角度,不同规制方式,乃至不同价值位阶追求,导致少部分案件中出现表象矛盾。民法上表见代理是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设计,但是在具体案件中表见代理成立与否往往直接影响到对所涉犯罪行为性质判断。为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刑法和民法基本理论,对案件作出符合法律规范判断。

  • 标签: 民刑交叉 表见代理 外观主义
  • 简介:一、基本案情2000年6月底,北京金古东科贸有限公司职员战某在本公司电脑上伪造了"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印章,以新浪网名义,在网上向几百家集团、企业发送电子邮件,其内容为:新浪网将建立一个名称为"超级站点搜索"搜索引擎,服务项目包括:"限制登录站点数量,为访问者发布由公司写电子邮件,限制登录站点级别,建立快速预览窗口,为广告赞助者提供小型广告服务,包括滚动字幕,赞助标志等(广告标注服务收费每天五元,申请该服务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登陆该网站每月收取维护费二十元,申请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并称该引擎登录维护权已转让给北京金古东科贸有限公司,要求客户将广告费、维护费费用寄到"北京金古东科贸有限公司"帐户上.

  • 标签: 信息意图 利用网络合成 印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