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中韩渔业协定》与《中越渔业协定》在内容上不乏相似之处,如协定水域和渔业管理制度两者近似,两协定还建立了各自的渔业联合委员会,且中、韩、越三国实施各自协定的措施也类似。然而,上述两个协定的性质截然不同,协定的部分内容与影响协定实施效果的因素等也有差异性。两协定及其实施的比较可为解决中韩渔业冲突提供有益参考。而根本解决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冲突需要两国继续推动海域划界谈判并尽早达成划界协议。但在划界完成之前,中国应正视中韩渔业协定的不足,与韩国展开谈判,修改或重拟新的渔业协定。同时,中韩两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双边渔业合作机制,严格执行船旗国管辖原则,并重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中韩渔业协定 中越渔业协定 实施 渔业合作 海域划界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随着航运业、海上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渔场呈现'管线交错,航线纵横'的状态,传统渔区日渐萎缩。再加之各省市伏季休渔期的不断延长,传统渔民生产作业的渔场面积逐渐减少,由此引发的近海海域养殖权和捕捞权的纠纷不断,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养殖权和捕捞权均是渔业权的组成部分,但二者的概念特征与法律属性均存在差异。通过对二者冲突的分析,遵循处理海域纠纷的基本原则,可以采取构建渔业权双层结构、推行海域分层使用机制、建立海上役权、完善海上侵权补偿机制等解决路径。

  • 标签: 捕捞权 养殖权 准物权 双层结构 排他性
  • 简介:两国订立双边渔业协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管理和执法的便利,也需要兼顾渔民历史作业习惯与传统的渔区;不仅需要公平分配捕捞配额,更需要考虑各自的捕捞能力、渔业资源的养护以及可持续的利用;不仅要因应当前的渔业纠纷,还要考虑对于今后海域划界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仅要与国内相关立法协调,还要与国际社会既存的硬法、软法配套;不仅要考虑渔业自身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对于航行、海难救助、海底探矿与采矿、科学研究、水下考古等活动的可能的影响.只有兼顾和平衡各方因素与利益的协定,才可能真正定纷止争.

  • 标签: 渔业协定 渔区 历史性捕鱼权 渔事纠纷 资源养护
  • 简介:<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 标签: 渔业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渔业资源 捕捞许可证 主管部门 渔业生产
  • 简介:渔业是世界公认的危险行业之一。国际劳工组织一直致力于保障渔业船员享有体面的生活、工作条件,确保渔民在海上的安全,并于2007年6月通过了《渔业劳工公约》。目前该公约已经达到了生效条件,将于2017年11月16日生效,并将会对中国远洋渔业带来重大影响。在介绍该公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自其通过以来,国际劳工组织在推动该公约实施和生效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通过的重要文件。结合中国远洋渔业现状以及与该公约要求的差距,建议中国渔业主管部门及远洋渔业企业逐步提高渔船住舱及生活条件的舒适性,尽快改善渔船的医疗卫生及膳食供给,切实加强渔业船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尽早加入《渔业劳工公约》,以促进中国远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渔业劳工公约》 渔业船员 船员权益 远洋渔业
  • 简介:英挪渔业案是国际法院处理历史性权利的最重要案件之一。法院对历史性权利的内容、构成和适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回顾该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史性权利,借以为中国未来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该案的经验,中国有权在解决海洋争端时积极主张历史性权利,同时一方面明确权利涉及的地区范围和行使内容,另一方面强化这些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利用。

  • 标签: 英挪渔业案 领海基线 历史性权利 南海划界
  • 简介:<正>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作如下修改: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二、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

  • 标签: 渔业行政 捕捞许可证 渔业法 主管部门 渔业资源 人大常委
  • 简介:为了回答由一则不服中国渔业行政处罚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例提出的中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是否应当经过公证认证的问题,有必要审视在中国法律框架内国际条约优先适用的制度。国际条约优先适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国实体法领域,而且在民事或行政诉讼法的领域同样适用。作为下位法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应当让位于国际条约的规定。中美谅解备忘录就是这样的双边国际条约,考量涉案美方案卷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证据,应当根据该备忘录的规定。经过中美执法部门证据交接美方案卷成为中方执法证据之一,符合备忘录的要求,具有证据上的可采性,应当被依法采信为行政诉讼证据。

  • 标签: 国际条约 优先适用 谅解备忘录 行政诉讼程序
  • 简介:<正>贺卫方(以下简称贺):非常荣幸,在今天突然降温的时刻来到特别温暖的中山大学法学院,今晚我们将进行对话式的交流。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想到我的同事朱苏力教授写的一本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我们经常会共同地去思考中国法治这样的一些问题。朱苏力教授1992年回国后就开始潜心思考中国的法理学或者说法治到底朝哪个方向走的问题。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就是成就了他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的是,他在美国留学七年,接受了非常完整的人文科学和法学的训练,而留洋回来居然倡导本土资源,认为法治的基本根基要立足于本土资源。当然本土资源到底是什么含义,苏力先生认为很多人对他有些误读。与其说本土资源是我们的历史资源,不如说是我们这些国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些非正式制

  • 标签: 本土资源 朱苏力 法律职业 法律教育 中国法律史 司法官员
  • 简介:该书吸收了我国环境资源法学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借鉴了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环境与资源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制度。尤其是对近年来环境资源法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权、公众参与等,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传统的环境资源法学教材相比,本书在内容上突破了过去的环境法与资源法的界限,将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统一的体系。

  • 标签: 《环境与资源法学》 环境法 资源法 中国
  • 简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体现了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属性,并与“污染者付费”原则相契合。我国逐步发展了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方式,并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但是我国的环境资源法中缺乏对该原则较为具体的制度设计,需要进一步通过立法予以完善。

  • 标签: 环境资源 有偿使用 生态价值
  • 简介:浅议检察资源的优化配置李启凡纵观历史,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从而获得成果的过程。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革新,都体现为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取得最佳效益。检察工作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基本实践活动,同样存在资源配置的问题。所...

  • 标签: 检察机关 资源配置 检察工作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 法律监督
  • 简介:“本土资源论”在中国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具有一种重要的“范式价值”。然而它的证成却存在严重的内在悖论:第一,理想与现实的纠葛不清;第二,法律多元与法律一元的层层矛盾;第三,本土资源与法律移植之间的徘徊犹豫;第四,对法律规避态度的是非反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几个悖论,根源在于苏力的“本土资源论”是建基于实用主义的法律观以及法律理论家与实践家相结合的角色观之上的。“本土资源论”可能的完善之处在于,坚持法学研究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对法律、法学和法律适用以及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做必要的区分,并秉持对法律和法治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 标签: 本土资源论 范式价值 实用主义法律观 内在悖论
  • 简介:<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定”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以下简称监测),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计划地组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和法定检验机构,开展的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抽样检测、质量判定,公布商品质量信息,指导消费,并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

  • 标签: 商品质量监测 工商行政管理 不合格商品 质量监督管理 法定检验 质量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