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有器质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学关注的焦点。房颤的最佳治疗是在病因治疗的前提下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维持心房正常的血液传输初级泵的功能,防止血流动力学恶化,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节律的治疗主要控制快速心室率引起的症状和抗凝治疗减少血栓并发症。目前,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各种治疗措施各有其适应证和并发症,疗效亦不能令人满意,房颤治疗仍然是当今心律失常治疗学上一大挑战,这也是人们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 简介: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5.9%,80岁以上约占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死忘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房颤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它病因的2倍。而房颤的药物治疗总体效果差,药物治疗是近期的研究热点。房颤药物治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房颤消融手术获益最大的病例。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心胸外科行房颤射频消融+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风湿心脏瓣膜病34例,风湿瓣膜病16例,术中消融路线相同,左心耳结扎,左房明显增大者行左房减容手术。术后常规口服可达龙6月,随访患者半年,复查心电图了解心律转归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出血,无脑梗,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14例出现房颤复发或未转复,36例恢复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为72%。随访6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患者在左房内径,瓣膜病类型及房颤病程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下心脏射频消融是瓣膜置换手术中同期治疗房颤最有效方法,其成功率较高,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心脏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9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术中护理配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评价。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经术后随访,术后房颤转复率较高。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术中护理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常规手术物品、器械准备,充分评估病情。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手术步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射频消融 房颤 术中配合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 39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术中护理配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评价。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经术后随访,术后房颤转复率较高。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术中护理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常规手术物品、器械准备,充分评估病情。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手术步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房颤;术中配合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of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Methods: 39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data.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all patients was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All the 39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without death,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AF was higher after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requires nurses to prepare routine surgical items and instruments and fully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nurses nee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closely monitor the vital signs of patients, and cooperate with doctors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及房颤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相应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为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2.0%。结论对于心脏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上要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心功能的支持、术后人工瓣膜抗凝治疗的指导及肺部呼吸功能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 标签: 瓣膜置换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3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安返重症监护室,无死亡病例,术后一年房颤转复率为83.3%。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常规物品及射频消融仪器的准备,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熟悉手术步骤,掌握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协助体外循环转流医生及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体温监测,安全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瓣膜置换 房颤 射频消融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33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133例风湿心脏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合并房颤。其中男40例,女93例,年龄21-68岁,二尖瓣置换92例,双瓣膜置换4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56例,同期行血栓清除术47例。术后服用胺碘酮3-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常规心电图。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23例,房扑2例,房颤7例,交界心律1例,转窦率为92.5%。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112例,房扑6例,房颤15例,转窦率为84.2%。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112例,3例基础心律为窦性有间断房扑发作,房颤18例,转窦率为86.5%。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同行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对于合并非瓣膜房颤动(NAVF)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择我院收治的NAVF急性脑梗死患者,n=80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高、高血糖以及高Hcy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Hcy水平是影响NAVF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Hcy NAVF 急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疗法后医生告知联合护士随访管理的干预情况。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统计学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实验组则融合医生告知护士随访管理,最终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出血率为10%,对照组出血率为43.33%,对比P<0.05。对照组每周药物使用剂量为(18.87±4.54)mg、首次达标天数为(8.78±1.87)d、首次达标所需检查次数(12.65±1.54)次,实验组每周药物使用剂量为(12.12±3.51)mg、首次达标天数为(6.91±1.54)d、首次达标所需检查次数(10.22±1.62)次,对比发现,P<0.05。结论:将医生告知联合护士随访模式应用于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管理中,可以降低患者服用药物剂量,减少检测次数,降低出血率。

  • 标签: 非瓣膜病 心房颤动 华法林抗凝 随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抗凝强度华法令(INR1.5-2.0)治疗瓣膜心房纤颤的疗效,并与常规强度(INR2.0-3.0)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瓣膜心房纤颤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抗凝强度组)76例(INR1.5-2.0),华法令用量1.875~3.750mg/d,对照组(常规抗凝强度组)82例,华法令用量3.125~5.625mg/d。华法令用量根据INR调整,用药1年,分别观察栓塞、出血、死亡例数。结果研究组年栓塞率为1.3%,对照组年栓塞率为1.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低抗凝强度华法令,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降低了脑栓塞的危险,又与常规强度华法令组疗效间无差异,患者服药顺从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瓣膜病心房颤动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瓣膜房颤患者,CHADS2评分≥2,随机分为利伐沙班、华法林两组.利伐沙班组每天服用利伐沙班20mg,华法林组每天服用华法林2.5mg起始,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全身栓塞事件、安全(主要指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有效预防卒中或全身栓塞事件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组有效预防卒中或全身栓塞事件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且安全良好.关键词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华法林;瓣膜病心房颤动;卒中;安全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98-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左心瓣膜置换术的二尖瓣或双瓣(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8例为窦性心律,55例为心房颤动。超声测量并计算左、右心房容积(LAV、RAV)、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按照测量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术后窦性心律组(SR组)和心房颤动组(AF组)患者左、右心房容积均较术前减小(P〈0.05);手术前后AF组的左、右心房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sR组(P〈0.05)。结论二尖瓣或双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较窦性心律患者重,术后左心功能和双房大小的恢复较窦性心律患者差。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室复建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房颤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患者存活率为100.00%,患者术中平均消融时间为(20.45±3.67)min;术后一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8例,转复率为50.00%,术后3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12例,转复率为75.00%。结论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协助医师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提高手术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及安全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22.1-2023.1年之间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度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NIHSS、mR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常规强度和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疗效相近,但低强度华法林的安全更胜一筹。

  • 标签: 不同强度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冠心病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安全性